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柞里子:《美国风》(4)

(2007-03-02 20:23:40) 下一个

柞里子:《美国风·生活琐谈之三》( 4 )

             美国富贵人家的住宅有多豪华、多阔绰,我同样没有亲身的经验。大富大贵人家的住宅大都隐蔽在高墙和密林之后,即使特意开车穿过这类住宅区,往往也只能领略一下屋色有无中的意味。有一回路过一处正在开发的豪华住宅区,出于好奇,顺便下车去参观了一幢样品。美国郊外的住宅区很少由个人一座、两座,零零星星盖成,往往由一家建筑承包商兴建。不过,也不是一气哈成,盖好一大片再出售,而是先盖几个样品,吸引顾客前来参观,然后根据顾客选择的设计、位置以及内外装修款式,逐一兴建。我看的这幢样品是一座一层半式的楼房,一层半的楼房是近几年来时兴的设计。所谓一层半,从外表上看,同传统的两层楼房并无二致,只是进门之后,才会发现厅子不是传统的单层厅,而是两层打通的双层厅,目的在于创造出高敞阔大的气派。因为楼上的空间被两层高的厅占去一部份,所以,楼上的使用面积比楼下小,这就是一层半的来由。除去厅占两层以外,一层半设计的另一特点,是主卧房在楼下,而不在楼上。从正面看,这幢样品是两层,从背面看,却是三层。这是因为这幢房子盖在斜坡上,地下室的背面完全呈露在地面上,加之露出地面的部份门窗齐备,看起来俨然又是正式一层。这种格局的地下室称之为“ walk-out basement ”,想不出什么好译名,姑且名之曰“有出路的地下室”。
             一层半和“有出路的地下室”在中档住宅中屡见不鲜,并不是豪华住宅的特点。这栋房子之所以能称得上豪华住宅,是因为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院子大。普通住宅院子不过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英亩,这栋房子的院子占地一英亩以上。第二,房子面积大。一般中产阶级的住宅面积如果不算地下室,大都在两千至三千平方英尺之间,而这栋房子的面积有五千平方英尺。第三,壁炉多。普通住宅有一个或至多两个壁炉,这房子有壁炉五个。壁炉在今天早已不具有取暖的实用价值,只能起到装饰和烘托气氛的作用,但美国人对壁炉情有独钟,多多益善。第四,盥洗室多。普通住宅大多有盥洗室两间半到三间半,而这栋房子的盥洗室有七间半之多。所谓半间,自然比一间小,但半间这说法的来历却不在大小,而是指只有抽水马桶和洗手盆,没有洗澡设备的盥洗室,大都设在客厅附近供来客使用。第五,装修考究,例如,地板是用大理石铺成的,所有的房间都嵌有高档木料的护壁。第六,院子里有网球场二,游泳池一。最后,也是最特别的一点,是这房子有两套设备豪华的厨房,大概较小的一套为家常便饭而设,较大的一套专为摆酒设宴而备。中国人素有君子远庖厨之说,也许正因为此,中国人的厨房往往可以概括为脏小杂乱四个字。凡是没有来过美国的中国人,大概很难想象出厨房在现代美国住宅中的地位。在新式美国住宅中,厨房是最值钱,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房间。这是因为除去盥洗室之外,其余的房间都是徒有四壁,而厨房却集中了各种现代化的电器设备。再加上美国人做菜饭,不懂得起油锅的奥妙,烧出来的菜固然谈不上好吃,却赢得一间干乾净净,不油不腻的厨房。
              在豪华住宅这个级别之中,像上文介绍的这一栋只能算是下驷之乘,离最上等的豪华住宅的标准还差得很远。举例而言,院子不够阔大,只得一英亩有余而不是四,五英亩;车房太少,只有三间而不是五,六间;更重要的是没有同主建筑分开的佣人套间或客人套间。美国最著名的上等豪华住宅区,数加州洛杉矶的巴伐利山。那里的房子固然不同凡响,更主要的还在于房主人有不少是好莱坞的电影明星,因而其知名度远非其他富贵人家的豪华住宅区所能企及。每年慕名而来,以一睹巴伐利山名星住宅为快的游客数以万计。前几年美国拍了部电影,就以“巴伐利山 xx 号”为名。据说该片对巴伐利山的明星住宅之豪华极尽宣染之能事。我不曾看过此片,不过,却在报纸上看过一篇采访片中女主角的文章。这位女主角年方二八,初出茅庐就有演主角的份儿,大概同乃父即是该片的监制人不无关系。该文说千万别以为这位小演员因拍摄这部电影,遂得以住进巴伐利山而大开洋荤。
             事实上,对她来说倒是委屈求全了。她同父母一起住在巴伐利山对面的波莱区。一般小民百姓只知道钦羡巴伐利山,而巴伐利山的居民却眼巴巴地望着对面的波莱区发呆。目前波莱区最出名的住户大概要数出身好莱坞的前总统里根夫妇。据说这位女演员的家是美国最大,最豪华的私人住宅。记者问:家里一共有多少房间 ? 回答是:从来没有想去数清过。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 这个她倒是清楚得很:有一间标准大小的电影院。如此这般的住宅,当然又是最高档中的例外,谈不上具有代表性。一般上乘豪华住宅可以奢侈到什么程度呢 ? 几年前在报上看到过一篇介绍盥洗室装修生意的文章,文中提到一家专做高档盥洗室生意的公司,由这家公司装修的盥洗室,起码价格是十万美元一间。当年美国官方的贫困户定义是:四口之家,年收入不足一万美元。记得唐人有诗曰:“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诗人如果生活在今日的美国,也许会把诗句改写成“十户手胼胝,盥洗室一间”。

