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为何韩国人从亲美转向反美(热)

(2013-08-09 21:09:23) 下一个

* 作者台湾人。繁体转简体版。

文章较长,但较全面地叙述了其来龙去脉。值得一读。

先简述一下:

台湾和南韩的国情及与美国的关系有着极其相似的情况,台湾自然极为关注韩国的

政治动态;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是2国一直面临的重大问题。

1980年的光州事件(韩国的64),可以说是韩国人对美情绪转变的引线。

民主前韩国的政府,比其他的独裁政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不仅来自国内民众 自由民主的运动,同时有北韩的时刻威胁,另外,还有来自美国的。

鉴于军事上的依赖,对于美国的态度,韩国是谨小慎微的。对美方的要求,也必然多从国防大局优先考虑。同时,为了维护国内独裁统治,也可以反过来向美国打这张牌。

美国所面临的问题也不轻松。

尽管美韩有共同的反共共识,美方仍然不喜欢当时的独裁政府。美国也清楚,韩国民众不仅需要其军事力量对抗北韩的威胁,同时也期待其给予政治上的支持,摆脱独裁统治,走向民主制度。美国这样夹在要求民主的民意和有军事联盟的独裁政府之间,处于一个棘手的地位,搞不好就得罪一方。

不难理解,基于国家战略利益,保证双方军事结盟稳固的首要前提下,美韩政府在处理对方的要求下,都可能做出必要的妥协/让步。而在这个特定的框架下,韩国民众的非国防利益很容易受到左右或牺牲。

这大概就是韩国制度转型前的状况。


不过这篇是6年前的文章,之后的变化根据统计
,韩国人对美好感度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达到70%、78%、79% 。开始逐年上升。

最近和2个韩国中年男子了解他们对光州事件和美国的看法,(一个是78年离开的,一个是2002年,分别开便利店和咖啡店)2人都是对美国有好感的,一个甚至是感激,说最困难的时候美国帮助了韩国。

他们对光州事件看法与媒 体主流 评论却很不同:

.一个说光州人是历来是亲北韩的,群体思维特别。

另一个说,那里人很organized,又高傲自大,认为他们最聪明,习惯和政府作对,同时北韩间谍在那里活跃,起了很大作用。那里总是贫穷,不好好搞经济。历届政府都不愿意给钱他们,因为费力不讨好。
另外,金大中当任时,给力北韩too much money,否则北韩因经济问题早垮台了,也不可能有建核武的可能,是他暗中帮了北韩政权,使朝鲜统一又一次失去机会。他也是光州人。 



- 梦一生

-----------------------------------------------------------------------------

下面是文章:


韩国人的反美情结

作者: 朱立熙

日期: 2007-09-21

 

独派大老辜宽敏先生九月十七日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的广告文章中提到,「不希望『南韩反美』的戏码在台湾重演」。让我觉得有必要让台湾人认识韩国人「举国反美」的来龙去脉,因此把书中的一章摘录下来,给大家参考,可以转传或转贴,但请注明出处。

 

——摘录自拙着:「国家暴力与过去清算」(2007. 2.允晨出版社)

 

对于野心政治军人高压极权统治时代,国家暴力造成人民生命受害、人权遭到蹂躏的悲剧性过去的清算,南韩经过了三任总统、共十五年的时间才告一段落。尽管调 查起诉了、事件平反了、名誉也恢复了,并且使受难者得到了补偿,但是还留有一项缺憾,那就是「究竟谁是真正下命令对无辜的光州市民开火的最高决策者」,迄 今仍未能公布确切的答案。

 

历次的司法判决中,对此也多有所保留或语焉不详。法院虽然界定为「内乱目的杀人」,但是对于「发动指挥权」只以模糊不清的描述带过,并没有把是谁、为何下达开枪命令等部份做明确的断定。对于「是谁计画、下令」,也只留在揣测的范围徘徊,完全没有被揭露。

