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诗稿

一鹤排云上,诗情到碧霄
个人资料
正文

早岁为诗合掌多

(2014-08-31 06:45:03) 下一个

近来翻看年少时写的诗样的东西,发现不少句子都有合掌之嫌。合掌者,即对仗的两句用基本相同的结构,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这样的句子,似乎常为初学者采用,因初学,想法比较简单,意思也比较单一,不太用很多心思去构思。下面是我的一首合掌诗:

《别邹老师》

忽听良师欲远行,心如高峡水难平。
三年细草蒙风润;四季鲜花感雨泠。
却忆春晨勤勉励;还思秋夜细叮咛。
余心愿化风和水,共入南昌叙友情。 

此诗写于1963年,是送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的。因为他要调离上海,到江西南昌去了。此诗颔颈两联都合掌,说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再看另一首:《考取大学后》

而今更上一层楼,来路纵横眼尽收。
不做飘然随水藻;愿为刚毅逆风舟。
路遥岂阻嘶天马;浪险难磨博海鸥。
胸有青春豪杰气,千山万水敢悠游。 

此诗如果说颔联还有点似合非合,颈联合掌是无疑的。这首写于1964年,和上面一首一样,都是对律诗略有所悟时写的。那时什么合掌,孤平,三平,平水韵等等一概不知,就这么凭感觉写。 

我想合掌可能多少受了日常生活中对联的影响,因为广为流传的对联中合掌者甚多,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宝剑锋从磨砺出,腊梅香自苦寒来”等等都是合掌的对子。毛泽东诗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有合掌之嫌,而“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两句,更是一个标准的合掌典范。文革时这四句诗,当作春联贴的,可谓比比皆是。

合掌常为诗家所病。但是否一定不可以,似乎也未必。因为合掌从积极的方面看,可加强意思。一句意未尽,再顶一句。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两句一起读,就有淋漓酣畅之感。但合掌造成的通病,往往是一个浅字,一个费字。浅指其意,没有深化;费指其词,多用笔墨。试看老毛“独有”这两句,难道不令人感到有点唠叨罗嗦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阿童木牧 回复 悄悄话 阿童问曲师中秋佳节阖家快乐! :)))
阿童木牧 回复 悄悄话 阿童问曲诗中秋佳节阖家快乐!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