正文

ZT 新华网分析法国两大总统候选人

(2007-05-14 10:51:10) 下一个
法总统选举萨尔科齐与罗亚尔进入第二轮对决(组图) 新华网


新华网巴黎4月22日电 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22日结束。12位总统候选人无一能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而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尔科齐与社会党人罗亚尔女士得票最多,以名列前两位而进入第二轮选举。
据内政部的初步统计,萨尔科齐得票率在29%左右;罗亚尔在25%左右;法兰西民主联盟主席贝鲁和极右的国民阵线主席勒庞分别在18%和11%左右;革命共产主义联盟代表贝桑瑟诺得票率约4.7%;其余7位候选人都在3%以下。
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由普选产生,如果首轮没有候选人能够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需举行第二轮投票,由选民在第一轮投票中胜出的前两位候选人中再进行选择。本届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定于5月6日举行。
萨尔科齐在第一轮投票结束后发表讲话说,他将致力于团结全体法国人民,共同建设一个“博爱的法国”。罗亚尔呼吁法国人民团结在她周围,建设一个更加“人道”的法国。两人都强调他们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国道路”。
萨尔科齐1955年出生,曾任经济部长和内政部长等职。他代表传统右翼,主张以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和增加就业,同时主张改革现行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改善治安状况、加强对移民控制。
罗亚尔1953年出生,曾在社会党政府中担任过环境部长以及负责教育事务、家庭事务的部长级代表。她强调“变革”和“社会公平”,主张加强公众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以及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促进科研和教育,推动经济增长。

萨尔科齐(资料图)