 

开火的部分,被界定为「内乱目的杀人」;血腥杀戮镇压,则被界定为「国宪紊乱暴动」。但是有69.3%的光州市民认为,518的根本原因,是按照新军部的掌权计画与意图而来的高度谋略。对于强硬镇压的原因,则有88.6%的人认为,是根据高层的指示而做的。

 

如同刺杀朴正熙的金载圭在绞死前的遗言:「我的背后是美国。」留给世人扑朔迷离又无限想像空间的谜题一样,美军在光州大屠杀的角色,究竟是「默认」、「旁助」还是「背后主导」?都攸关全斗焕一帮新军部势力的内乱责任归属与定罪的轻重。

 

如果当年全斗焕被判处死刑,他若也像金载圭一样丢下这句话,那么美国恐怕就要永远背负屠杀光州的责任了。美国在光州事件的角色,在档案还没有完全解密的有限资讯下,「默认」与「旁助」成为仅有的答案。因此,谁是对光州下令开火的人,暂时也就无解了。

 

尽管如此,光州大屠杀的悲剧,导致南韩人民的「反美情结」(或称「反美主义」Anti-Americanism),从此开始滋生、发酵、扩散,乃至全面化与大众化到全民、全国的层次,则是不争的事实。

 

光州抗争期间,民众坚信,同样是民主体制、并一贯信赖的盟邦美国,特别是强调人权与道德的卡特政府,将会牵制反民主的新军部,并且支援他们的抗争。当时他 们看到美国航空母舰「珊瑚海号」从东海北上的新闻,全然不知道「对全斗焕新军部的支援,是为了防范北韩的挑衅」,而天真地以为美国是为了介入光州事态所采 取的行动。

 

指挥部并透过广播来昭告市民:「美国终于来支援我们了。第七舰队所属的两艘航空母舰已经停泊在釜山港,要制止全斗焕一党鲁莽的蛮行。市民们加油啊!」不过 美国的介入只是市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后来知道自己遭受的野蛮对待,是美国藉着反民主的政治军人之手来执行的事实之后,无不感到愤怒。特别是美国声称 给予新军部的支援,是为了防御上的理由与自己的经济市场的安定,这种帝国主义式的作为也引起所有市民的极端反感。

 

研究光州事件二十五年的南韩学者金泳燡,在他的论文中指出,光州民众对美国的信赖与好感有多深,感受到的背叛程度就会呈正比的加大。这个背叛感也成了日后 激烈展开的反美运动的地雷。光州大屠杀让包括过去是亲美温床的全罗道民众以及大韩民国人民终于领悟到历史的冷酷:「盟邦是不存在的。守护与发展我们的国 家,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是别无依靠的。」对美国的认知转变为反美主义的决定性契机,也是光州抗争的另一个意义所在。

 

一、美国在光州事件的角色争议

1980年5月16日,南韩陆军参谋总长(总司令)李熺性致电美韩联军司令韦克汉,「由于骚扰事态恶化,为了维护首都一带的秩序,请求转移第二十师的作战 统制权」,接到电文后,韦克汉回覆说,「你的请求已经批准。」(Your request is approved.)接着,新军部势力在5月20日要将第二十师调到不是原来的目的地而向联军司令部询问,「为了镇压光州暴动,能否派去光州?」韦克汉与 美国政府协议后,回覆「同意」(Agreed)而转移了作战统制权给韩方的新军部。

 

另一方面,5月22日下午,美国白宫召开「国家安全会议」的「高层政策协调委员会」(PRC),决定从冲绳调派两架空中预警机,并将停泊在菲律宾苏比克湾 的航空母舰「珊瑚海号」紧急派往韩国近海。同时,美国政府也认为,「光州的事态若更加恶化的话,北韩有可能会趁机武力挑衅。」对光州民众抗争向美国人民做 了否定的定位,也偏袒了新军部、并合法化他们的武力镇压。

 

