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之战八年内爆发

(2007-01-26 14:16:21) 下一个
中日之战八年内爆发

作者: 麻雀007

说起来可能骇人听闻,但事实上中日两国战略部署已经朝着战争爆发的方向发展。

从日本的地理位置分析,日本是一个领土为37万平方公里、火山经常发生的岛国。地域的状况已不断地提醒日本民族,此处是一个危险地带:地下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防空系统,地面很少见到高楼大厦。居安思危的意识,上至日本政府、下至平民老百姓都充分意识到;现在日本,正在培育珊瑚来扩大领土范围。充分体现了日本大和民族的强盗性格。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经济的持续发展,使日本政府越来越感到中国的发展将对日本产生威胁。虽然钓鱼岛现在的实际控制权在日本手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在军事上、经济上发展之后,钓鱼岛的领土之争将会出现不战而胜的局面,这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为此日本政府加速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发展:为促使与美国在军事上的合作,不惜一切代价与美国建立行之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 希望通过军事科技的合作,借助美国的军事力量走向军事强国,这也是中国不想看到的。

日本在外交方面,不断点燃中国对日本的愤怒。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不断拉拢欧美来压制中国,特别是在欧盟对中国解除武器控制方面,日本政府的所有官员几乎异常的团结:对访日的所有欧洲官员,都说服欧盟不要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也使中国明显感觉到在外交上由于日本政府的行为带来的压力,同时更加激起了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敌视状况,导致中国的战略部署直接针对日本,以日本为假想敌。

小泉自2001年就任首相以来,明知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政治、外交问题,可是他却多次前往参拜。但是值得称奇的是,他却是日本连续当选日本首相最长的一位首相,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迎合了大和民族强盗性格的日本人。为了迎合日本国民的需要,为了巩固执政地位,继任首相者将会不遗余力地朝着小泉成功连任的路线不断的迈步;这也意味着在朝着点燃中日战争的方向迈进,同时进一步使中国政府感到日本是中国发展的眼中钉;日本人暴露无遗的本性将会进一步加深中国人的民族仇恨。

日本准备在六月底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议上向美国建议,与美国制定具有战略性的“日美共同作战计划”。假如美国接受此建议的话,那么日美将用8年的时间,建立日美军事上攻不可破的同盟,也就意味着东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将永远是日本控制范围内。这是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日美共同作战计划搁浅的话,美国为制蘅中国,必然会加速日本军事化的进程,这意味着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两种结果都会促使中国政府意识到解决东海争端和钓鱼岛领土问题十分迫切。

从二次大战中战败后的日本,凭经济的发展实力,逐步依靠美国走向军事强国的野心及扩张意识日益体现,这不得不使中华民族觉醒,现在日本政府的决策不断地带有二次大战中日本侵略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影子。

5月17日安南在接受日本采访时认为“日本应深刻吸取历史教训以免重复当年的错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对发生冲突战乱以外的国家,如此劝告实属罕见。这也说明日本政府的行为背后,隐藏了巨大的阴谋。从教科书中不断地引导一代又一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潮,统一了整个民族思想,为备战做好思想准备。

日本在二次大战中战败后,就像一只受了重伤的狼狗,在一个盘子里(日本)养伤;这只披着羊皮的狼狗,通过长期的养伤已经修炼成为一只健壮的狼狗,他不甘心再披着羊皮了,想要大摇大摆的在街上走,更不愿意局限在一个盘子里行走。他要在盘子之外,寻找猎物,所以中国及其他亚洲人民要警惕,狼来了。

能战才能和是中国军事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国军事思想的大转变。伊拉克战争打醒了中国走经济发展的强国之梦,使中国充分意识到只有军事强国才能保证经济的发展。能够战胜敌人才能带来和平。中国的税收政策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十分富强的中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不变,那么中国聚税的财富,将使中国在很短的3~5年时间走向军事强国、经济强国。

110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的财力优势于日本的财力,以大于日本的海、陆军规模,以近2倍于日本的海军投入与日军交战,结果惨败于日方,并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备受外强的欺凌和侵略。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了幅员辽阔的中国。这些给中国带来历史无法磨灭的民族伤痕,作为中国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在日美共同作战没有形成一体时,在8年之内收复钓鱼岛是一个绝佳时期。日本的防空识别范围距离中国海岸最近的只有130公里。这也是领土之争的导火线,也使中国收复钓鱼岛的军事行动加快,那么军事冲突将导致中日战争的爆发。

一旦日美共同作战签订,将于8~10年部署完毕,那时要收复钓鱼岛,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所以中国要收复钓鱼岛,将要在8年内;日本,凭借本国的经济、军事和美国的支持,必将会拉开中日战争。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