罗亚尔(资料图)
■链接一:两人对华态度
萨尔科齐:称华为“中央帝国” 必须持尊重的态度与中国对话
从他在众多与中国有关问题上的表态,不难看出他在未来对华政策上的复杂心态。他首先对中国充满赞赏之情,不断用“强大国家”、“文明大国”甚至“中央帝国”等词汇来表示他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建设成就的认可。在他看来,美国从克林顿时期就要求中国降低人民币汇率,这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中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的成功,中国是毫无疑问的“货币强国”。他表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对世界和平稳定有关键影响,朝核问题上取得的突破便是最好的例证。他希望中国能在伊核问题上与法国和欧盟进一步合作。他强调,中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强国,任何国家在与中国的对话中都必须持尊重的态度。
但是,萨尔科齐又以强硬的态度表示,中国在环保、人权和新闻自由等方面“不能逃避大家遵守的规则”。一名接近萨尔科齐的消息人士对此向本报记者表示,萨尔科齐的未来对华政策虽会以合作为主基调,但是他会通过在人权等问题上的施压,让中法两国力量对比的天平偏向法国。(中国青年报)[详细]
罗亚尔:创新法国的对华政策 促进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罗亚尔女士9日在北京表示,如果她当选总统,就将创新法国的对华政策,促进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罗亚尔于6日抵达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9日,针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是会减少还是增加法国人就业机会的问题,罗亚尔对记者表示,不应惧怕中国的发展。她特别指出,法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50亿欧元,而德国对华出口额比法国对华出口额高4倍,“我们必须打起精神,使中国的发展成为我们创造就业岗位的机会。有些国家做得很好,为什么法国就不行?!”(东方网)[详细]
■链接二:人物介绍
右翼人物萨尔科奇:是法国人眼中的拿破仑
年龄:52岁
目前支持率:29.5%
竞选口号:“与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
竞选语录:“(希拉克)总统先生求无为,我希望求变。”
选民阵营:萨尔科齐主张强化治安、有选择移民、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减少企业税负,得到了右派选民和工商界大企业的坚定支持,但严厉的移民政策招致了移民团体的坚决反对。
•A面:希拉克的政治“逆子”
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匈牙利移民家庭的萨尔科齐从19岁就替保守派政党助选,28岁他就当上了巴黎西郊富人区奈伊市的市长。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与一向对自己大力栽培的希拉克闹翻,支持时任总理的巴拉迪尔当总统。但是,这场政治豪赌押错了宝,希拉克当选总统后,将他斥为“叛徒”的萨尔科齐踢出了“元首继任者”队伍。
2002年的法国总统选举中,萨尔科齐重回希拉克阵营,此后先后担任内政部长和财政部长,不过他所期望的总理宝座一直与他无缘。通过全力打击犯罪,这位法国“头号警察”牢牢抓住了媒体的眼球,登顶法国政坛最高位也成为他公开的野心。他毫不隐讳地宣称法国需要激进变革,暗示自己将成为希拉克时代的终结者。自去年圣诞节到现在,他在民调支持率中始终保持第一。而希拉克也不得不在最后为萨尔科齐“背书”,表示愿意支持他竞选。
而美国总统布什也希望萨尔科齐当选,因为他是战后60年来第一个“拥抱美国”的法国重量级政治人物。去年9月,萨尔科齐以法国内政部长身份赴纽约参加9?11纪念大会,他在纽约与华盛顿反复批评法国的外交政策,认为法国极力反对进攻伊拉克犯了天大的错误。萨尔科齐喜孜孜地到白宫与布什见面,就算被法国媒体讥讽为“小哈巴狗”也不以为意。
•B面:个性火爆移民“克星”
当然,萨尔科齐也并非攻无不克。他严厉的移民政策成为非法移民的“克星”,尽管他本人就是带有犹太血统的匈牙利移民后裔。2005年11月法国巴黎城郊爆发了举世震惊的大骚乱,时任内政部长的萨尔科齐不仅用“败类”和“流氓”来称呼闹事者,而且采取“铁腕政策”,先抓人后宵禁,两周内平息骚乱。这让他的民望不跌反升,但却从此与移民群体结下梁子。他们提出了“只要不是萨尔科齐”(toutsaufSarkozy)的口号,发誓要尽一切力量将他拦在爱丽舍宫之外。
与其他温文尔雅的政客不同,萨尔科齐锋芒毕露,毫不避讳自己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有个空位子,我就想坐上去”。而且,他个性刚烈,容易激动,前法国政府部长阿祖?巴加哥4月份还出书爆料说,萨尔科齐曾威胁要“打扁他的脸”。前总统密特朗的女儿玛札琳对萨尔科齐的评论也非常尖锐,她说:“萨尔科齐个性不稳,‘像只疯狗乱咬人’,这种人很危险,你永远不知道他会捅出什么娄子,他真是令人不安。”(环球周末工作室/麦麦)
左派人物罗亚尔:“美女政治家”
年龄:53岁
目前支持率:24.5%
竞选口号:“渴望未来。”
竞选语录:“我是惟一能够击败右翼(候选人)的人。我代表人们渴望的深刻变化。”
选民阵营:作为社会党内的“离经叛道分子”,罗雅尔曾得到不满左、右意识形态之争的中间选民支持,不过在获得党内正式提名后,立场基本回归社会党传统,支持者以左派选民为主。
•A面:性感女性风靡法国
罗雅尔毕业于有“总统摇篮”之称的国家行政学院,20多岁的她就担任密特朗的顾问并助他当选法国总统,成为密特朗最器重的“女门徒”。自1988年成为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后,罗雅尔一路过关斩将,没有在任何竞选中失败过。她先后出任法国教育部长、家庭事务部长和环境部长。2004年,她成为法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大区议会主席。
从一开始投入总统选战,被誉为“美女政治家”的罗雅尔就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经过党内的激烈拼杀后,她终于赢得代表法国左翼政党、第一大在野党的社会党出战的机会,并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打败萨尔科齐的人,也是法国迄今为止实力最强、民望最高、最让对手担心、最受媒体关注的女性总统竞选人!
3月27日,罗雅尔在新书《现在》中描述了自己试图“改变法国”的三大步骤———“成为法国首位女总统、更新法国社会软件、实现法国政治转型”。罗雅尔从不把自己是女性看作劣势,而是在竞选中一直关注同家庭有关的课题,利用女性的温婉和亲和力获得不少支持。在公众面前,罗雅尔一直表现得优雅从容,有人说她代表了典型的法国女性气质——随性而令人敬畏。《纽约时报》专栏评论家特劳布甚至说,她有奥黛丽?赫本的优雅,有克林顿的人际关系技巧,还有希拉里的政治能力。这位4个孩子的母亲还在法国版《男人帮》杂志评选的“2006年世界最性感百位女性”中排名第六。
•B面:不谙外交成为软肋
不过,罗雅尔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罗雅尔平日几乎从不提及国际问题;在电视辩论中,更是暴露出对伊朗核问题的无知,让熟谙国际事务的竞选对手暗中讪笑。依照多年形成的传统,法国政坛“总统主外,总理持家”,一个不懂国际事务的总统,岂能赢得大家信任?
为了恶补国际事务,罗雅尔去年底展开了一个星期的中东之行,到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访问,但结果是为自己惹来更多批评。在以色列访问时,罗雅尔表达了反对伊朗核计划,包括民用核设施的立场,但事实上《核不扩散条约》却允许签约国和平利用核能源。批评者指出,这一立场凸显了她外交政策经验的不足。当被问到法国拥有多少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时,罗雅尔猜1个,答案却是4个。这些表现都令她的支持率节节败退。
不过,值得安慰的是,根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15日公布的网络民意调查,来自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的16%的被调查者支持罗雅尔,远远高于萨尔科齐的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