美国在光州事件的角色,无疑是1980年代南韩开始的反美运动的滥觞。当时的卡特政府虽然标榜所谓「捍卫民主与人权」,并以「人权外交」来推动国际关系, 但美国更重视的其实是自己的国家利益。当美国在国际事务上,面临「民主」或「安全」的选择之际,它会衡盱情势来做决策。光州抗争当时,很显然卡特政府选择 了「安全高于民主与人权」的决定。

 

因为一心力求连任的卡特,在任期最后一年发生伊朗人质危机,66名美国外交官被挟持在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长达一年多。人质事件让乔治亚州花生农夫出身、完 全没有国际事务经验的卡特总统灰头土脸,使他的领导能力与威信大受质疑。卡特饱受人质事件震撼之后,他无法认同东北亚出现「第二个伊朗」,这才是美国会从 旁支持全斗焕镇压光州的原因。只是华府万万没有想到,全斗焕这一帮新军部势力会这么残忍,藉由屠杀如此多的人民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尽管美国极力否认介入光州镇压,但是当时美国驻韩官员的谈话前后供述不一,以及美国政府后来又持续保持缄默,更坐实了韩国民众心目中美国难辞其咎的认知。 直到1989年,美国政府才在一份致送南韩国会「光州特别委员会」的声明中,首次对光州事件表态指出,「美国政策对全斗焕夺权的冷漠与公开不满举世皆知, 唯独韩国人不知道。全斗焕政权在戒严令下,利用所操控的媒体来歪曲美国的立场,并描述成对他的支持而非谴责。」

 

美国前驻韩大使李洁明在他2003年出版的中文版回忆录中指出,「光州事件爆发前后,美国驻韩大使来天惠和驻韩美军司令韦克汉,被外界认为他们在韩国动用 兵力、镇压民间动乱上,出现相互冲突的意见。五月初,来天惠表示,美国不会反对南韩政府动用军队,强化警力的应变计画,这一来等于粗心大意掩护全斗焕动用 军队镇压光州示威。韦克汉的发言,使得事态更加复杂——他在1980年8月接受访问时宣称,如果全斗焕合法地取得权位,美国将会支持他。」

 

「韦克汉还有一句话更不得体,他把韩国人比喻成北极的旅鼠(lemming),倾向于支持全斗焕这样的强人领袖。南韩军方和政府伺机曲解美方的谈话,以吻 合其利益。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体,重播韦克汉谈话有利于他们的那个部份。在围困光州之时,政府控制的一家电视台,播报假消息,说是美国已同意南韩调派特战部 队进入光州。来天惠大使虽然提出抗议,南韩方面根本没有公开更正此一报导。」

 

以上这两段引自李洁明回忆录中文版的文字,对美国大使来天惠与美军司令韦克汉当时的发言,以及遭到曲解与误用的状况,有相当详细的描述。但是有趣的是,这 两段文字在后来在晚了一年(2004)才出版的英文版「中国通」(China Hands)中却被删除了。很少人发现这个差异,据信应该是CIA在审查英文版的原稿时,以事涉敏感为由将之删除了。

 

来天惠事后承认,「驻韩美军司令管辖的第二十特战师,从汉城调派到光州,是得到美国的同意。」但是他后来接受南韩媒体访问时,又否认美军与光州事件有任何 关联。他说,「驻韩美军司令并未掌握所有韩国军队的指挥调度,那些在光州『肇事』的军队并非由美韩联军司令部所管辖,而是韩国军方(全斗焕)所控制。」但 是这样的说法,并不被韩国人所接受。

 

不过,美国政府在前述的声明中指出,「同意第二十师调派光州,只是依『形式权限』所做的最后认可,而不是行使实质的作战权。」但是1996年公开的光州事 件当时来天惠与国务院来往的秘密电报(美国自由投稿记者Tim Shorrock依「资讯自由法案」要求国务院公开的美韩秘密档案,其中敏感的部份遭删除,未予公开)则显示,来天惠与美国政府都在说谎。美方事前对南韩 空降特战部队的动态与任务都非常清楚;而且当时美方,包括大使来天惠与美军司令韦克汉,都认定全斗焕是亲美,而且会是听从美国的话的人。

