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网上无名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家庭学校手记】:呼应

(2009-10-16 02:56:30) 下一个

坐在马路牙子上,等老凳凳来接孩子们去游泳。阿小T突然问我:“妈妈,你小时候的wish是什么呀?”

 

“你们先说你们的嘛,”我耍赖。

 

“哦你知道么妈妈,我们玩monopoly的时候,我的wish老是come true!”阿小N兴奋地开始转移话题,被我及时拉回来,再次问他们的愿望。

 

他终于不再打岔,不假思索地说:“我希望我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打游戏高手。”

 

“哦,我知道还真的有这种工作呢。好多做游戏的公司都会请这种高手,他们每做出一个新游戏,就请这些高手帮他们test,看看好玩不好玩,有没有什么bug。你呢,小J?”

 

“我想当个missionary!”阿小J的表情又高兴又坚决。

 

“你呢,小T?”

 

“呃,我,呃,我,I want to go with Sis J…妈妈妈妈,你小的时候最想当什么嘛?”

 

“我呀,最想当bus上面的售票员。那时候的售票员都有个票夹子,用铅笔从上边嚓嚓嚓地那么刷几下,票就被撕下来了,可酷啦!另外呢,我还想当一个老师。“

 

“And now you ARE a teacher!”小J凑到我鼻子跟前,拿腔拿调地说。

 

“Your wish came true. Congratulations, Mom!”小T天真地对我喊着。

 

送走他们以后,我一个人走回家去。一边走,一边想,真的哦。虽然小时候的愿望那么无厘头,不过是希望像音乐老师那样,拿着一把别人都没有的钢琴钥匙,袅娜地走进教室,坐到琴前,将琴盖打开,优雅地在孩子们面前演奏一首乐曲;或者像语文老师那样,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给孩子们念小说,念到动情之处,任由眼睛滑落到鼻尖上边。但是怎么这么巧,偏偏我就果真成了一名老师,没有钢琴钥匙,也没有近视眼镜,做着与我小时候想象的一切完全不同的事情。

 

九年前,生下阿小J。当地教会的一家人来医院探访,带着他们homeschool的几个孩子,在我的病房给孩子就地讲解病床的结构。看我好奇,对我解释,他们的孩子homeschool。那是我第一次听说homeschool这个词语,既新奇又不解,完全料想不到,有一天它会同我发生密切的联系。

 

人生就是有着这么多的前后呼应。或者上帝让我在女儿出生的第一天就接触到它,是一早就为我设计好了这条道路,然后花费近十年的时间,从学识上、心理上、人格上、家庭结构上,各样种种,不断地锤炼我,预备我,好让我在今天,回到中国以后,走上人生这一重大的里程。

 

而当我真地成了老师,感觉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一路走回家,终于可以靠在沙发里发呆一阵,非常短暂地离开课本和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眼前的感觉——当老师,真是好累啊!

 

于是开始理解和感激我从前不能认同的老师们。那时总觉得他们太过逼迫孩子,不肯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现在自己教书,才知道当家长和当老师之间的区别。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并不知道他们这一天学些什么。只要是功课都做得出,考试也不太差,就心安理得了。不知不觉之间,孩子已经学会读书,学会写文章,学会做习题,学会各种各样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好像并不稀奇嘛,上学的孩子们都是这样进步的。

 

但是作为老师,每一个school day就变得异常具体和繁琐。我再清楚不过他们每一天的课程安排,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时间安排上微妙,以及校方对我们的期许。真是巴不得当日的内容,他们都能够以最高的效率从我这里学了去,方才以为当日过得没有缺憾。尽管知道知识会重叠也会重复,但是对于进程的细节了解得越多,就越不容易放手。

 

在严格与宽松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知道什么时候需要let go,而什么时候又一定要坚持,这是我当下作为老师正在学习的功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闲人Filiz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关注你和家人的动向!
mycereal 回复 悄悄话 可以学学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不合适还可以go back to school.
thinkagain 回复 悄悄话 I concur with both 小泥山 and sherry2000. If there is a way to find a combination of both american education and chinese education, it would be the best. I specially agree with sherry2000 on the following.

- 让他们在集体的学校中成长, 多样的同学也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
- 不同的老师会提供给小孩子不同的做事方法,态度,知识和观点
- 如果小孩以后要在中国长期生活, 不要让他们从小与社会疏离



小泥山 回复 悄悄话 我可以理解无名选择Home School。没有亲身经历海归,但我可以想象,我可能也不会愿意让孩子回到国内的学校读书。当然,有人会问,你自己不也是从国内学校受的教育吗?呵呵,那还不是因为我父母当年没有选择余地吗?

不过,选择Home School,要很大的勇气,需要无名对自己和孩子,都有很强的约束能力。我估计,如果不是逼得没办法,是不会挑这个担子的。佩服加慰问一下下!
sherry2000 回复 悄悄话 还是不太懂为什么无名要选择HOME SCHOOL, 让他们在集体的学校中成长不更好吗?

有时,对于小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是不同的角色.小孩子要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这对小孩子是一种历练. 不同的老师会提供给小孩子不同的做事方法,态度,知识和观点, 这开阔小孩的视野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思考能力.这是家庭学校所缺少的.

多样的同学也是小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与同龄的学生合作和竞争, 是小孩自我成长并学会与他人相处的一个过程. 家庭学校缺少这方面的锻炼.

另外, 你用国外的教材有点脱离中国的实情, 在美国用可能更好.如果小孩以后要在中国长期生活, 用中国人大众的教材可以让他们熟悉民情,不然他们以后会有很陌生,与别人思考和情感不相融的困惑.这种与所处的社会的价值观\方法和情感的融合是从小学的教材开始的.为什么要让他们从小与社会疏离呢?

我觉得即使是要传授宗教内容, 也与让小孩去集体的学校上学不矛盾. 家长可以业余传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