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军人“生来为战胜”(图)

(2007-03-12 13:06:00) 下一个

和平年代的中国军人在想些什么?从作战部队到后方基地,从专家学者到基层士兵,中国军人在一心一意谋打赢,战斗精神不断增强。

  中新社报道,“假如明天打仗,你准备好了吗?”兰州军区某团原团长胡筱龙生前常常这样问他的兵。作为驻守在西北边疆的一线团长,他常年奔波在练兵场。他担任团长两年来,训练场上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真打实备的意识明显增强,战斗力水准不断提高,团队连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胡筱龙对打仗练兵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收集了几十本地图册,可以不用坐尺规,就报出图上某点的概略座标。在别人眼里一般的地形,在他看来却是练兵的场所,打仗的地域。即使是生病做了手术,在生命的倒计时里,他仍然在谋划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如果说胡筱龙是一线部队“想打赢谋打赢”的典范,那么,炮兵学院教授钱立志就是军队科研战线上“想打赢谋打赢”的楷模。

  传统炮兵作战样式,炮阵地只能依赖地面侦察分队开设前方观察所获取战场资讯,进而发出战斗指令指挥火炮实施火力打击。从军二十六年,钱立志潜心传统炮兵的信息化改造,走出了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装备创新之路,为传统炮兵安上了“千里眼”,提升了炮兵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效能。

  钱立志是一个踏实苦干的军事科研工作者。他说,从选择军校的那天起,他只想为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基层部队,士兵们也都在钻研与打赢相关的事情。济南军区红一连曾参加二00五年的中俄联合军演。一班长曹声文从当兵的那一天起,就告诉自己,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即使是“兵”,也要争第一。他是在用“心”当兵,爱动脑筋,善于学习。

  拿中俄联合军演来说,当时他们和俄军隔着一条沟在训练,他观察俄军的战斗队形,感到他们的战术观念很强。他便借鉴这一点,有意识地培养战士的战斗意识。演习那天,他带领全排战士比俄军提前一分钟到达预定目标。

  “军人生来为战胜”。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的这个观点,是对中国军人战斗精神的最好诠释。他说,作为新时代的军人,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面对强权政治和国家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我们多了许多责任,有一种寝食难安的感觉。这位多年来专注于国际战略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学者,把自己比作“桅杆上的瞭望者”,时时向航船发出警讯,为了国家和民族敲响盛世的警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