 

来天惠大使在5月7日给国务院的电报中甚至就已提到,「陆战队第一团也是归美韩联军司令部所管辖,需要得到美国的同意才能调动;虽然韩方还没提出请求,如 果接到请求的话,美军司令(韦克汉)会予以同意。」当年5月9日来天惠更已经表示,「韩国政府动用军队来补强警力的紧急计画,美国不应该表示反对。」当时 美国政府对新军部的作为,不仅已经知情,并已表达同意与支持。副国务卿克里斯多福在回覆来天惠的电报中说,「无法反对投入军队镇压的紧急计画。」同意来天 惠对新军部的帮助。这些电报都是在5月17日光州民众抗争发生之前拍发的,莫非美国能够未卜先知情势的发展?

 

美国很清楚南韩的特战部队是训练来跟北韩作战的,它会同意新军部调派特战部队去镇压光州,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它当然希望利用别人的军队来替自己「代行镇 压」左翼激进势力。所以,芝加哥大学的韩国史专家康明斯教授(Bruce Cumings)说,强调安全重于民主的卡特政府,藉由派遣航空母舰到韩国来展现对全斗焕的支持,也算是对他政变的承认与接受。而有了美国的强力支持,就 让全斗焕更加有恃无恐,而动员最残暴的特战部队以杀戮作战的战术,像对北韩共产党的作战一样来杀害光州人了。

 

光州事件的半年之前,也就是「双十二政变」发生的八天之前,1979年12月4日,美国国务院主管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郝尔布鲁克,拍发给来天惠的电报 中就说,「国会议员的态度都被伊朗危机所左右了,不用说谁都不希望出现第二个伊朗。」美国当时也只能选择「军事安全外交」的强化了。

 

经过光州事件的教训之后,韩国人认为,卡特政府是对外喊「人权外交」,对内则喊「安全外交」。但是伊朗人质危机迫使他紧急转变方向为彻底的「安全外交」路 线,也因此美国宁愿接纳「亲美独裁政权」,而不管他对人权的蹂躏或反民主的作为,因为美国不能坐视盟邦被苏联共产阵营吸纳过去。

 

另外,还有一个可以佐证美军「事先知情」,而且「旁助」新军部的事例,那就是光州事件当时,在驻韩美军担任上士女兵的艾伦?巴斐德,后来作证指出,当年若 不是美国政府与美军在新军部的背后替他们撑腰的话,两千多条人命不会如此被牺牲掉。巴斐德在2003年5月接受「光州MBC电视」访问时指出,当时情势紧 张,驻韩美军也进入紧急警戒态势,她所属的空军「韩福瑞营」的工兵部队,根本不是作战部队,却也接受了好几天的镇暴训练,这是与部队任务毫不相关的训练。

 

尽管后来不断揭露的事实与文献,已大致可以证实,美国确实事先知情,而且默许、旁助新军部镇压光州民众抗争,但是一位南韩历史学家写出更惊人的一段内幕。 朴世吉在「重写的韩国现代史」中指出,全斗焕与驻韩美军司令韦克汉「私交甚笃」,因为他们都同样出身特种作战部队,而且1970~71全斗焕以特战部队联 队长被派到越南参战,就和韦克汉密切交往而建立了深厚的交情;而且全斗焕曾两度在美国受过特种作战、野地求生的最艰苦训练,他能说流利的英语(1980年 他不需透过传译就能接受美国记者的访问),后来又继续每天抽出两小时与美国人会话,以方便发展与美国人的关系,亲美的态度相当明确。

 

