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陈默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初到美国

(2009-03-12 16:56:22) 下一个

[序:在娅米那里看到《小城伯利恒》,也想到自己刚来美国的一些旧事。写下《美国往事》的题目,不仅哑然失笑:偷娅米的灵感也就罢了,相信她不会和我计较。居然偷到”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头上了。还是乖乖地写一段流水帐,就叫《初到美国》吧。]

当年留学是无心插柳。特别想出来的时候,没有奖学金;基本放弃的时候却收到姗姗来迟的银子。估计是有人看不上那学校,我就成了替补。

从六月底收到信到八月底动身,忙得天昏地暗,倒是把离愁别绪给忘了。在飞机上也一路补觉,没有像同机的留学生们那样兴奋。

到了底特律机场,好友P和她先生来接我。我是因为P的缘故申请了这个学校,他们夫妇后来对我的照顾,让我非常感激。这个话题值得另起一章,在此就按下不表了。

我至今记得从底特律到学校一路上我的惊喜:美国这么干净、这么美丽啊!天高云淡、绿树成荫,我当时把好多形容词在心里过了一遍。后来我来到美东,再回学校时走那条高速,觉得景色非常枯燥,丝毫找不到第一天落地美国的感觉了。

P事先已给我租好了公寓,还搬来几件yard sale买的简单家具和炊具,我又买了一套学生宿舍淘汰下来的床垫和Box,小小的公寓有点家的样子了。

安顿下来后,所有的离愁、思乡全都涌了上来。第一次自己给自己做饭时,用那个婆婆让我带着的烤瓷小锅淘米,想到北京温暖的一家人,想到留在家中的稚龄小儿,眼泪滴滴嗒嗒掉到水中。

开学后,有了更多的惶恐不安:我在国内时在高校、外贸系统、外企都干过,自以为英文还可以,一上课却发现只能听懂三四成,心里真着急。文科的阅读、写作量都大。拿着TA的钱,更是觉得头上悬着一把剑。

除了学业的困难和想家的苦恼,孤独感也常常袭来。我向来不是爱交际的人,但还是希望有一些若即若离的朋友淡淡地交往着。那时和美国同学除了点头问好,基本没有交流。学校里也有不少留学生,可是,和单身年轻的一拨在一起,觉得自己像个婆婆妈妈的老大姐,虽然我当时也不到三十岁;和有家有口的一起玩吧,又常常勾起我对家、对孩子的思念,这一点暗暗的私心常让我对他们的热情邀约说“不”。何况,我们学校那时是quarter制,好像大家成天都在忙:开学了,考试了,放假了;又开学了,又考试了……大家在一起畅快地聊聊天往往都是奢侈。

渐渐地,我学会了享受独处的快乐。在晴朗的冬日里,我常常不坐校车而走路去上学。感觉到自己洁净的身体在暖暖的冬衣里微微发热,一点点香水的味道若有若无,结实的靴子踏在坚硬的雪地里,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像是我的隐形同伴在和我说话。这时,我的思绪就会飞得很远很远,飞到国内的家里,飞到未来的美景中。那时候,我已不再哭天抹泪,因为一点用处也没有。况且,我的心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很快会好的。

美丽的春天里,我会特地绕道居民区,静静地看看盛放的鲜花、美丽的房子、梦幻的云彩,很享受心闲气定的片刻宁静。有时下课会走到离公寓不远的Food Town,买一点食品或杂货,再东摸摸、西看看,平静地消磨一段时间;有时也会坐另一条线的校车,去一个小小的stripe mall逛逛,或是去Dunkin Donuts坐一坐,喝杯咖啡、吃个甜甜圈,小小地犒劳自己一下。

其实,那时已经不是轻松的时候了,自从被告知奖学金要告罄了,同系的同学们都急匆匆地找出路,几个中国同学都转到商学院去了。我手里有加州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但只有半奖,我不知道是否值得去熬那个黑袍加身的时刻;走投无路下我也和地理系的老师套磁,他们同意让我转系并给我全奖,虽然我根本不清楚去学南辕北辙的地理干什么。

在一次又一次边走边想之后,我决定不再上学了,去纽约找工作。感谢我的导师,虽然他不支持,但听说我是为了早点工作、办好身份,好回国看望家人,他就很理解我。他让我在一年之中完成论文寄回去给他审阅,只要通过就可以给我学位。

那个暑假,别人为了新生活做准备,我却在混我最后的学校生涯。一位我们称为“富翁”的中国同学把他的公寓借给我住(他去外州和太太团聚了),那一室一厅、家具齐全的新式公寓在我眼里不亚于宫殿。我每天除了睡觉,为未来闯荡江湖而养精蓄锐,就是看录像,常常去图书馆、Blockbuster背一书包录像回来看。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我麻木地忘记了自己的生存忧患。

