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

贝叶是一种可以在上面写上字的叶子。
个人资料
.川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长旅(5)

(2008-01-31 13:17:21) 下一个

素贞明察秋毫的眼睛看见很多春笙所忽视的东西。那双眼睛本来是极善于捕捉美感和诗意的,现在却不得不直面贫瘠,荒凉和无望的人生,因此变得黯淡忧愁。她看到春笙满腔热望背后的重负,常常望着他孤独的背影叹气。她也看到最心爱的儿子文恒从胖乎乎的宁馨儿变成了精瘦的野孩子,整天光着身子跟一群同龄孩子跳水摸鱼,或者上山摘野果,本来连野草都不敢踩的,现在老是光着脚,踩在尖利的石头上也不在乎。

“真是变成野孩子了啊!”她忧心忡忡地向母亲香兰抱怨,“将来不知道怎么样,心都玩散了。明川小学又这么差。”

香兰笑哈哈说天生天养,怕什么。但那并不能消除她的忧虑。姐姐淑芬的绝情,还有过去的朋友的故意疏远,其实还是伤了她的心。冷眼看人世,她竟然记起了小时候养父罗士坤经常念叨的什么“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那时她只是觉得父亲的俗气,现在却能体会到那些俗语的深意。

香兰的丈夫罗士坤是个落魄秀才,本来是个书香子弟,香兰嫁他时已经家道中落,只分了一间破旧的房子。还好房子当街,香兰又极其勤快。很快地把破房子收拾成可以卖杂货的门面,靠了一双大脚撑起了一头家。士坤因为身体比较弱,就只是坐在家中摆卖,由得香兰穿州过省出外谋生,内心却深以为耻。心中感叹阴盛阳衰之余,不知何故竟然得了阳萎的毛病,因之香兰无子。士坤却把自己的无能和不如意都化成怨气撒到香兰身上,直到后来香兰把刚满月的素贞拣回来,使他有了寄托,才了了对香兰的种种折磨。夫妇二人于是同心协力,对素贞爱如掌上明珠。自小教她读书识字,把她当成男孩一样养。

素贞记得小时候每天从外面回来,父亲总是在门口划一道线,叫一声:“素贞,来。”然后命她停在线外考她背书,有时背诗经,有时背论语,也有时要背五言诗的。背不出来就不能进门。素贞聪明伶俐,很少让父亲失望。五岁时就会模仿<<江南>>写了一首<<采茶>>诗:

岭南好采茶,
茶叶何青青。
女戏茶叶间,
女戏茶叶东,
女戏茶叶西,
女戏茶叶南,
女戏茶叶北。

士坤听了满心欢喜,说这个“女”字尤其好,比用蜂呀,蝶呀,蝉呀都好,点活了采茶女呀,素贞真的是有吟絮才啊。从此坚定了让她上学读书的决心。素贞十三岁即考上龙州高中,跟比她年长三岁的春笙同班。

素 贞虽然极富感性,却不善于理性的逻辑的思考。她的一颗热情敏感的心,是要为热烈地体验而跳动,而不是要沉静地去探索。因此她在艺术,中文,戏剧表演等方面才华横溢,数理类科目却颇感吃力。其时春笙却凭着少有的灵性和韧劲,每一科目都遥遥领先,并跟同样努力的刘信结为莫逆之交。素贞仰慕这两个年龄稍长大的学长,二人也喜欢聪明纯真的素贞,三人经常结伴而行,他们常在考试前帮她突击复习,模拟测试,使她能顺利过关。那样快乐美好地过了一年多,在素贞十六岁时,父亲罗士坤得了重病,香兰为他四处求医,直至囊空如洗。到父亲撒手而去时,已经家徒四壁,素贞只得退学回家,只差半年未读完高中。再过一年,全国解放了,春笙参了军,刘信上了大学,素贞则在镇上的小学谋了个教职。也是阴差阳错,罗士坤的病逝使香兰家贫如洗,却也摊上个普通市民的清白成份,少受许多折磨。香兰后来有时就又怨恨又伤心地感叹,说这死鬼算是有良心,死也会挑时辰啊。