所以,一个很合理的假设是,全斗焕可能就是美国所扶植起来接替朴正熙的人。卡特政府对朴正熙「维新体制」的违反民主、迫害异己、戕害人权的行径,已经相当 不耐,在威胁撤军的强大压力都无法让朴正熙屈服的情况下,于是先收买金载圭暗杀朴正熙,然后再利用乱局把培植多年的全斗焕推上台面。而全斗焕是接受反共意 识型态与教条教育的「愚忠军人」,军旅生涯一路得到朴正熙的特别宠爱,也一直以朴的继承人自我期许,再加上自己的政治野心,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盲 信,于是与美国一拍即合。

 

美国先从韦克汉对全斗焕的强烈背书,而充分信任他会走「亲美路线」,再全力给予政策与行动的支持。包括他发动双十二政变时,驻韩美军司令部并未采取任何行 动来制止,美国也未曾有任何言辞表态。这样的异常态度,让南韩人民合理怀疑双十二政变是由美国幕后所操纵,甚至确实从侧面提供支持。后来,纽约时报记者哈 洛蓝报导,美国曾警告郑升和的亲信将领「不能搞反政变」;纽约时报还报导说,国务院评估,「新军部的将领比郑升和更稳健」。

 

而在此之前,美国在刺朴案发生之后,对于谁来继承朴正熙的位子,也几乎有了定见。1979年11月4日的纽约时报就引述国防部官员的话说,「最理想的办法 就是依靠韩国军方,他们是唯一拥有有效力量的权力机制。」所以,美国全力支持全斗焕的上台,以维系韩国既有的「支配结构」并继续亲美,以符合美国最大的利 益,是绝对可以想像的。朴世吉「重写的韩国现代史」,基本上就是持这样的观点。

 

如果以上的假设确为事实,则后来光州民众抗争的镇压之前,以及镇压过程中美国的角色,也都是可以想见的。美国是否事先知情、是否默许或旁助,甚至是背后主 导,都已经不重要了。美国既然支持全斗焕政变夺权,就没有理由不继续支持他靠杀戮镇压来巩固权力。这还可以从另外一个事例得到佐证,也就是因为美国有在背 后的强力支持,所以全斗焕被判处死刑之后,却又改判无期徒刑,最后还被赦免释放,而能够苟活到今天。

 

尽管如此,全斗焕靠枪杆子夺权,因欠缺合法性从一开始就不得人心,又为了掌控权力大肆屠杀同胞而失去道德正当性,这些罪孽在后来平反光州的过程中,都还给 了受害者历史的基本正义。而美国违背常理与历史规律,强力支持一个亲美的军人独裁政权,也换来同样的现世报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在二十年间让一个原本亲美的 国家,变成一个全民反美的国家,而且是全世界最反美的国家。以下我们再来回顾南韩从亲美到反美的变化历程。

 

二、早年的亲美时期

事实上,在1980年以前,韩国社会的亲美性格非常强烈,美国不仅是它反共的盟友,更是帮助南韩击退北韩南侵,使朝鲜半岛的南半边免于遭到共产党赤化的恩 人,人人对美国充满了好感,「亲美」都来不及了,根本不可能会有反美的理由与情结。所以反美情结在当时的南韩,是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甚至到了1980年代中叶,国际间在讨论世界性反美主义的文章中,南韩也都还未被列入讨论的对象。所以,当时的南韩可说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无反美情结」的国家,韩国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反美情结的无风地带」。

 

直到1980年光州抗争悲剧的发生,反美情结以知识份子与大学生为中心开始滋生。接着,1982年釜山美国文化中心纵火事件、1985年汉城美国文化中心 被占领示威事件的发生,以及1986年开始蔓延的反核、反战运动,乃至于韩国是否为「美国殖民地」的论战等,展开了意识型态化的组织性反美运动。到 2000年代初,组织性的反美运动更成为全国性的全民运动了。

 

