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多伦多

西 风: 多伦多华人作家。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秋月圆杂谈民族文化

(2008-09-12 17:19:36) 下一个
from: http://www.anpopo.com/?1283
中秋月圆杂谈民族文化

作者:西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词,在中秋月圆的日子里读起来很有意境。很容易使我们产生一番触景生情的感动。中秋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可是一个不能忘怀的美好日子,回看这首词,实在是一种挑选现实和理想之间犹豫和徘徊的权衡。作者虽然向往天上日晴月明跨越了时间的永恒,但不愿意承受的是:孤单和寂寞。想想人间虽然悲欢离合,人生不如意事常常占十之八、九。但别无选择,给予一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是作者尤其超脱的境界。

每一个移民的人,要在异国他乡求得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徘徊在职场、居所和超市之间,有的人只一个在国外打拼,有的虽然小家庭在国外,但父母等长辈却还在国内,纵然在国外能穿裘衣驾宝马,怎奈不能相依厮守在父母或妻子、丈夫的身旁,这份阴晴圆缺的情愁,从来古难全。

今天的你我,因为生存的艰难,因为生活的忙碌,大家还会赏月吗,淡淡月光下为远方的亲人发出一声美好的祝愿是否已离我们愈来愈远了呢?但愿我们不要忘记中秋节让我们的身心休息下来,喝一壶浓浓的酽茶,吃一块昂贵的月饼,胡诌几句:“明月当空,对茶当歌,呦呦鹿鸣,人生几何?”的诗句,过上一个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间,这就是传统,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

历史记不住今天谁当总统,明天谁改组内阁,历史能记忆的是: “过节”,当

我们没有丢掉中秋吃月饼,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重阳节登高敬老的习俗时,我们就会追寻这每一个节日背后的传说和故事。我们也会引经据典谈论每一个节日的诗歌辞赋。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看这种活动,其本身关注的就是 “ 人类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为止,中国还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民族,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种活动本身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 “ 底色 ” 。除夕吃饺子,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等等所有这些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华人。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历史传统的保留,我们应该怀着一份敬畏和一分呵护。最后祝福各位中秋节快乐,也送给远方父母节日的问候。

(写于 2008/09/13 日中秋前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