素贞十八岁时,凭着美丽和才情考进了地区文工团,先是演苦菜花里的配角,后来成了剧团台柱,也演过<<白毛女>>中的喜儿。二十五岁时,被已经快四十的剧团团长死缠,那人是个当年南下的红军,肥头大耳的北佬。他向素贞跪地求欢,指天发誓会跟原配离婚。素贞恶心之余急中生智,想到了春笙,就声称自己已经有了未婚夫,是个军人。那时勾引军人配偶罪大恶极,北佬不敢惹事,却也怀恨在心。从此把素贞打进冷宫,不让她再演主角。素贞找到春笙告知原委,声泪俱下。春笙心生怜爱,逐渐与她发展了一段良缘。其后素贞调到军分区文工团,主要负责写剧本和背景艺术设计。直至刘信事发之前,两人过了将近十年和美顺遂的生活。

素贞这样用长了厚茧的手抚摸着春笙的眼角时,春笙就能看到妻子惶惑和哀伤的眼神了。他会默默地伸手把素贞抱到胸前,好像是安慰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不要害怕一样。他习惯地用左手贴着她的背部,右手拢住她的后脑勺。素贞被这样温暖地拥抱着,听着丈夫强健的心跳声,就马上又有了生活的勇气,觉得天踏下来也不怕了。然后她就会重新在心里酝酿给党中央写的申诉信。每个月写一封申诉信在她已经成了习惯,也是她生存的希望。她在信中无比详尽地写着事发的始末,更满腔热情地写春笙对革命的忠诚和贡献。有时也写春笙刘信和她年少时的友谊,希望能以情动人,让上级知道春笙的挺身而出是出于有情有义,而不是包庇反革命。她自己觉得这些声泪俱下的信是可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足以融化任何一颗铁石心肠的。但是所有的去信却是石沉大海,永远没有回音。

春笙知道写申述信是素贞的精神寄托,因此尽管明知不会有结果,也不忍心泼她的冷水。那希望是如同在寒冷的黑夜中盼望温暖的太阳,虽然还是要等待,虽然还是受着苦,只要心中的太阳不落,就有了忍耐下去的勇气。只是他不希望她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有时会说:

“外面的世界太乱了,我们明川倒是像世外桃源一样的。素贞啊,我俩在这里终老也不错的,正好落叶归根。”

“我们是没关系,但是孩子们怎么办啊?”

“当年我可以从明川出去,他们也一定能走出自己的新天地的!说不定小时候受些苦对他们倒是好事,百炼才能成钢嘛。”

香 兰也会劝素贞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瞎操心。为了不让素贞精神太紧张,母婿两个同声同气已经成了习惯,因为在香兰心中素贞是个孩子,不该受这些折腾的,在春笙心中 素 贞是一朵娇美的花,现在因为他而饱受风吹雨打的,他却只能心疼地看着她受折磨,只希望她能逐渐适应恶劣的环境继续生存下去。

素贞现在已经变得几乎跟当地的农村妇女完全一样了。每天下半夜鸡啼第三遍就会惊醒,那个时候春笙一般也已经起床,正扛着猎枪和鱼网准备出门去打猎捕鱼。香兰也已经起来了。母女俩一起到厨房烧一大锅水煮稀饭,唠叨些体己话儿。那时粮食紧张,锅里的米是放得很少的,煮好之后几乎捞不着米粒。煮到米汤成象牙色就好了,熄火等米粥沉淀一会儿,把半锅的米汤舀出来加上米糠和青草,搅拌一会儿就成了猪食。香兰喂猪的时候,素贞就去小溪挑两半桶水,到屋后的茅厕兑满粪水淋菜。做完这些天就蒙蒙亮了,素贞会去小溪边好好地洗刷干净自己,回来后喝一碗香兰给摊凉了的米粥,然后赶在集体出工前去后山砍一担杂树回家做柴草。

缫丝纺织是素贞干的第一件农活,也是她最喜欢的活儿。那时她诗情未消,能从最单调的唧唧声中唱出木兰诗,并把木兰的故事传颂出去。可是那个活儿没多久就做完了,接下来她做了很多粗重的工夫,播种,插秧,除裨,施肥,收割甚至犁耙都做过,苗条的舞蹈身材和娇美的面容被日晒雨淋摧残得变了样,内心的浪漫热情也逐渐消失无踪。

“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的梦呓吧。”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池塘中长出了一株莲花,莲叶已经枯萎,且污迹斑斑。她再看看自己沾满污泥的手指,那曾经是洁白纤美的,如今指甲缝中有洗不掉的藏垢,不禁自言自语。

“美丽原来是草叶上的露珠,风一吹太阳一晒就没有了啊!”那天晚上素贞阴郁地对春笙慨叹:“街上那些美貌的女人,试试来这里经几天风雨啦,看看她们残不残吧!”