南韩第一位研究「反美情结」的学者、庆北大学教授金辰雄,把韩国人的反美区分为两种类型,即「反美情结」与「意识型态性反美主义」。前者指的是,「对美国 特定政策或行为的批判,或对此感到愤怒」;后者则是指,「根据系统化的理论或意识型态而对美国全面敌视的状况」。韩国人的反美主义,包含了这两种型态的共 存,也就是一般民众层次的「大众化反美」,以及运动家层次的「理念化反美」。

 

短短的二十年之间,韩国人的美国观从「联美」、「亲美」、「崇美」、「知美」,再到「嫌美」、「批美」、「反美」,而进一步想要「克美」;反美情结在韩国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最强,究竟何以致之?我们可以从阶段性的变化来加以分析。也就是「无反美情结」的七十年代后期以前,「反美运动滋长期」的1980年 代,以及「反美情结大众化」的1990年代以迄于现在。

 

1945年9月北纬38度线的南北分由美苏占领以来,以迄于1946年初开始的美军政时期,南韩政界有些许的反美论调,以及韩战之后间歇发生的驻韩美军犯 罪行为而引发批判之外,几乎完全没有任何可视为「反美」的行为。1945年到1980年代后半期的四十年间,尽管发生了一些美军杀人与强奸的犯罪行为,但 都没有直接引发韩国人民的反美意识。我们可约略探讨一下反美情结滋生之前,韩国人的美国观大约的状况。

 

韩国在1945年从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光复之后,韩国人把美国视为解放者,自由、平等与人道主义的国家,把美国「理想化」的美国观占了绝大多数。到1950 年韩战爆发之后,韩国人对美国的「友邦意识」与「血盟意识」更为高涨,传统的亲美意识因而更形强化。当时韩国人对美国文化的认知都来自于美军,尽管有识者 批判美国文化已对韩国人的文化认同造成威胁,但大多数的韩国人都认为美国是西方世界最富强、最先进的现代化国家,因此不仅将美国理想化,也对美国充满向往 而极力想要模仿美国。

 

1960年代,韩国人的美国观主要是以亲美倾向占了绝大多数。1960年代初期韩国与日本的关系正常化谈判,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展开,虽然遭到一些大学生的批判,但并未构成实质反美的气候;直到韩国派兵到越南参战,双方关系可说是达到了最佳的蜜月状态。

 

但是,1960年代后半开始发生的一些事件,像北韩对南韩的武力挑衅,1969年7月尼克森总统的「关岛宣言」;到1970年代初期,美军第七师从韩国撤 军,美国缩减对韩国的军事援助,并要求分摊防御经费等等,导致双方开始发生摩擦,当时主要是执政势力的反美情结开始产生。但是韩国人一般还是对美国抱持着 友好的认知,韩国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的接触也都大幅增加,同时,韩国人的美国观也较1940~1950年代更为客观化与现实化。

 

到了1970年代,韩国人对美国的评价却切割成两种面向,也就是官方层次的冲突与民间层次的友好。朴正熙宣布的维新体制,在尼克森与福特政府时代还能相安 无事,他们并不干涉韩国的内政;但是1977年上任的卡特政府,却以人权外交对韩国大加挞伐,导致朴正熙本人及他的政府对美国的观感一落千丈,反美情结大 为升高。

 

卡特后来更进一步威胁朴正熙,若不改善人权状况,不惜自南韩撤军,以及朴东宣涉嫌贿赂美国国会议员的「韩国门(Korean Gate)事件」,引发美国国会对南韩施加庞大压力,导致韩国人民的愤怒,反美情结于是开始萌芽。不过,基于美韩之间仍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当时还能够维持 紧密的合作关系。

 

