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华艺谭系列二。美奂轮奂,《珠穆朗瑪》

(2007-02-21 02:09:36) 下一个



“沧海桑田” 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青藏高原真是再贴切不过。远古的时候,这里是一片的汪洋大海。嗣后的地壳运动,却从汪洋之中托举起高耸入云的群山。海拔 8848公尺的珠穆朗玛 (英文名为 Mt. Everest) 是其中“登峰造极”的佼佼者,她以欣长的身躯位列世界第一高峰,并享有“地球第三极”的美称。在珠穆朗玛峰的脚下,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神秘的西藏。西风中翻卷着无数经幡,还有雪的飞扬,藏民的祈祷,远方朝圣者辽远的歌和舞。这一切,都紧扣着覆盖着雪域的脊梁--令人永恒神往的喜马拉雅山脉。

西藏歌舞对其他族群观众来说一直颇为神秘。藏歌的音域之广、音阶之高、音色之美,藏舞的动作之巧妙、音律之和谐,往往令人惊叹不已。最近西藏音乐舞蹈艺术杰出之作,首推近几年风靡中国舞台的大型樂舞《珠穆朗瑪》。笔者前年应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和舞蹈家协会邀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研讨会并观看了包括大型樂舞《珠穆朗瑪》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舞蹈。本期特选《珠穆朗瑪》为主题,介绍西藏歌舞。《珠穆朗瑪》以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传说为背景,以藏族民俗中表示吉祥的红、黄、蓝、绿、白五大色块所象征的火、土、天、水、云为基调,浓缩和组合了西藏历史、地理、音乐、舞蹈、宗教、民俗,表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和藏民族的演进历程,以史诗般磅礴的气势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再现了珠穆朗玛这座年轻山峰从古海中横空出世、傲首苍天的壮美风姿。虽然以一部舞剧涵盖藏民族5千年历史是一项困难的任务,疏漏之处在所难免。但是瑕不掩瑜,《珠穆朗玛》最憾人心魄的是它深厚的藏文化意蕴和醇正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该剧在舞蹈的创作和表现形式上,以藏民族特点的传统舞蹈为基调,结合现代舞台艺术,追求新的观念,产生新的突破。《珠穆朗玛》使用了寺庙音乐、民间音乐、山歌、牧歌等所有西藏音乐的精华。剧目的歌曲和对白等全部采用藏语来演绎,其中主题歌"珠穆朗玛"将藏戏、山歌及牧歌等不同唱法糅合在一起。该剧密集使用了大量真实的西藏雪域高原的自然音响。例如:来自大昭寺100多个转经筒的原声;雅鲁藏布江水声;大昭寺的风铃声,下密院100多个喇嘛诵经的声音;还有很多草原上的声音,牧民的歌声,几百只羊的声音,牛铃的声音;以及拉萨八廓街街市的声音等等。剧中具有出色表现的主要歌唱演员均是从未经过任何声乐训练的民间艺术家,演出风格极具特色,其中演唱者吉香在演唱主题歌时的自然声音高度(音高)达到 High E。《珠穆朗玛》中的音乐绝无管弦乐和电声,而是真实地使用西藏民族乐器原声制作和伴奏。扎念琴、石钟琴(用石头制成)、和鹰笛(用雄鹰的腿骨制成)等西藏特有的乐器依次奏响。经典的西藏乐器也被大量的采用,很多乐器都是来自布达拉宫的文物。像"铜钦"、钹等。打击乐器有鼓、钹、锣、铃等,尤其是鼓和钹,种类和数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且被系列化。吹管乐器主要由"铜钦"、"甲铃"、"冈林"(胫骨号)、"统嘎"(海螺)等管乐器组成。藏传佛教的器乐,主要由各种鼓钹等打击乐器和吹管乐器组成,基本上都不使用任何弦乐器。这样你听到的就是一千多年前的音乐,你听到的就是真真切切西藏的声音。你还看到藏地的神秘宗教仪式、秘宗黑帽舞、蓝面具和白面具舞客观展示西藏的宗教文化艺术、宣舞、牧区舞、甲谐舞等民间舞蹈异彩纷呈、150面西藏大鼓撼天动地……这一切音乐舞蹈艺术的综合把藏地的风情,藏族的文化与历史,藏人对生命的认识,以及藏区的民俗演绎得淋漓尽致。直令所有观众对飞雪中的珠穆朗玛,阳光下的雅鲁藏布江,以及藏民族对生命的独特理念产生永不磨灭的记忆。

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简介:《珠穆朗玛》分为《序》、《阳光下的高原》、《石头也歌唱》、《生命如火》、《五色呈祥》和《尾声》。全剧有 150位演员出演。《序》的开始,一个脸上写满沧桑,拨动着扎念琴的老人演奏讲述着藏族的历史,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湛蓝而宁静。即而,电闪雷鸣中,地壳断裂,青藏高原由宁静大海崛起为世界屋脊。雪山绵亘,珠穆朗玛雄踞于众山之巅。《阳光下的高原》表现藏民族在世界屋脊的繁衍生息。粗犷的男子群舞象征了青藏高原的强劲,宽厚和坦荡。男人的后背化作连绵起伏的山川,那脊梁上雕刻着五千年生命繁衍的历程。女子群舞则表现的是雅鲁藏布江对藏民族母亲一般的爱。晶莹的冰凌,雪水一滴一滴地往下落,高原承接着珠穆朗玛甘甜的乳汁;60名女子布满了舞台,象征宽广奔流的雅鲁藏布江。河水波光粼粼,起伏荡漾。水似乎从地面流向天空,流向那无尽的天宇。一位藏女在阳光下无拘无束地沐浴,尽情地享受母亲河水的抚爱。在《石头也歌唱》这一篇章中,古朴的石琴在叮咚奏响,美妙的琴声中,传来老人与孩子咏颂藏文字母的声音。庄严肃穆的司缜仪式在大铜钦号的吹奏声中展开。数位在藏族历史与文化进程中最伟大的人物依次出现。吉祥圣乐向人们展示着藏族历史与文化的辉煌。第三篇章《生命如火》中,深厚、低沉的鼓声响起。灯光下,一群伏地的、穿藏袍的男人。他们铺展为高原坚厚的大地--质朴、凝重而悠远。大地在跳动……。这踏步声开始是一个人的,慢慢转为数十人的脚步声。有强、有弱,纷至沓来,震撼人心。60名男子在用整个身躯舞动,厚重的服饰在悉悉作响……展现出世界屋脊上藏族男人的强悍和粗犷。快速激昂的踢踏舞步推出了无伴奏的男声牧歌。单纯、自由、飘逸。第四篇章《五色呈祥》把藏族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古老优雅的宣舞、欢快活泼的牧区舞、粗犷豪放的甲谐舞,终於大的高潮出现了。百余人手持各种藏鼓:热巴鼓、辫鼓、插鼓以及特大型的背鼓奔跑着拥入舞台。全场爆发出激昂的鼓声,节奏丰富多彩,众人发出狂呼般的喊声,喊声中各种鼓声不绝于耳,形成鼓的交响乐。最后在《尾声》中,漫天大雪里,喜玛拉雅山巍然屹立,盛装的藏族演员每人都举起一条洁白的哈达走上前来。优美动听的藏语主题曲《珠穆朗玛》一遍又一遍地唱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