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馄饨侯与老北京人

(2007-09-28 09:12:24) 下一个

馄饨侯与老北京人

            “吃过北京馄饨侯的馄饨吗?“,“没有“,“嘿”那您不是白活了吗?“。这话听起来有点悬乎,但也透出了老北京人对馄饨侯馄饨的喜爱!

 

            我能算老北京人吗?十六岁离家,北上兵团;二十岁奔西;去了青藏高原;二十五岁得了个机会,打了个U弯到了沈阳,跟北京擦边而过。 就这麽弯来绕去,总算,老天不负有心人,于而立之年,我打道回府进了北京。可是做梦也没料到,七年之后,自己又被命运之神带到了这大洋彼岸,重新做起了游子浮云。但不管身在何处,我这颗心却总是和北京,故乡,一线牵连。

 

            离开北京时,人家说我是个白面书生,回来时,人家看我象黑脸张飞。 青藏高原那火辣辣的毒日,塞北荒原的狂风暴雪,使面皮的老化速度快了十倍!刚离家时我是一口的京腔,走到哪,人家一听就知是京城来的“爷们儿”。现在可好,我说自己是老北京,人家都摇头, 也难怪!谁让咱那一口的京腔变成南腔北调了呢?

 

其实,这都是些表面现象,要看一位“爷”是不是老北京,进了馄饨侯, 您就知道了。

 

馄饨侯是北京有名的老字号之一, 创业的老掌柜是从挑挑子,摆地摊起家的。早先,馄饨侯只有一间座落在京东东华门大街的老店,卖的也仅是一种馄饨(鲜肉馄饨)加烧饼(芝麻烧饼)。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效益,馄饨侯扩大了经营。 现在在北京,它的分店是东, 西,南, 北城遍地开花。馄饨,烧饼的品种也增加了不少,什麽鲜虾馄饨,韭菜馄饨,黄桥烧饼等等,花样繁多。我也去过几家分店,说实在的,那儿的馄饨的味道的确不如老店,我估磨着,这原因,就在于那, 老汤。

 

“馄饨侯“煮馄饨的汤是一绝,那是用猪的大棒骨,放在一口大铁锅里,炖6个小时才熬成的。汤口儿讲究的是味浓而不腻。所谓“老汤“,就是每一天煮的新汤中都有前一天留下来的老汤,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您想想,那百年老店的汤中还有前清年间大棒骨的分子呢,那味儿能和分店的一样吗?

 

馄饨汤里放什麽作料,对馄饨的整体口味也很重要。馄饨侯的作料很有讲究,紫菜、香菜、冬菜、虾皮、蛋皮儿样样俱全,少一样,那味道就不正了。几年前有一篇报道说:《北京的冬菜没了》,冬菜是馄饨侯馄饨不可缺的作料。当时馄饨侯为了淘换冬菜没少跑腿,最后在河北清县找到了生产厂家,当下清县坛装冬菜成了馄饨侯的特供品说起这作料我还有一段小插曲呢?我们自家作馄饨的老方子是把虾皮先用热油浇一道,然后再放进汤里。这样好象虾皮的味道更浓一些。我不知怎麽就把它记成了馄饨侯也这麽做。这几年不是兴少油腻吗,我内人就不把虾皮过这道油了,说馄饨侯的虾皮也不过油, 我不信,总感到馄饨汤的味不对,非要过油不可。 为了讨个明白,第二年回国时,我到馄饨侯,特意找到一位大姐(年岁好像跟我不相上下)请教, (我怕那些小年轻的在馄饨侯的资历太浅,不知道)。结果那位大姐是当头给了我一棒, 说“我打1967 年就在这儿, 从来没见过虾皮过油的“。也好,打哪以后,我家的虾皮再也不过油了,我觉得那汤的口味也没什麽不正了。人那,就是这麽矫情!

 

走进馄饨侯老店的店门,您就会感到一种老字号的氛围。厅堂里摆的清一色儿的仿红木的八仙桌和老北京人熟悉的大板凳;两边墙上挂着介绍馄饨侯发展史的古味儿字画;迎面摆了一张包馄饨的摊子,一位师傅每天在这儿给客人们表演馄饨侯的手包馄饨, 也叫推馄饨。只见,师傅左手托皮,右手掐一枝单筷,刷的一下往肉馅里一挑,然后往皮里那麽一卷,手起,馄饨落,动作麻利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听说要是位熟练的老师傅一分钟能推出一百多个馄饨呢!

 

            "馄饨侯"的馄饨皮有如薄纸,把皮放在报纸上,您能看到上面的字。馄饨馅细,多少菜配多少肉馅都是有比例的,肉讲究用前臀尖,七分瘦三分肥,打出的馅十分均匀。一碗馄饨,10个皮为一两包一两馅儿,加在一起就是二两, 基本上是不差分毫。馅是显得少了点儿,不过,这不但没有影响馄饨的口味,而且迎合了当今人们都想瘦身的宿求。

 

每次回京,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直奔馄饨侯老店,人家是730开门,我经常是不到7 点就到了,都是这东,西地球的时差闹的。肚子再咕咕叫, 我也忍着不吃别的东西,生怕待会儿进了馄饨侯, 肚子没地方。好容易熬到了开门,冲进去往大板凳上一坐,咱用不着看菜单, 还是那老两样:一碗鲜肉馄饨,外加一个芝麻烧饼, 这是当前馄饨侯最便宜的一种饭。我小时候,这一份才一毛七分钱,馄饨一毛二,烧饼五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这馄饨,烧饼也长行市了,馄饨要三块,烧饼要八毛。虽然贵了许多,但和其他的饭菜比一比,还是便宜的,还可以作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

 

等馄饨的功夫,我往四下一看,就可以基本看出那位吃客是位老北京。 跟我点一样的,鲜肉馄饨加烧饼,那八九不离十是位老北京。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了桌。 按老习惯,我先往碗里点点儿北京的熏醋,再撒上点儿白胡椒面儿,那馄饨, 以及各种作料的香气混着淡淡的醋味儿直扑鼻子,还没吃那,口水就先下了。 

 

真正的老北京, 等馄饨汤喝到一半的时候,必定要喊添汤。这窍门就在于,馄饨侯的规矩是添汤,不添料,在此刻添汤即可以喝到两碗汤 (精确点说是一碗半),又可以保持汤中的香味和头一碗的差不多。不是老北京的吃主儿,就不得这个窍,他们不是不添汤,就是把一碗汤都喝干了才添, 那时散在头碗汤中的作料滋味儿都已经给喝没了。

 

瞧,我把这老北京人吃馄饨侯的真传都给泄底了,从今往后我坐在馄饨侯里, 再也辩不出谁是老北京人, 谁不是啦!

 

写着写着把我的馋虫也给勾起来了,在这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上哪去找馄饨侯呀?唉,只好抓把老北京人爱喝的花茶沫子,沏碗茶,咂吧,咂吧得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娓娓 回复 悄悄话 馄饨侯的记忆回味无穷。
馄饨侯 回复 悄悄话 好,竟然有这么知根知底儿的人,而且经历也我大同小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