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2007-09-11 10:44:24) 下一个

几个朋友打电话过来, 问我最近在忙什麽呢?怎麽这阵子像泥牛入了海,没消息啦。我告诉他们,我这阵子正忙着练钢笔字呢!朋友们一听,纳闷儿了,在这电脑做字处理,e-mail 传信息的时代,谁还在乎手写钢笔字的好坏呀!你想写点什麽,敲敲键盘;想要个什麽字体, 选一下,不就得了麽;练钢笔字,谁还费那个劲儿,劳那个神干吗呀?

 

不瞒您说,我跟钢笔字叫劲可不是一两天了,从小学就开始啦。 写不好字,就像我的一块心病,赘了我几十年,您想一想,连选老婆这等终身大事,我都是以“要字写得好“为第一条件的!

 

说来也巧,近来我着迷了考证明清书法,一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本清人临的“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见图1-2)。不怕您笑话我孤陋寡闻,活了大半辈子,到如今才知道,原来写字也有窍门儿,“黄自元“这位前清榜眼, 早在一百年前就从理论上给咱们讲解了怎样才能把中国字写的看上去工整,协调,亮丽, 赏心悦目。 真是相见恨晚呀,呀!

 图1-2:



在几十年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在学习方法上,好像分为三种人;一种人是重理论,学什麽都是理论先行;一种人是重操作,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干; 还有一种是“高人”了,能在一开始就理, 行兼顾。我的天性是属于第一种, 可偏偏从小到大我就没在写字上得到过任何理论性的指导。

 

虽说我上的小学是京城的重点校,我所在的班又是个试验班。 所谓的试验,就是学一套全新教材,把原来要读十二年才能高中毕业的时间,压缩到十年。我记得古文,六年中统共学了不到四篇,连之,乎,者,也还没看明白,就学完了。一年级时每周有一堂一小时的写字课, 上课就是描红模子(现在才知道,那是楷书),什麽也不讲。可能有的人形象思维好,能够从描字中摸出个道道来,可我不行。

 

从小学二年级起,父亲就给了我两本颜真卿的碑帖,让我每天写一篇。我也不懂是什麽体, 就埋头傻练起来,这一写就是三年。 当时也不知为何,总觉得这练的毛笔字在写钢笔字时根本用不上,人家练字是越练,钢笔字写得越好, 而我是写来练去没见一点起色。横, 竖,撇,捺,点,勾,提都写得不错,但把它们放在一块儿,就没了模样。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来那时我临的是颜字隶书,它跟本就不适于钢笔字。中国字从甲骨文开始,在经过,秦,汉,魏,晋四朝,近七百年中,走过了,篆,隶,草,楷,行,几个发展变化的阶段。究其变化之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字”,由繁变简,从而便于书写和交流。当然,书写工具和录字材料的发展也促成了字体的简化。为了写好钢笔字,应该练小楷, 行书或届于它们之间的行楷,而不是笔画繁复,书写速度极慢的篆,隶, 我败就败在这上头。

 

当年,要说写一手好字在学校里只是可以得到老师的赞许的话,那写一手好字在走上社会后的工作中得到的实惠可就大的多了。 在中国,多少人因字写得好而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又有多少人因字写得妙而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从而前途无量的呢?末代状元刘春林,就是因为一手好字,才得以被皇上钦点了的!听起来这事儿有点愚昧,但“字如其人“的这种片面意识,至今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不少国人的头脑中!

 

希望在国内混的后辈,千万不要走我的练字老路,不要对写字掉以轻心!在此我不想说什麽“继承,发扬中华文化“ 这种空话,但在中国社会的现实中确是:写字事不小,前途更为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