             不久前在朋友家看了一段中国制作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刚从北京飞来美国的女儿问父亲为什么不住在城里而住在郊区长岛,父亲告诉女儿,长岛是富人区,有钱才住得起。可见编剧者对中国富不居乡,美国富不居城的这种枘凿关系已经了如指掌。不过,如果有人因为听了这段对话遂以为住在纽约城里的都是穷人,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是少有的几个不符富不居城这一普遍规律的城市。这几个破例的城市集中了美国最富有的一小撮。这群巨富之所以能不逃离城区,迁往郊外,大概是因为有钱佬在这几个城里为数相当可观,能够占据一大片区域,购成一个城中之城。在纽约的这种城中之城包括中央公园附近的几条街道,其中以公园大道(Park Avenue)最为著名。凡是在公园大道上的公寓楼里拥有一个单元的,势必是身家亿万之辈。当年尼克松总统因轰动一时的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之后,曾经想在公园大道上买个单元,尝尝隐居于闹市的滋味,结果因不受同楼住户的欢迎而未能如愿以偿。有个报业大王的掌上明珠想在公园大道上觅一处温柔乡,也因邻居反对而好梦不成。可见,想要成为公园大道上的住客,光是有钱还不行,还得在公园大道上的原住客气味相投。

                  尼克松之所以受拒,是因为身为在野的总统,身边少不得有几个联邦调查局的便衣保镖。公园大道上的住客不愿意让这种前呼后拥的架势打搅他们的雅兴。那位报业大王的千金之所以不受欢迎,则据说是因为她来看房子的时候带着一个黑人男朋友。这里说的自然是骨子里的原因,而不是拿出来做借口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今的世道毕竟不再比六十年代以前,种族歧视的理由是说不出口的了。据我所知,这条公园大道上至少住着一户半华裔。这一户的户主是几年前作古的顾维钧;这半户的女主人是华人,男的是白人,但同中国的瓜葛除去有个华裔老婆之外,也还有些别的东西,而且如今在中国的知名度很可能远在顾维钧之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布什总统任上的驻中国大使和克林顿政府负责远东事务的外交部长助理洛德。顾维钧之所以能成为公园大道的住客,同其曾为外交界的达官显贵不无关系;洛德之所以能在外交界混出些名堂,也摆脱不了家在公园大道的干系。孔子所谓“学而优则士,士而优则学”,说的恐怕只是一种理想。现实却是富而优闲则士,士而优闲则富。 ( 据熟悉纽约的友人说,近来入住纽约公圆大道的华裔已远非屈指可数之数。可见华裔的社会地位日益增高。 --- 再版补记 )

