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

描述中关村的人和事.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关村回顾 (二十一) – 再谈几位中国生物学界的前辈(一)

(2007-12-08 18:10:23) 下一个

            在中关村三座楼里还住有几位生物学的前辈,他们中有植物学的前辈钱崇澍、陈焕
镛、林镕和秦仁昌,昆虫学家陈世骧和谢蕴真夫妇。作为一个晚辈,把我所知道的作简单
介绍。

钱崇澍先生与胡先骕先生等同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主要奠基人,胡先骕先生因“政
治”问题在解放后就不再被提及和重用。而钱先生是学者型因而在
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
植物研究所(
1953年前为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直至到19651228日于北京
去世。
钱先生是18831111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1910年赴美,先后在美国伊利诺大学、
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先学农学,后改学植物学,最后攻读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
获植物学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 他在中国学术界做了许多组织和领导工作。19271935
年、19371942年间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历任南京甲种农业
专科学校、南京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和
复旦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钱崇澍当选为中国科学
院学部委员。
他曾与邹秉文和胡先骕合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植物学教科书《高等植物学
》。生前还
是中国植物学会的理事长,他是植物学界的长者和老前辈。钱先生呕心沥血,
为我国培养了许多植物学人才,真正是
桃李满天下。我这里要介绍的另一位前辈、
物分类学家秦仁昌的启蒙老师也是钱崇澍,秦仁昌的毕业论文《南京木本植物》就是在他
的指导下完成的。每当秦仁昌谈起这段往事时,对钱崇澍老师充满了崇敬和怀念的心情。
钱崇澍先生曾住在中关村十四楼。

陈焕镛先生是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晚年移居北京,从
事编纂中国植物志时也住在十四楼。他生于
1890年,卒于1971年,是广东新会人。1919年,
陈焕镛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获硕士学位。并历任南京金陵大学教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
广州中山大学教授、植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他于
1928年创办的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
室,后改名为农林植物研究所。
1954年该所改属中国科学院,即为著名的华南植物研究所,
陈焕镛一直任所长。他常年工作在中国南方,其足迹遍布海南、粤北、鄂西、广西及香港
等地,跋涉于人迹罕至的深山林区采集植物标本,对中国华南的植物进行大量的调查、采
集和研究,发现
100多个植物新种,10多个新属;其中为纪念植物学家钟观光而命名的木兰
科孑遗植物
观光木属和裸子植物银杉属在植物分类上有重大意义;与秉志、钱崇
澍等科学家提出建立天然森林禁伐区的建议,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打下基础。陈焕镛
先生于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陈焕镛一生寻求:求中国科学之独
立,与各友邦并驾齐驱
。他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探求不已。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经
济树木》、《中国植物图谱》(共
5 卷)、《海南植物志》(第一、二卷)、《中国植物
志》(第二卷、第十一卷)、《
银杉——我国特产的松柏类植物》、《中国木兰科新属新
种》等。

林镕先生是我国最著名的菊科分类学家,江苏丹阳人。1903年生,198 1
去世
。他于1928年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1930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中
法大学、中国大学、西南联大、西北农学院、厦门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福建研究院
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等职。
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
院生物学部副主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植物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曾居住在
中关村十五楼。林镕先生20年
代主要从事真菌学研究,是
中国真菌学研究开拓者之一。
30年代起从事高等植物分类学研
究,是中国菊科、旋花科和龙胆科植物系统分类的奠基者。
50年代参加黄河中上游水土保
持综合考察,编写了《水土保持手册》,为黄河综合治理和黄土区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科
学依据。主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植物志》菊科编写,发现了菊科重羽菊属及
各类植物的新分类群百余种。
主要著作有《真菌之雌雄异体》、《中国植物志》第7475
76(1)76(2)卷册
、《中国新见或未深悉之菊科植物》等。林镕先生有四个女儿,有两人
选择了生物学专业,这始于他爸爸从小对他们的熏陶。他女儿深情地回忆父亲的为人是刚
直不阿,不会看风使舵,也绝不说违心的话。他严格地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是“自己的事
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要等别人!不要等明天!”“不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随波逐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