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批林整风之六

(2005-05-23 23:38:32) 下一个
在落实经济政策的同时,干部政策的落实也在展开。在“全面夺权”的狂潮中,大批各级领导干部被打倒。虽然1968年下半年以后,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已开始进行,但由于林彪、江青集团的阻挠、破坏,以及极左思潮的干扰,这项工作一直困难重重,步履蹒跚。 

此事件后,周恩来抓住批判极左思潮呼声高涨的有利时机,大大加快了落实干部政策的过程。1971年10月,林彪事件后仅1个月,周恩来即指示公安部对监狱情况作一次全面调量,并严肃批评了看管人员中宁“左”勿右等错误认识。由于他的亲自干预,使许多被监禁的老干部受虐待的情况有所改善。与此同时,在毛泽东的过问下,周恩来还想方设法使一些老同志解除了囚禁;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妥善安置。他还有意识地利用各种场合让一些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公开露面,以扩大影响,推动全国各地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 

1972年4月,鉴于一些老同志因医疗条件所限救治不力而去世,周恩来一方面要求卫生部尽快解决老干部的医疗问题,一面指示《人民日报》起草一篇题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社论。社论经他亲自修改后于4月24日发表。这篇社论反复引用毛泽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打击面要小,教育面要宽”、“允许改正错误”,以及“对人的处理问题取慎重态度”等语录,强调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要求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社论发表之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广泛的影响,大大推动了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许多省专门就此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落实社论精神。一些报刊发表文章,结合本地实际论述落实干部政策的问题。 

由于周恩来等人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此事件后,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重新走上重要岗位。这些干部的复职,进一步削弱了江青集团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党内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健康力量,为最终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政治、组织基础。在着重落实党的经济政策和干部政策的同时,周恩来还不畏险阻,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重灾区”里,展开了批判极左思潮、落实党的政策的卓越斗争,使得这些领域里一度出现了盎然的生机。 

1972年7月2日,周恩来在会见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时,认真听取了杨对我国科学教育界的看法。他说,杨先生说我们的理论太贫乏了,而且我们也不跟人家交流,恐怕这话有道理,你看到我们的毛病了。同月14日,根据杨振宁的建议,周恩来在接见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时,要求他要认真清理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极左思潮,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办好综合大学的理科,并强调"有什么障碍要扫除,有什么钉子要拔掉"。 

7月20日,周培源致信周恩来,汇报他在北大传达了总理的讲话后,广大教师心情激动,深感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同时,信中也反映了在许多教师中存在的思想顾虑:许多人觉得“搞科研工作反复性很大,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来一次运动首先受冲击的是基础理论研究”,这使得“老、中、青教师普遍的思想情况是不愿搞也怕搞基本理论研究”。这封信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教育、科学界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7月23日,周恩来就周培源的来信向国务院科教组和中科院负责人提出,要以该信为依据,将此问题“在科教组和科学院好好谈一下,并要认真实施,不要如浮云一样,过了就忘了”。9月5日,周恩来在接见外宾时,再次强调了开展自然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9月11日,他又写信给张文裕和朱光亚,对二机部某所18位科学工作者来信中提到的发展高能物理研究的建议表示“很高兴”。他提出,“这件事不能再延迟了,科学院必须把基本科学和理论研究抓起来,同时又要把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随后,周恩来即对北大、清华草拟的《关于在教学和科研中加强基础理论的初步意见》进行批示,要求将此《意见》修改、讨论、上报并尽快加以落实。 

10月6日,根据周恩来一系列指示精神,周培源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的文章。文章提出:“工和理、应用和理论都必须受到重视,不能偏废”,“要批判‘理论无用’的错误思想”,“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和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意义”。“在学校中,基础科学的教学工作一定要做好,综合大学理科要对基本理论的研究给予足够重视”。这封信击中了江青等人在教育、科技领域中鼓吹极左思潮的要害,使在“两个估计”重压下的广大知识分子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示。与此同时,批判极左思潮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10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河北省怀来县沙城中学的文章,提出中学教学应“以课堂教学和学习书本知识为主”。10月份发表的这两篇文章,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教育、科技领域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和反响。文章涉及的直接内容是教育和科技,但其重要意义却在于一些重大的、敏感的问题上,对极左思潮和“左”的错误提出了公开挑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