春笙知道妻子原是极爱惜自己的容貌的,所以才有这样的伤心感慨。就告诉她在他心中她永远都是那么美的。他的心中的确也是那么想,而且回忆起年少时的她那活泼伶俐的样子。素贞从他温暖的笑容中读出他的话是出自真心,就觉得开心起来了。

这时村中突然传来一阵高亢而又凄凉的“嗯哼”声,如歌如泣,如叹如诉。素贞听得心惊,忙问这是什么?香兰抱着被吓哭的文娟过来,一边安慰地轻拍文娟的背部哄她:“别怕别怕!是姐姐在唱歌哪!”一边说道:“难道这就是失传已久的哭嫁歌?我还是在做姑娘时时听人说过,没真正听过呢!”他们凝神细听,有一把幽怨的女声在长长泣叹:

嗯哼~~~~~~~~~~~~
娘啊娘
十月怀胎多辛苦
流血流汗生下我
娘啊娘
当牛做马养育我
娘为女儿白了头
娘啊娘
当年笑颜艳如花
几时起了苦瓜皱
娘啊娘
燕子毛齐将离窝
几时衔泥得回家

接着又听到一把苍凉的声音传来:

嗯啊~~~~~~~~~~~~~~
女啊女
锣鼓声声催女走
娘心难舍眼泪流
女啊女
女要去了娘难留
往后的路小心走
女啊女
百年修得同船渡
千年修得共枕眠
女啊女
辛苦时候要忍耐
夫妻恩爱到白头

却说这女儿出嫁前唱哭嫁歌本是客家人风俗。客家姑娘出阁前的十日半月便开始在家中跪坐哭唱,哭诉对亲人的眷恋和别离的悲伤。先是母女对唱,女儿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母亲再三嘱咐孩子好好做人。然后姑娘再拜兄嫂,请他们照顾双亲,又哭求弟妹代尽孝心。之后又有众多好姐妹伴唱“姊妹歌”,共忆姊妹情谊和哭诉离情别意。歌曲曼妙,尾声哀泣,此起彼落,绵延不绝。 清代客家诗人彭潭秋曾记:“十姊妹歌,恋亲恩,伤别离,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又有古竹枝词里咏哭嫁诗:

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

明川虽然只有壮汉二族,却是与客家族毗邻而居。春笙的契女梅姑的母亲就是客家族人。客家女儿们通常在十五、六岁时会悄悄拜师年长而有慧根的女儿偷偷地学唱哭嫁歌,但求在出嫁时一鸣惊人,让人们永远记住自己的孝心和美妙歌喉。虽然在新中国诞生之后,很多类似于哭嫁歌之类的民俗已经被列入“四旧”行列,被革命的大潮冲击得七零八落了,但是有些深入民心的东西魂魄未散,继续在偏远古朴的山村里气若柔丝地徘徊,出嫁歌就是这样的。她就像一阵风,某个偶然的时刻,从某个枯萎残败的老女人口中轻轻地吹出,因为其奇异的美,逐渐带著不可阻挡的震撼力传送了出去,一村传一村,一代传一代,一族传一族。在传送的过程被不断地赋予新的生命力,让那古老的幽灵得以借尸还魂,游荡人间。

素贞能听到明川开天辟地头一遭有人唱久不见经传的哭嫁歌,当时激动起来,和香兰一起循着歌声赶去看唱歌的人。原来是叶纯英和她的母亲在对唱,虽然已经是晚上,天黑沉沉的,她家院子里也还是站满了来看热闹的人。叶纯英的母亲虽然年华已逝,还是有着残存的美貌痕迹,是个风韵犹存的土家女人。叶纯英今年二十岁,长得像所有叶家族裔的女孩一样眉目清秀。她出嫁的日子订在10天之后,是要嫁到四十多里外的长林村,长林村没有明川这么偏僻落后,是在县城的近郊,而且男方人才样貌都不错。她的心底对出嫁是有着喜悦的期盼的,但是唱着母亲悉心教导的哭嫁歌,却也渐渐地生出了浓郁的感恩和伤离别的情绪,使她的歌声哀婉动人。驻足而听的村民听得心动,不断窃窃私语。