          如果有人问谁是公园大道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恐怕会众说纷纷,莫衷一是。如果把问题改成谁是公园大道上最出风头的角色,那么,千夫之所指,想必非哈雷酒店 (Harle Hotels) 的老板娘莉奥娜莫属。在莉奥娜偷税漏税的案子被揭发之前,莉奥娜频频亲自出马替哈雷酒店做广告。当时莉奥娜已经年愈不惑,但保养得法,打扮入时,称得上“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只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嘴脸掩盖不住两眼凌人的盛气,令人不禁同王熙凤发生联想。王熙凤若不是英年早逝,能够活到这把年纪,大概正会是这个样子。有一回莉奥娜在公园大道的家中接受 CBS 电视网鼎鼎大名的记者瓦理斯的访问,电视摄影机没有从正面显示室内的陈设,但见瓦理斯东张西望,咋舌不迭。富家贵族,瓦理斯不知会见过凡几,数以百万计的年薪,瓦理斯也不知挣过多少年,能把瓦理斯搞成像是刘姥姥初进大观圆,莉奥娜在公园大道上的公寓有多豪华,也就无须眼见而后知了。不过,令莉奥娜莉风头出尽的,还是三年前因逃税几百万而锒铛入狱的案子,更确切地说,是奥娜莉的女佣在法庭上揭发莉奥娜说过的那句“只有小民百姓才纳税”的名言。偷税漏税的富翁富婆在美国多如过江之鲫,一个个高枕无忧,唯独莉奥娜身败名裂,大概同她这一语道破天机不无关系。把莉奥娜捉拿下狱也只是做做样子以平民愤。莉奥娜在一所条件良好的监狱中没蹲几个月就以贵体欠安为由假释外堤,依旧回到她在公园大道上的豪华公寓中去过养尊处优的日子,只是没再好意思到报章杂志和电视上去抛头露面而已。

            有很多事情美国人都喜欢自己动手,自己盖房子的却不多见,原因是麻烦诸多。第一大麻烦在借钱难。借钱买房子同借钱盖房子是两回事。买房子有现成的房子做抵押,债务未还清以前,贷方是房子的法定主人,有权把房产变卖抵债。借钱盖房子,没有现成的房子做抵押,万一房子没盖起来而所贷款项却化掉了,贷方可能落得个竹篮子打水的结果。所以,借钱盖房子难得很,即使借到,也少不得要付较高的利息,因为贷方须承担更高的风险。麻烦之二,在处理人事不易。如果你自己没有大学土建系毕业文凭,不少地方政府都不允许你作为合法的建造人。换言之,即使你有钱有地,也极可能须化钱雇用一名有文凭的人替你承担建造房屋的法律责任。化钱事小,找到可靠的人并不容易。此外,你要同木工、电工、水泥工、自来水公司、下水道公司、电话公司、供电局、盥洗室装修商、厨房装修商等等诸多机构和人员打交道。关系处得不好时,轻则延误工期,重则卷入官司。麻烦之三,满足官方的建筑要求可能不容易。这些要求往往归房子所在地的县或市政府管。有的政府马马虎虎,巴不得有人来开发。有的却严格得很,对房子离路须多远,地基须有多深,墙须多厚,门窗须用何种规格,等等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稍不如法,则有被勒令拆除的风险。如果你通过建筑承包商盖房子,所有这些麻烦都同你擦不上边际,一切有承包商替你包办。而对于建筑承包商来说,这一切都只不过是日常的业务,根本无所谓麻烦可言。

             房子无论盖得多好,都难免不有天灾人祸,于是,房屋保险的生意就应运而生。对于借款买房子的人来说,房屋保险是非买不可的,是获得抵押贷款的先决条件,因为贷方不想看到其抵押品有毁于一旦的风险。最普通的房屋保险包括风火偷盗,风火指房子本身以及房内的财产,如家具、衣物、首饰之属,偷盗则专指房内的财产而言。一般来说,保险业是有赚无赔的买卖。例外的情形当然也有。三年前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带遭到空前规模的台风袭击,受毁于风雨的房屋数以万计,某保险公司不巧承担了该地区大部份住宅的保险,结果该公司的股票大挫,想必一口气要赔一大笔钱。另一家保险公司赔钱的例子大有讽刺意味。赫赫有名的韩卡克斯保险公司在波斯顿兴盖一座全玻璃墙面的摩天大厦。盖好之后发现所用玻璃不合规格,于是,要求建筑公司更换玻璃并赔偿因此而造成的业务损失。韩卡克斯保险公司原以为少不得有一场官司同建筑公司打,却不料该建筑公司一口承应了一切要求。但结果却令韩卡克斯保险公司哭笑不得,原来建筑公司之所以这么好说话,不仅是因为买了建筑施工过失保险,有保险公司替其承担赔偿,而且还因为承担这项施工过失保险的不是别人,正是韩卡克斯保险公司自己。真是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妙得无以复加。