尽管如此,当时一般韩国人对美国还是维持友善的态度。70年代后半期,学生运动开始批判朴正熙政权依赖外资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强烈批判对日本经济的依赖, 但是并未对美国有任何的批判。学运份子把朴正熙批判为「美日帝国主义者的走狗」,他们担心南韩会因为附属于美日经济体制,而成为新殖民主义的祭品。不过当 时把美国批判为「帝国主义国家」,算是极端的特例,反维新体制的一般韩国人,并未抱持相同的态度。他们曾经对卡特的人权外交有所期待,希望能迫使朴正熙政 权善待异议人士,尽管后来是失望了,但他们还是相对地展现对美国的友好态度。

 

因此,到70年代末期为止,反美主义在南韩社会并未公开存在。执政当局虽然因为跟美国的摩擦而有个人的反美情绪,也容许人民选择性地批判美国,但是并未以 人民组织性的反美主义当做政治工具来利用。而学生运动虽迭有反美论调,但也没有发展成为具体的反美行动。所以60、70年代韩国人的美国观基本上是维持着 肯定与善意的态度。他们也都知道,美国是以自身的利益与民意趋向来推动对韩国政策,所以也对美国有了比较客观与务实的认知。1965年与1981年的两次 民调显示,有68%与60.6%的韩国人最喜欢的国家是美国,可见当时韩国人有多么的亲美了。

 

三、反美情结开始滋生

从全民大多数都亲美转变成全民大多数反美,最关键性的事件,无疑就是1980年5月的光州大屠杀了。这场全斗焕为了遂行个人政治野心而发动的残酷镇压过 程,美国的角色究竟为何?美国在背后提供全斗焕多少的帮助?美国显然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于是,「追究美国在光州事件的责任」,成为1980年代之后兴起 的反美情结的契机;激进的韩国人甚至要追偿战后以来,美国人所加诸于韩国民族的情感伤害。美国在朝鲜半岛,因而成为美国的「原罪」了。

 

1980年代韩国的反美运动,是以大学生为主角,然后才渐渐扩散到知识阶层与宗教界。到80年代中半期,因为韩国经济的高度成长,使得人民的自信与自尊大 为提高,民族意识也跟着高涨,此时开始发生的两国贸易摩擦,美国不断对南韩施压要求开放市场,导致反美情结迅速扩散到一般社会大众。

 

当时南韩大学生认为,韩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权」是掌握在驻韩美军司令的手上,没有美军的同意,全斗焕是绝不可能调动美韩联军司令部所属的第二十空降特战师 的部队到光州去镇压民众抗争,因此,美国对光州屠杀的「默认」、「旁助」、「嗾使」,甚至是「共谋」等,都使美国难脱责任。因此大学生的反美运动一再主 张,要求对美国的角色「重新评价」,才能厘清光州的真相,也才能对死难者与南韩全民有所交代。

 

光州事件发生不到一年,1981年初上任的美国总统雷根,第一位邀请访问华府的外国元首,竟然是南韩总统全斗焕。美国的邀访等于是以行动证明了美国对这个 血腥屠夫的支持,使得南韩大学生对美国更是无法谅解。他们自此坚信,美国必然是镇压光州的共谋。从此,南韩大学生指控美国是压制第三世界国家的「帝国主义 者」。

 

后来在1982年发生的釜山美国文化中心遭大学生纵火事件,进步倾向的基督教牧师首先发难,指控美国是镇压光州的共犯。当年四月,四十二位基督教与天主教 神职人员发表共同声明指出,光州事件是得到美国的「默许」;他们并指责,雷根政府主管韩国事务的官员,对韩国人民的侮辱性言词,是导致产生反美情结的具体 原因。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首推当时的驻韩美军司令韦克汉曾在一次谈话中说,「韩国人就像是『旅鼠』(lemming)一样,无论任何人来当领袖,他们都会跟着走。」他这种论调,也间接「合理化」了全斗焕的政变夺权。此言一出,当然引起韩国人的强烈反弹。

 