秋天,我去了纽约,生活翻开了新的一章。跌跌撞撞的日子里,家人、朋友、留在学校的老同学,都没少给我鼓励和支持。我的导师知道我没有电脑,收发email不方便,多次写信鼓励我:不要忘记论文、不要放弃学位。我至今留存着他所有的手写信函。那时的导师,是个比我稍大几岁的年轻副教授,满腔的热情和野心。

我也给导师回信,请教一些论文的问题、聊聊我在纽约的琐事,但我从来没有给他打过电话。我这个基本辍学的学生,在颠簸的生活中,真的不知和他说什么才好。但是,不止一次,我曾在白天找工作一筹莫展、晚间写论文心烦气躁的时候,拨通他的办公室电话,听听他的greeting message。这样,会帮助我忆起学校的单纯和美好,让我坚持下去。后来,我不止一次看到有女人写到她们如何拨通爱人的留言机,只为了听一听那个声音。我不仅悄悄想到: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不是为了爱人,是为了我自己。

第二年,我完成了论文,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学校一年、在纽约一年,够短平快的,以至于我现在都不好意思说我也是“留过学的” ,我这学上得也不比“克莱登大学” 好多少。

那段最初的日子,让我懂得感受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让我学到要和自己的一切共存。常常听人说要学会快乐、快乐就在你脚下什么的,有道理。但更真实的是,生活不会总是快乐的,强迫自己快乐,不一定奏效。更现实的是,体会并认同自己的所有感觉,不论是快乐、喜悦、孤寂、沮丧、压力、平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陷在一个状态中太久,要有自我切换的能力。

这,大概是我“留学生涯”中最大的收获了。

(March 11, 200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2)
评论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盈袖:你真可爱。我好像picture出你边走边说的样子了。
是啊,我看了你以前的文章,大致知道你当时舍弃一切毅然出国的情况,想必刚来时的落差和艰苦是很大的挑战。

不过,我们都顺利过来了,这也是一笔人生的财富啊。

果冻(后面那个字就不要了吧?亮晶晶的果冻多好看啊?~~~):你好!谢谢你的理解。

是啊,我导师真的很好。我原来想,我要是执意离开学校,搞不好就拿不到学位了,他对我真的很好。

我们还有联系,不过不多。他升职做系主任了。我想我应该回母校看看。
果冻肥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导师知道我没有电脑,收发email不方便,多次写信鼓励我:不要忘记论文、不要放弃学位。"

你的导师让我读出了眼泪。 和他还有联系吗? 能多写一些他的情况? 我在美国高校读书工作过,没有如此好的导师!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往事,刚来这里的时候,唉,都差不多。我记得自己学着书上说的,在绵绵细雨的小街上,小声地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的,我会快乐。不过书上说的是大声对自己说:)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冰雪妹妹:谢谢鼓励。

杨月:谢谢你的真诚。是啊,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很多人比我还难的。

写下来,对自己是一份回忆,也是自勉。经过了很多困难,现在的一切更值得珍惜,而且,不顺利的事情更要看淡,再看淡。不是吗?
yangyue 回复 悄悄话 P.S. "我也是在困难和绝境中得到很多贵人相助,真的是没齿难忘" !!
yangyue 回复 悄悄话 陈默:
写的真好,很有同感。我在本世纪初来美时已过30。在武汉当过高校教师,在广州是政府公务员。您的体验我都有过。很多时候,难以坚持,好在最终能爬起来去面对生活。

杨月
冰天雪地08 回复 悄悄话 “不要陷在一个状态中太久,要有自我切换的能力。” --- 顶, 顶, 顶!

佩服你, 文科更不容易。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雪影云痕的评论:

雪影云痕:欢迎新朋友!

做医生很不容易啊,恭喜你梦想成真!

的确,纽约是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地方,不论喜欢她还是不喜欢她,有一点是确定的:她不会让你get bored.

和你的经历一样,我也是在困难和绝境中得到很多贵人相助,真的是没齿难忘。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airycat的评论:
猫姐:哪里会比姐姐小好多?我们不是都是40's的人吗?

儿子是很大了,也很懂事、很出色,这是我很欣慰的一件事。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闲人Filiz的评论:
谢谢鼓励!你的园子好丰富啊,好多好文章,源于妹妹丰富的经历吧。我要慢慢地品味过来。
雪影云痕 回复 悄悄话 读你的文章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来美国时也是将近三十岁,在美国中部。和那些二十几岁的一起读书,发现考第
一仍不是难事。可是上了两年学后,想“飞”的念头越来越强。一次和导师共进午
餐时他问我今后有什么打算。我说我不喜欢科研,我向往纽约,我要去纽约做医生。
他楞了一下,然后说:“你要是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去努力吧。我相信你会成功。”
他后来为我写了一封极为strong的推荐信。一年多后,我在纽约做了医生(从住院医
生开始)。现在我已离开了纽约,但我还是很珍惜在纽约的时光,因为纽约充满了机
会和刺激。想想刚来美国的那几年,自己不够世故,欠谨慎,本来会是吃亏摔跤的,
好在一路上遇到不少贵人,竟然事事顺。现在回头看看,最深的感受是:在美国,
不必过于按部就班,抓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hairyca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闲人Filiz的评论:

默默比我小很多呀,嘎嘎嘎。。。

不过默默的儿子很大了,我记得你写的那篇怀着儿子和孩儿他爸的那篇,也很美好,那时的你也很勇敢,敢放弃工作,呵呵,我觉得你好能干!
闲人Filiz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喜欢!
陈默 回复 悄悄话 青清;谢谢。佩服啥啊......逼上梁山人人都是好汉了,呵呵。

Jenny:听着我成了战无不胜的那啥啥党了,哈哈。

一霖:谢谢。那时毕竟还年轻,二十多岁。现在心态不同了,不可能有那份闯劲了。

有情妹妹:是的,勇于面对自己、面对真实,这是最重要的。谢谢你一贯的鼓励。

rayray:好久不见!我写了也是为了自勉,也不见得百分百做到了。呵呵。

过耳:谢谢。“除了条条框框,就是框框条条”-是这样啊?我很向往德国呢,对欧洲都很向往,觉得很有文化底蕴。~~~

娅米:你好!偷了你的灵感~~~对了,我买了一本《大教堂》,还在路上。看,我不是偷你的主意,就是跟你的风。哈哈。

飞舟行云:是啊,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一咬牙闭眼就飞过来了。

月亮妈妈:你好!记得你是读大学就出国了,不是吗?年纪那么小,更是不容易呢。

菊妹妹:你好!我也是渐渐学会这点的,真的是这样-要与自己共存。

最近在重温《The Namesake》时,看到对其中一个女人的描述:"She has the gift of accepting her life. She never wished she were anyone other than herself, raised in any other place, in any other way."她的这一点深深打动了她的男朋友。我也觉得这个认知很简单直白,可是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等我写正式读后感时再展开谈谈。

Qianpang:和你太太握手(也和你握手~~~)。八十年代的留学生更不容易。我是九十年代中期出来的。

后来的故事在我陆陆续续的流水帐中有提到(比如“职场十年”什么的)。现在呢,春华秋实谈不上,但按部就班比较稳定就是了。孩子已经念大学了。

eaglewings:谢谢喜欢。欢迎常来,多提意见。
eaglewings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 向你学习. 谢谢分享. 收藏了.
qianpang 回复 悄悄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太太也有一段完全与你相似的留学生涯,很为你们这些女人骄傲。后来呢,到了纽约又如何,如今又如何?想来如今已是春华秋实了吧,祝福你们全家。
悠然采菊 回复 悄悄话 "让我懂得感受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让我学到要和自己的一切共存" 真的是非常感性智慧的文字.

很真实好看的文章... "要和自己的一切共存",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两个月亮 回复 悄悄话 佩服陈姐的勇气!

“不要陷在一个状态中太久,要有自我切换的能力。” 大顶!

可能因为上岁数了,最近总觉得自己的自我切换能力在急剧下降∶(

飞舟行云 回复 悄悄话 原来陈默姐姐也曾经有过如此洋插队,独自闯天涯的经历.让我想起当年在生存与学业间挣扎的岁月......

体会并认同自己的所有感觉,不论是快乐、喜悦、孤寂、沮丧、压力、平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陷在一个状态中太久,要有自我切换的能力。----谢谢提醒.
娅米 回复 悄悄话 佩服你自我切换的能力! 我是跟我家领导出来的, 当初那几年对前途真是一愁莫展.
过耳风 回复 悄悄话 嗬嗬,姐姐真是人如其文,干脆爽快。俺发现美国真是个好地方,可能性太多了。不像德国,除了条条框框,就是框框条条
rayray 回复 悄悄话 倒数第2段总结的真好,提醒了我,正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发现自己惯性比较大,常常会很长一段时间沦陷在一种状态下出不来。;)
万水千山也有情 回复 悄悄话 刚来时的日子真不容易啊!好些个细节,让我好象回到N年前~~~~
佩服姐姐自己闯天下的勇气。想想,不论我们曾经或将要经历什么,只要勇于面对自己,面对现实,人生的主动权还是可以自己掌握的。
一霖 回复 悄悄话 “不要陷在一个状态中太久,要有自我切换的能力。”--鼓掌!

比起独自来闯天下的女孩子,我自认我的路要好走得多。佩服一下陈默。:)
Jenny 回复 悄悄话 陈默,你太英明,果断,正确了!
longhair 回复 悄悄话
佩服一下, 对所有来留学而且学成留下的, 我都佩服. 我那时候是没胆就那么来留学的.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