这时纯英已经哭过父母兄妹,她的母亲起身来殷勤劝座,冲水倒茶。纯英的十个同龄好姊妹团团围在她的身边,开始唱“姊妹歌” :

只听纯英先唱道:“荔枝花开满枝桠,朵朵都是姊妹花。”

众姊妹陪唱:“花开朵朵蜜样甜,离枝离桠不离瓣。”

纯英又唱:“同枝同桠二十载,同村同伴二十年。”

众姊妹接着唱:“同织一匹蚕丝布,同搓一条剑麻绳。”

英:“同条板凳织布鞋,同盏油灯说通宵。”

众:“渴了同喝水井水,饿了同喝大锅粥。”

英:“太伤心,如今花落成荔枝,离了枝头要离分。”

众:“莫伤心,月逢三五便团圆,妹到年节见娘亲。”

。。。

那天 晚 上 纯英和她的姊妹们哭唱了一个晚上。那个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的黑沉沉的初冬之夜,黑暗和寒意被一盏摇曳的油灯,几壶滚热的油茶,连绵不绝的悲歌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驱散了。姑娘们用土家语,壮话和客家话轮流着唱了又唱,越唱越舒畅,模样也越唱越标致大方。年纪稍长的女人们围住纯英的母亲交口称赞,小姑娘们一脸的好奇和兴奋,小伙子们探头探脑,激动的眼睛闪闪发光。他们突然发现唱歌的姑娘们各有各的好看,差不多个个都像刘三姐一样人美歌甜了。

素贞呆呆地听了很久,在香兰抱着哇哇啼哭的文娟离去之后还是痴痴地站在那里听着。她想到古代十五国风的采风之说,心想诗经啊乐府诗啊源于民间的说法原来是真的啊。诗歌原来就是古朴的民风和跟天地贴到最实的人生本身呀。回想起过去自己做编剧创作和做诗时,绞尽脑汁地力求意境深远和情景交融却不可得,眼前这些没受多少教育的姑娘们却是出口成诗,情真意切,这又是多么人难以置信的奇遇呢!

纯英的母亲从人群中看到了蹙了秀眉低头躅立在门外的素贞,有点吃惊。赶忙过来请她进里屋去座。她像村子里其他的女人一样,一直以来都对这个模样娇美落落寡合的军官爱人有些好奇又心存敬畏,觉得跟自己不是一样的人。现在她谦恭地请她进屋,却中断了她的联想。

素贞抬头看一眼那真挚的眼睛,局促不安地回了声:“不啦,太晚了我该回家了,多谢你了。”就急急忙忙地走了。虽然已经到明川一年多,素贞还是不习惯到村里的人家做客的。

她像梦游一样回到家,跟正在拉门而出的春笙撞了个满怀。春笙摸了摸她的手,有点凉,着急地说:“天这么黑,又这么冷,你怎么出去那么久?我正要去找你。”

素贞闪动着发现了秘密一样的激动眼神说:

“那些哭嫁歌真好听!你听见了吗?”春笙说听了一会,没想到这些孩子们那么聪明,会唱那么多的歌。这样最好,将来学校重建之后,晚上可以组织学唱歌,学些简谱和五线谱,把这些民歌什么的用谱记录起来,应该很有意义。素贞兴奋地说:“嗯!我怀疑诗经的本源是客家话的呢。不信你用客家话读读:“关关 雎 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多么顺口啊!还有后面这两句: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这 个“芼”字,是“芼(客家 话读mang )” 东 西的意思,好玩吧! ”

春笙哈哈笑道:“好啊!将来你好好研究研究,说不定有改变历史的发现呢!”

素贞听了丈夫的玩笑,心中喜悦。但旋即想到什么是将来呢,心情就黯淡下来,沉默无语。春笙见她的样子,就继续帮她鼓气,说:

“至少我们可以把民间的传统都好好地记录下来,将来给孩子们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明川也是地灵人杰的地方,不要因为是乡下人就有自卑感。这就好像大树有根了,就能长大安稳结实。”

素贞听得开心起来,说:“好的,我一定把这些都记下来,将来给孩子们看。”

春笙满心欢喜地赞许她,说我们文恒妈妈文笔那么美,把这些民歌修改加工之后,一定会作出很美的篇章,将来说不定名留青史呢。他们两个人心意相通的时候,有时会像孩子一样纯真,想像的翅膀会飞得很高,二人内心的喜悦也达到极致。

[上一章]   [下一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