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思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重游哥本哈根散记

(2013-10-08 15:30:16) 下一个

重回哥本哈根

当飞机在哥本哈根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我意识到阔别了二十五年后,我又要回到这个美丽的城市了。从机场乘火车来到中央火车站,环顾被一百多年的岁月熏得有点暗淡的大厅和来去匆匆的旅客,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亲切。当年我住在郊区,凡是进城到什么地方去,都要经过这个火车站。

哥本哈根印象

我用了三天时间游览了哥本哈根和附近的博物馆、教堂和宫殿,逛了著名的游乐场Tivoli,重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接触到了一点丹麦人的日常生活。哥本哈根是个古老的城市,1167年已经建起了一座城堡,15世纪成了丹麦王国的首都。城里有一、二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比比皆是。我所住的旅馆建于上一世纪初,设计师也是哥本哈根市政厅的设计师。旅馆的门厅里还保留着原先的墨绿色的大理石柱子和天花板上的雕塑。因为是几栋老房子改建的,房子、楼层之间用走廊和楼梯连接起来,像迷宫一样。但是旅馆里的设施各种却很现代化。我住进去那天,房间里的闭路电视上还打出我的名字欢迎我。

跟上海不一样,二十多年来哥本哈根整个城市变化不大。那年Lyngby镇上的购物中心里有一家专卖奶酪的商店,我是因为奶酪的那种特别的气味而记住它的。这次去,我仍是靠我的鼻子找到了它。店员告诉我,这就是当年那一家奶酪店,而且老板也没有换过。街角那家五金店还在,跟二十多年前一样生意兴隆,店堂里摆得满坑满谷,在人行道上也摆了摊子。那年我在哥本哈根火车站里一家修鞋铺修过鞋(用胶水补了一下),老板不收钱,还说“It is service.”这次去,那同一个地方还是修鞋铺,不过掌柜的是个年轻人。他告诉我,他是从原来那个老板手里买下这家铺子的。


哥本哈根郊区一家奶酪店

丹麦人不轻易拆掉旧的东西,而是善于保存和加以利用。但是丹麦人也不是一个守旧的民族。这次我就看到了哥本哈根在城市建设和大型建筑方面的创新。皇家图书馆新盖的楼叫
Black Diamond,设计很现代化,得到国际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好评。Black Diamond用一座天桥跟皇家图书馆旧楼相连;从新楼走到旧楼,新旧两种建筑风格很好地揉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很舒服。2004年落成的国家歌剧院,整体的线条简洁流畅,但又不让人觉得单调。这是因为远远挑出的大屋顶和临水而建的半圆形的玻璃立面形成了一种对比,使它变得轻盈而有动感。隔着一条水道是大理石教堂和女王居住的Amalienborgs宫,跟歌剧院位于同一根轴线上,配上广场、喷泉和水边的绿地,成了一个很美丽而壮观的建筑群,为哥本哈根增添了一个旅游亮点。


丹麦皇家图书馆新楼内部



丹麦皇家图书馆旧馆



丹麦国家歌剧院

Nyhavn
可以译成新港,是哥本哈根市区一条运河两岸的一片地区,始建于十七世纪,原来是一片仓库,后来成了水手航海归来上岸买醉的地方,现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区。在那儿找了一家叫Els的餐厅吃午餐,看中的是店堂里舒适而古朴的布置。我是偶尔碰上这家店的,回家一查,才知道那房子1853年就盖好了。当时是一家咖啡馆,安徒生还是它的常客呢!天很热,我躲在凉爽的店堂里,可是别的客人都顶着大太阳在露天用餐。我吃了很典型的丹麦午餐,有粗麦面包,三文鱼酱和腌鲱鱼,还喝了丹麦的Carlsburg啤酒。从我第一次在丹麦吃到腌鲱鱼我就喜欢上了。它肉质肥嫩而有嚼劲,味道酸酸甜甜的,又有一种特殊的洋葱和香料的香气。服务员告诉我,虽然可以在超市里买到瓶装的腌鲱鱼,在几乎所有北欧的餐馆里都可以点到这道菜,但稍好一点的餐馆都是用自己独门的配方腌制的,所用的鱼、醋和洋葱等原料也各有讲究,别人是学不来的。而他们腌制的鲱鱼是这一带餐馆中最好的。小伙子讲得很认真,而且流露出一种自豪。


Nyhavn一角

一位
丹麦朋友告诉我,要观察哥本哈根人的生活,可以到火车站西面Vesterbrogade大街上逛逛。我去走了一圈,发现这条街上小饭馆、酒吧特别多。尽管不是周末,基本上生意都很好。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的饭馆很多,多数店家都在露天安放了餐桌,旁边装了像路灯柱子那样的煤气加热器;有的大遮阳伞下面装有远红外加热器。更有的在椅子背上搭了一条毯子,如果觉得冷,可以披在肩上。这种安排,就是为了让客人在天比较冷的时候还可以在露天用餐。用餐的客人,看上去都很悠闲,有的只有一杯酒在手,谈话倒谈得很热烈。


哥本哈根街头

有一天我无意中走到一个旅游的人不常去的市场,但人来人往的也很热闹。广场中摆了一个花摊,各式鲜花、水果惹人喜爱。我跟摊主打招呼,要照这个相。他很大度地告诉我: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我的花。如果我向每个照相的人收一个克朗,我现在已经是个富人了。当然他不会是个富人,但是他好像很快乐,而且他的快乐好像会感染人。广场上的行人好像也很快乐,很放松。



街头的鲜花摊

体验hygge,学会过慢生活

在丹麦街头漫步的时候,在哥本哈根去朋友家作客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二十多年前丹麦朋友常跟我提起过的丹麦文里的一个单词hygge。在别的语言里还找不到一个对应的词。Google Translate把它译成乐趣“fun”,其实并不贴切。比较接近的英文的译法是“cozy”。圣诞节时和家人、亲密的朋友聚在一起吃可口的圣诞大餐;外面阴冷潮湿,躲在家里,手里拿着一杯红酒,读一本好书;下大雪的时候,守在火炉前给孩子讲故事;这种时候,都可以叫做hyggeYoutube上可以找到丹麦人谈hygge这个词的录像。看的时候留心听它的发音,试试看你能模仿吗?其实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都会追求这样一种宁静、安全、舒适和温馨的意境,珍惜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时刻。西餐厅里的灯光、环境的布置,餐厅里和家庭里用餐时点上的蜡烛,都是用来营造一种气氛。唐诗里也有这样的佳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细腻地描绘出了那种令人向往的意境。这次丹麦行提醒了我,过日子不要太匆忙,要给自己和家人留出点时间和空间。


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

是乘船渡海去下一个目的地奥斯陆的。船开了,我站在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哥本哈根市区,觉得有点依依不舍。我想我还会来的,而且不会再等上二十五年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思苽 回复 悄悄话 是的,哥本哈根就是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城市。
Shanghaigirl98 回复 悄悄话 4年前的6月中,人生的第一个欧洲城市就是哥本哈根,一个人在这个逸静浪漫的城市里玩了一星期。去了Nyhavn,去了小美人鱼,去了宫殿看换岗,还去了一些不知名的漂亮小巷里独自行走,体会慢节奏的丹麦生活。

之后陆续去了欧洲其它国家,就喜欢和哥本哈根比,哪怕是瑞士,我觉得还是哥本哈根最好,也许是心中的处女城,其它再好的城市都不如它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