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杨慎父子的悲剧

(2007-08-18 19:02:15) 下一个

明朝的皇帝除了仁宗(洪熙),宣宗(宣德)和孝宗 (弘治)外不是残暴便是糊涂,世宗(嘉靖)前十几年还算马马虎虎,最荒唐的就是武宗(正德)。杨廷和是正德七年继李东阳(这是一位类似文革时期的周恩来式的人物,明朝幸亏有这两位才不至于在正德年间就亡国)为内阁首辅(总理),正德皇帝在一次自制军舰的试航中掉到水中,酒色过度的身体抗不住风寒和惊吓,很快就死了。杨廷和临危不惧,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革除武宗朝所留弊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遗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等工程。收纳宣府(河北宣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最后并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佞将领江彬,在世宗即位后就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辑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翕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杨廷和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稳定了局势也开创了嘉靖前期的较好的政治局面,充分显示了卓越的的政治才能,是史家公认的明朝贤相。
  杨慎是正德六年的状元,辛亥革命前中国一共出了状元777个,其中文状元592人,其中有真才实学的并不多,在下没有精确统计过,估计不会超过10%(恢复高考后各省、市、自治区出的文理状元中有真才实学的比例大概也差不多),杨慎却正是这10%中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全面的文学家,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那首著名的《临江仙》就出自他的长篇弹唱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的第三章,本来是咏秦汉史的,后来被清初的毛宗岗用作《三国演义》的开卷诗。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字、音韵、名物的杂著,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他的训诂考证开了清代乾嘉学派的先河,放到现在肯定是顶尖的国学大师。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诸位设想一下,在既没有图书馆又不能上网查询的劳改农场里,基本上是靠记忆作出那末大学问,写出那末多书,不是天才能行吗?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杨慎遣戌云南以后,对云南的文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观音菩萨(很奇怪是吗?在下也没有搞清楚其原因)、诸葛亮(因为七擒孟获时用感化而不是镇压,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云南)一起是云南人最为纪念的三个古人。
这样一对才华横溢的父子遭遇却十分不幸。杨廷和在嘉靖三年(1524)被迫退休,嘉靖七年削职为民,第二年病死。杨慎更不幸,嘉靖四年被廷杖两次,明朝大臣廷杖致死并不罕见,杨慎命大居然没死,也许执刑者同情他,手下留情。然后就被流放到云南的永昌卫,直到去世一直在卫所里处在监管之下,中间只在杨廷和死后回四川守制,在家里住了两年多。七十岁的时候,因病申请回原籍,获得批准,以为可以在故乡寿终正寝,谁知走到半路还是被追回戌所,结果客死异乡。直到嘉靖儿子穆宗隆庆初年父子都得到平反,恢复原来的官职。
杨廷和父子的悲剧只是因为坚持自己对‘礼’解释和嘉靖皇帝不一致造成的。原来荒唐皇帝明武宗死后没有儿子,他又是明孝宗的唯一儿子,于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征得皇太后同意,迎请孝宗唯一的异母弟弟兴献王的儿子,已继任兴王的朱厚熜入继大统。按照杨廷和等大臣的意见嘉靖是继承孝宗这一支成为皇帝的,就像汉哀帝继承汉成帝,宋英宗继承宋仁宗一样,因此要嘉靖以孝宗继子的身份作为继承孝宗这一支的皇帝。这一派叫做继嗣派。嘉靖很不同意这种意见,但又苦于找不到理由反驳,勉强忍了两年,以翰林学士张璁(1475-1539)、御史桂萼为代表的一批中层干部出来替嘉靖说话。这些人辩称嘉靖的情况和汉哀帝继承汉成帝,宋英宗继承宋仁宗不同,汉哀帝和宋英宗都是明确了是汉成帝和宋仁宗的继子后才继承皇位的,但是嘉靖和孝宗中间隔了一个武宗,不是孝宗的继子而是作为孝宗父亲宪宗(成化)的另一支继承皇统的,这一派叫做继统派。嘉靖非常高兴获得儒生和言官的支持,于是发动反击,罢了杨廷和的官,任命中间派杨一清为内阁首辅。其实这两派都是正人君子,政治主张也差不多,五年后张璁接替杨一清为首辅,还是继续贯彻杨廷和制定的各项政策。而且张熜非常清廉,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还坚决打击行贿受贿行为,史称他当政‘一时苞苴绝路\',如果能活到现在,担任中央纪委书记的话,恐怕贪官会少了许多,他的缺点是心胸狭窄,好报复。本来事情到此也该结束了,无奈继嗣派不依不饶,杨慎先是联合三十六位翰林学士集体罢工,嘉靖开始还算大度没有处罚他们,杨慎又集合了一百八十多位官员上书‘纠正’嘉靖的错误。这一下可把嘉靖给惹火了,虽然看在三朝元老的份上没有杀杨廷和(二十年后,嘉靖开始糊涂了,听了大奸臣严嵩的话就杀了首辅夏言),对杨慎可是切齿痛恨,几十年后还不让他回原籍养病。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是朱家自己的家族之争,况且朱厚熜已经作了皇帝,他的生父也已被追尊为兴献皇帝,唯一的差别不过是称孝宗为皇考还是伯父,称生父为皇考还是叔父,没有实质性的利害冲突。可是从儒家的观点来看,这是理顺父子关系的大事,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是儒家治国的基础,这便是所谓的‘礼’,现在涉及皇家的父子关系更是‘大礼’,所以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大礼议’。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 颜渊)又教训儿子孔鲤说:“不学礼,何以立”(论语 陈亢问于伯鱼)。礼是儒家教育的基本内容,所以‘五四’运动会喊出打倒封建旧礼教的口号。对立双方的主将杨慎和张璁都是研究‘礼’的专家,都认为自己代表‘礼’而对方是‘非礼’,孔二先生又教导说:“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为维护礼教而献身是值得的,这是人生价值所在。儒家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断送了一代贤相的政治前途,一位旷世奇才的一生幸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