               保险公司之所以经常有赚无赔,根据的是统计学的原理,只要能够卖出一定数量的保险,保险公司所冒的风险则必然会低于所得的利润,卖得越多,风险也就越小。除此之外,是懂得如和耍赖皮。保险合同常常写得不清不楚,有利于保险公司一方的漏洞良多,一旦真出出事,保险公司雇有高明的律师替其开脱责任,雇不起懂行的律师的小民百姓只有任其予舍的份儿。有位朋友住在达拉斯,一个周末外出度假,回来后发现房子被盗,电视、录像机、电脑以及首饰均不翼而飞。他向保险公司报失索赔,保险公司要求出示所失物品发票,朋友是个有心人,一切贵重物品大都不仅有发票,还有照片为证。却不料仍少不了为一条二十四开金的项链同保险公司扯皮。保险公司用鄙夷的态度告诉他说,首饰根本不可能有二十四开金的。言外之意,是我的那位朋友想敲榨却又外行得很,以至于丢人现眼。美国的首饰的确是没有二十四开金的,一般都是十二开或十四开,连十八开的都难得一见。朋友告诉保险公司,他太太的项链是从中国带来的,二十四开金的首饰在中国多的是,只有美国人才好意思把十二开金的首饰称之为金首饰而不脸红。唇抢舌战的结果,朋友似乎没有输,只是无济于事。保险公司要朋友向中国的首饰店出具证明来方才予以考虑,朋友太太的那条项链是家里祖传的,叫他上哪儿去找证书,只好不了了之。

              美国的住宅因为大多是木结构的,除去得担心风火地震之外,还得担心白蚁。没有保险公司做白蚁保险的生意,由此可见房屋受白蚁危害的风险之大。做喷杀白蚁药剂生意的公司则频频打电话上门,警告你如果还不请他们来喷洒药剂,你的房子立刻就要遭殃。有一家除蚁公司更是怂人听闻地在电视上宣称:美国的住宅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让白蚁蛀伤了的,另一种是即将被白蚁蛀伤的。据说美国白蚁为害最严重的地区数达拉斯,有人笑称达拉斯为“白蚁之都”。我在达拉斯住的那位朋友不仅曾受害于达拉斯的盗贼,也曾受惊于达拉斯的白蚁。在他买房不久,在后院的篱墙上发现白蚁的踪迹,立刻打电话向某杀蚁公司呼救。接电话的人问他在哪里看见白蚁,他回答说在后院的墙上,对方听了大笑,说院墙上有白蚁用不着大惊小怪,连他自己家里的院墙上也有,哪里有功夫去管这么多,等白蚁进了房再杀不迟。达拉斯的白蚁竟然多到连专做杀白蚁生意的公司都赖得管的地步,可见这“白蚁之都”的称号不是凭空得来的。白蚁在美国为害之深之广,也可以从房屋买卖手续上窥见一斑。房屋过手,无论新旧,卖方都得出具一纸无蚁证书,证明房子在出卖时没有白蚁活动,如果房子在过户后三十天内发现白蚁,由卖方负责找除蚁公司上门喷杀。看起来好像很认真,其实不过是一纸空文。盖新房子用的木料都经过化学处理,一年半载之内不会有白蚁活动。旧房子的卖主没有不在出卖之前请除蚁公司上门喷射狻剂的,一般每喷药一次,可以保证几个月之内无白蚁之忧。

              美国的住宅价格多年来一直上升,有人遂误以为房屋是不折旧的可居奇货。造成如此误解的原因大概有二。其一,房屋的价格包括地皮的价格在内,地皮无所谓新旧,当然无折旧可言。其二,美国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口增长迅速,造成住宅市场供不应求,遂令房子的价格逐年上升,造成不贬值的假象。之所以说是假象,是因为如果比较两幢除新旧之外别无不同之处的房子,则新的肯定比旧的贵,而且新住宅的价格上升率也远高于旧住宅。近年来美国人口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已经有不少经济专家预测买房子不再是很好的投资。 ( 这种预测至少在旧金山湾区不灵。旧金山湾区的房产近两三年来以每年百分四十的势头上升,令从外地迁入者叫苦不迭。有位房地产经纪人对电视记者说,她在领外地迁入者看房子时得随身带着纸巾以备不时之须。因为有些当太太的,对丈夫在加州的薪水之高往往兴奋不已,一旦得悉房产的价格原来如此高不可攀,则经常破笑为啼。 --- 再版补记 ) 同样年头的房子,保养得法与不得法,对折旧率的影响极大。为了保持房子价值,几乎家家户户都为油漆粉刷,更新设备而忙个不停。于是,做建筑材料零售生意的铺子兴隆得很。这种铺子往往规模庞大,货品齐全,从地板、磁砖、木条、灰板、壁厨、碗柜、澡盆、马桶,到油漆涂料、五金电器、水管门窗,凡是维修房屋用得着的,无不具备。有的还兼做园林庭院的生意,大小树木、四季花草、化肥农药、剪草机器、浇灌设备,凡是美化环境用得着的,也无不毕集。不过,一栋房子无论保养得多好,岁月久了,总不免在格局和设备上落后于时代。于是,专做房屋局部翻新改造的生意便应运而生。局部翻新改造不是件简简单单,说做就能做,做完就了事的事情。凡是牵涉外观改动的工程,往往须先将图纸呈送地方政府核准。如果房子属于比较好的住宅区,在把图纸呈送地方政府之前,还得先经住宅区管理委员会审批。许多管理委员会订下极琐碎的章程,目的在于保持住宅区的水平。凡是违章的设计一律打回,根本没有呈交地方政府的机会。翻新改造一旦竣工,还得重新估量房子的价值,以便调整财产税的税额。

