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美国
文章来源: 陈默2009-03-12 16:56:22

[序:在娅米那里看到《小城伯利恒》,也想到自己刚来美国的一些旧事。写下《美国往事》的题目,不仅哑然失笑:偷娅米的灵感也就罢了,相信她不会和我计较。居然偷到”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头上了。还是乖乖地写一段流水帐,就叫《初到美国》吧。]

当年留学是无心插柳。特别想出来的时候,没有奖学金;基本放弃的时候却收到姗姗来迟的银子。估计是有人看不上那学校,我就成了替补。

从六月底收到信到八月底动身,忙得天昏地暗,倒是把离愁别绪给忘了。在飞机上也一路补觉,没有像同机的留学生们那样兴奋。

到了底特律机场,好友P和她先生来接我。我是因为P的缘故申请了这个学校,他们夫妇后来对我的照顾,让我非常感激。这个话题值得另起一章,在此就按下不表了。

我至今记得从底特律到学校一路上我的惊喜:美国这么干净、这么美丽啊!天高云淡、绿树成荫,我当时把好多形容词在心里过了一遍。后来我来到美东,再回学校时走那条高速,觉得景色非常枯燥,丝毫找不到第一天落地美国的感觉了。

P事先已给我租好了公寓,还搬来几件yard sale买的简单家具和炊具,我又买了一套学生宿舍淘汰下来的床垫和Box,小小的公寓有点家的样子了。

安顿下来后,所有的离愁、思乡全都涌了上来。第一次自己给自己做饭时,用那个婆婆让我带着的烤瓷小锅淘米,想到北京温暖的一家人,想到留在家中的稚龄小儿,眼泪滴滴嗒嗒掉到水中。

开学后,有了更多的惶恐不安:我在国内时在高校、外贸系统、外企都干过,自以为英文还可以,一上课却发现只能听懂三四成,心里真着急。文科的阅读、写作量都大。拿着TA的钱,更是觉得头上悬着一把剑。

除了学业的困难和想家的苦恼,孤独感也常常袭来。我向来不是爱交际的人,但还是希望有一些若即若离的朋友淡淡地交往着。那时和美国同学除了点头问好,基本没有交流。学校里也有不少留学生,可是,和单身年轻的一拨在一起,觉得自己像个婆婆妈妈的老大姐,虽然我当时也不到三十岁;和有家有口的一起玩吧,又常常勾起我对家、对孩子的思念,这一点暗暗的私心常让我对他们的热情邀约说“不”。何况,我们学校那时是quarter制,好像大家成天都在忙:开学了,考试了,放假了;又开学了,又考试了……大家在一起畅快地聊聊天往往都是奢侈。

渐渐地,我学会了享受独处的快乐。在晴朗的冬日里,我常常不坐校车而走路去上学。感觉到自己洁净的身体在暖暖的冬衣里微微发热,一点点香水的味道若有若无,结实的靴子踏在坚硬的雪地里,发出吱吱咯咯的声音,像是我的隐形同伴在和我说话。这时,我的思绪就会飞得很远很远,飞到国内的家里,飞到未来的美景中。那时候,我已不再哭天抹泪,因为一点用处也没有。况且,我的心告诉我:一切都会好的,很快会好的。

美丽的春天里,我会特地绕道居民区,静静地看看盛放的鲜花、美丽的房子、梦幻的云彩,很享受心闲气定的片刻宁静。有时下课会走到离公寓不远的Food Town,买一点食品或杂货,再东摸摸、西看看,平静地消磨一段时间;有时也会坐另一条线的校车,去一个小小的stripe mall逛逛,或是去Dunkin Donuts坐一坐,喝杯咖啡、吃个甜甜圈,小小地犒劳自己一下。

其实,那时已经不是轻松的时候了,自从被告知奖学金要告罄了,同系的同学们都急匆匆地找出路,几个中国同学都转到商学院去了。我手里有加州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但只有半奖,我不知道是否值得去熬那个黑袍加身的时刻;走投无路下我也和地理系的老师套磁,他们同意让我转系并给我全奖,虽然我根本不清楚去学南辕北辙的地理干什么。

在一次又一次边走边想之后,我决定不再上学了,去纽约找工作。感谢我的导师,虽然他不支持,但听说我是为了早点工作、办好身份,好回国看望家人,他就很理解我。他让我在一年之中完成论文寄回去给他审阅,只要通过就可以给我学位。

那个暑假,别人为了新生活做准备,我却在混我最后的学校生涯。一位我们称为“富翁”的中国同学把他的公寓借给我住(他去外州和太太团聚了),那一室一厅、家具齐全的新式公寓在我眼里不亚于宫殿。我每天除了睡觉,为未来闯荡江湖而养精蓄锐,就是看录像,常常去图书馆、Blockbuster背一书包录像回来看。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我麻木地忘记了自己的生存忧患。

秋天,我去了纽约,生活翻开了新的一章。跌跌撞撞的日子里,家人、朋友、留在学校的老同学,都没少给我鼓励和支持。我的导师知道我没有电脑,收发email不方便,多次写信鼓励我:不要忘记论文、不要放弃学位。我至今留存着他所有的手写信函。那时的导师,是个比我稍大几岁的年轻副教授,满腔的热情和野心。

我也给导师回信,请教一些论文的问题、聊聊我在纽约的琐事,但我从来没有给他打过电话。我这个基本辍学的学生,在颠簸的生活中,真的不知和他说什么才好。但是,不止一次,我曾在白天找工作一筹莫展、晚间写论文心烦气躁的时候,拨通他的办公室电话,听听他的greeting message。这样,会帮助我忆起学校的单纯和美好,让我坚持下去。后来,我不止一次看到有女人写到她们如何拨通爱人的留言机,只为了听一听那个声音。我不仅悄悄想到: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只是,不是为了爱人,是为了我自己。

第二年,我完成了论文,拿到了硕士学位。在学校一年、在纽约一年,够短平快的,以至于我现在都不好意思说我也是“留过学的” ,我这学上得也不比“克莱登大学” 好多少。

那段最初的日子,让我懂得感受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让我学到要和自己的一切共存。常常听人说要学会快乐、快乐就在你脚下什么的,有道理。但更真实的是,生活不会总是快乐的,强迫自己快乐,不一定奏效。更现实的是,体会并认同自己的所有感觉,不论是快乐、喜悦、孤寂、沮丧、压力、平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要陷在一个状态中太久,要有自我切换的能力。

这,大概是我“留学生涯”中最大的收获了。

(March 11,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