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专家: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局面是空前的

(2007-03-27 16:12:54) 下一个
美专家: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局面是空前的
马丁·贝齐是美国战术指挥学院东亚军事事态发展中心研究员。他在提交给美国陆军战术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批驳了关于现阶段实施对华核武威慑的做法。虽然他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重视。但是,他的言论还是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参议会参与的美国国家安全防务委员会的部分认可。2007年春节以使,美国从新部署F22战斗机至日本。并且部署了核弹。而这已经是美国30年以来没有的“对华核讹诈”行动了。核讹诈起源于美国麦迪逊主义。美国早期政府如艾森豪威尔、杜鲁门就是十分奉行的。而在中国早期阶段,美国以华盛顿级“鹦鹉螺号”搭载14枚“北极星1A”弹道核导弹(单弹头每枚30万吨级)部署在日本西南岛屿,对中国进行沿海威慑与封锁。被称作“沿海核压制”。截止到1964年中国西部核弹爆炸后的一年后即1965,中国首次发射1枚DF1型导弹。该计划才告终止。
马丁·贝齐:在今天的世界核领域里面,美国,俄罗斯、中国。都是一个级别的高级“核俱乐部”成员。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仅仅在于每颗导弹所命中的目标范围大小而已。而我们之间的存在的至杀手段是没有的区别的。我们可以在24-48小时内毁灭大部分的中国与俄罗斯领土。而同样,中国与俄罗斯也具备了在24小时内毁灭美国国土2/3的能力。这是现实也是可观存在的。

中国并不是一个弱小核国家。他具有着相对于我们来说一定实力的以及后备能力的核生产与制造机制。中国核导弹与核技术,虽然起源与我们,但是由于得到了中共早期高层“国策形式”的定义,因此在中国任何政治阶段,都被看作无以伦比的重要。在毛时代虽然“文革运动”导致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破坏。但是,核工业是那个时期被毛亲自指定“室外乌托邦”的神秘级机构。是不能任何人轻易染指的重要机构。而核工业所需技术、人员。任何组织官员。都没有权力拒绝。即便文革最盛行的66-68年。期间,中国依旧爆炸了1枚150万吨级氢弹、1枚550万吨级氢弹。在70年代早期年中共爆炸了举世震撼的首枚1000万吨级核弹。而且采取了高空裂变爆炸技术。因此,即便中共遭受了10年文化革命运动浩劫。但是他的国家核武力量,在毛的极端军事思维下,只能是得到加强。而不会消弱。

邓时期,中国进入经济改革时代,中共对于军备与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调整。随着中共结束10年的对越南战争。中共大批裁军以获得更好的国际投资形象。而邓终止了中共解放军那个时期多个项目。可是他并没有敢于把中共核武器计划全面搁置。依旧延续了毛的极端军事主义做法。84-88年之间。中共完成了毛时代遗留下来的Df3、4、5全部核导弹改进制造。

邓唯一作出的限制就是,限制了核导弹制造数量。DF3型与DF4型分别与毛时代定型。以每年20-30枚速度制造。而邓时期为了缓和国际关系与增加吸引投资。因此,减少到10-15枚。而且对核武库库存进行了消减。1986年中国公布核工业所谓“成就”称:保有远程洲际弹道导弹85枚,洲际弹道导弹120枚。

而1996年中国公布的10年成就称:全部导弹远程与洲际弹道导弹数量为140枚。并且宣布全部核导弹是采用单一弹头。而在胡锦涛执政仅仅4年时间内中共核武器库目前已经呈现几何基数增幅。在2005年依据美国海军情报局获悉的日本核情报中国机关组的资料,中国当时已经拥有洲际弹道导弹DF41,DF5A总计280枚(不包含80枚固定发射井)。而且至少120枚采用了机动,多弹头部署。保有氢弹1000万吨级总计24枚。是世界唯一保有氢弹国家。远程弹道导弹320枚。全部实现机动化,多弹头。而中程导弹则是达到了约500枚。近程导弹1200枚。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内,中国制造了约400枚先进的中程弹道导弹。为其海军核潜艇部队制造了48枚先进的潜射2型具有8800公里射程的核导弹。可以实现4艘新型094核潜艇每艘2个攻击基数。潜射2型导弹与80年代的潜射1型比较,其性能与作战机制得到了全部的改变。他可以携带3枚弹头附加3枚欺骗弹头。实施战时突击防御。采用固体燃料,模块化设计。在末端依旧引入了被命令禁止使用的“不可摧毁装置”。而其耐压深度获得了极大提高。可以达到410mi。使其094核潜艇可以在350-400米深度实施隐蔽发射。从而使得中共具备了2次核打击生存能力。

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共核武器发展目前的局面是空前的。在这个局面下,我们应该采取以往的主动去避开核武这个激烈话题。而按照加利福尼亚级潜艇模式,把核武器导弹换装成巡航飞航潜射导弹。避免与中共发生核危机。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这已经威胁了美国本土与美国人民利益。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2个可以打击美国本土的国家。朝鲜的长城III型导弹虽然称6600公里,但是并没有取得实际成功。因此,目前我们面对中国应该采取必要地压制与合作相结合。而不能在引用50年前的“核对抗与核威慑”。这等于把美利坚合众国拖入“毁灭的边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