            新房子的交易大都在买方和建筑公司之间直接进行,不少建筑公司甚至拒不同房地产经纪人打交道。旧房子的交易则普遍通过房地产经纪人,由卖方直接出售的例子不多,据说是不请房地产经纪人从中斡旋,害多于利。所谓利,当然是指能省下付经纪人的佣金。所谓害,则不止一端。例如,房主在家,来看房子的客人可能觉得不自在;没有中间人,讨价还价均不方便;缺少懂行的人,买卖协议书可能有法律漏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房地产经纪人替卖方做广告,领买方上门看房子,替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看起来像是替买卖双方服务,但是事实上传统的房地产经纪人都是卖方的代理人,房子一旦成交,房地产经纪人从成交额中提取佣金。目前的提成标准是百分之六。近来开始出现受雇于买方的或买卖双方的房地产经纪人,但为数尚少,也未见有逐渐流行之势。根据法律,受雇于卖方的房地产经纪人须向买方交代自己身为卖方代理人的身份,以免买方误解而受欺,但法律并没有规定交代身份须在双方洽谈生意之始,于是,不少房地产经纪人都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买方欲退退不能时,方才装模作样地亮相。房地产经纪人做生意的噱头当然远不止此。

           本文之初提到美国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家庭拥有房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五的人都是租户。除去房东和房客,还有一种人:无家可归的人。这种人究竟为数几何 ? 人各一说。比较保守的估计是三百万,不那么保守的估计是一千三百五十万。数字相去如此之远,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无家可归者四处漂泊,行踪不定,难以统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举国上下对这些失落者甚少关心,一切社会福利都止于有地址可寻的穷困户,没有地址的流浪者似乎已被视为社会以外的分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写过一篇有关流浪者的故事:夏日在公园里的长板凳上过夜,每逢冬季来临,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破商店橱窗的玻璃,等候警察将其捉拿到监狱去过冬。欧·亨利写的是一百年前的美国。如今的流浪者不能像其一百年前的前辈那么幸运。如今美国的公园即使没有门和墙,也大都在入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早上几点几点开,晚上几点几点关的字样。也许有人会问:没有门和墙,怎么个开法和关法 ? 初来美国时我也曾把这种牌子当笑话看,直到某一天午夜时分企图穿过家门口一个极小的街心公园,遭警车截住时,方才知道这种牌子并不是一纸空文,搞不好会有官司吃。由此可见,如今的流浪者夏天恐怕没有在公园的长板凳上过夜的福气了。

              如今美国的监狱囚满为患,杀人、放火、强奸的歹徒都可以因为监狱太满而提前释放,打破块玻璃哪里还有机会混进监狱去过冬 ! 在纽约街头时常可以看到流浪者坐在摩天大厦的暖气系统的排气口,沾暖气余热的光。有一回冬天乘芝加哥的地铁南下,沿途看到好几处三五成群的流浪者围着废弃的汽油桶内用报纸点着的明火取暖。这大概就是现代无家可归者过冬的办法。顺便说明一下,美国的地铁不像北京的地铁那么名副其实,往往一驰离市中心区就跑到地面上来,有时甚至跑上高架在空中的轨道,否则,坐在地铁里如何能看到沿途的景象。细心的读者也许还想知道何以上文一直使用“流浪者”而不用“流浪汉”,舍“汉”而取“者”,并非好古成癖,只是为了精确反映现实。流浪街头的不仅有汉子,而且也有女人。流浪的妇女一个个蓬首垢面,勾腰驼背,其景况之凄凉,较之流浪的汉子,更加令人不忍卒睹。有一年电视和报章竟相爆出一则新闻。一双在流浪中懈逅的男女居然决定结婚。有好事者闻讯之后慷慨解囊,让新郎新娘得以披上礼服婚纱,是模是样步入教堂成礼。婚后的日子怎么过 ? 照旧沿街讨乞,路边过夜。真是称得上好整以暇,或者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见仁见智,两宜并可。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来说,所谓“美国梦”,岂止是好梦难成而已矣,恐怕是即使在梦中也不曾梦想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