后来,韩国学生渐渐将反美意识「理论化」与「体系化」。1983年,大学生把韩国定位为「新殖民地国家」,他们主张对法西斯全斗焕政权的斗争,就是对帝国 主义国家的斗争;而且,美日韩三国的军事同盟,是危险的新冷战的开始,他们坚决反对。1984年的学生运动中,大学生的口号是,对抗全斗焕政权的斗争,是 反帝国主义与反法西斯的「民族民主革命」,第二年,进一步发展成为民主、民众、民族的「三民主义斗争」(简称「三民斗」)。

 

学生将美国定位并批判为帝国主义,并非只是因为雷根政府对全斗焕政权的支持,也与民族统一的民族主义认知有极深的关联。到1986年,美国仍持续支持全斗 焕政权,并施压要求韩国开放市场,以及韩国民族主义的觉醒,使学生运动公然揭示反美主义。于是,大学生对美国的批判转变为「民族解放、民众民主革命论」; 他们认为,韩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是韩国民众与美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而将意识型态性反美主义予以体系化。

 

1980年代中半以后,大学生发现韩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是南北韩的分裂与阶级矛盾,于是展开了以反独裁、反资本主义、反美为目标的「反帝」运动。韩战以 来,全面性的反美主义正式登场了。学运份子认为,美国是全斗焕政权的背后靠山,若不根除美国势力,韩国就不可能民主化。学生运动于是发展到主张,要打倒独 裁政权,就必须推动反美国、撤出驻韩美军与部署在韩国的核子武器等的反美运动。

 

1960年代末期发展自中南美的「依赖理论」(Dependency Theory,南韩译为「从属理论」),在南韩80年代开始的反美运动中,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但是后来随着南韩经济的高度成长,中南美国家扈从于资本主 义国家的依赖经验,并未在南韩重演,所以依赖理论到80年代末期就渐渐在南韩销声匿迹了。

 

结果,1985年成了反美运动的关键高潮,在野团体、学运势力以及反政府人士,对美国做了「无法视为韩国人真正友邦」的论定。1988年统一运动热烈展开 之际,美国更进一步遭到大学生与知识分子批判为「阻碍统一的分裂元凶」。这时期学生运动的反美,是以意识型态为根据,政治性反美主义的性格相当强烈。韩国 与美国的关系本身,也成为批判的对象。

 

南韩学生的反美批判,也直接表现在具体行动上,要对美国施予惩罚。1980年12月光州的美国文化中心遭到纵火,1982年釜山美国文化中心也遭纵火,都 是为了展现对美国的强烈不满。同时,他们认定美国是支持不道德的全斗焕政权的最大力量,美国还强迫弱小国家维持冷战体制。1982年4月,江原大学的学生 高喊「洋基滚蛋」并且焚烧美国的星条旗抗议。后来,随着当局对学运的暴力镇压,让大学生更形激进而将反政府与反美运动结合在一起,当时大学生还号召「拒服 兵役」、「拒当美国帝国主义与法西斯的佣兵」。

 

学生反美运动的最高潮,是1985年5月发生在汉城市中心的占领美国文化中心示威事件,学生强烈要求「美国为光州负责并且道歉」,持续三天的示威,成了国 际大新闻,让全斗焕政权灰头土脸。此后,接连发生美国在韩机构遭到占领或攻击的事件,1988年2月汉城美国文化中心被占领、1988年5月七名大学生对 美国大使馆投掷土制炸弹、5月26日韩美银行分行遭汽油弹攻击、11月汉城汉南洞的美军住宅区遭汽油弹攻击,以及1989年10月六名大学生侵入美国大使 官邸的客厅。这些事件都在南韩媒体的大幅报导之下,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也使得韩国人的美国观受到极大的冲击。

 

不过,一般韩国人反美情结的扩散,与大学生意识型态化的反美主义不同,他们是受到1980年代初以来,美国对南韩产品的进口限制,以及施压要求南韩开放国 内市场,引发南韩人民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结。从当时起,美国要求开放的不只是农工产品的进口,还包括保险、广告、金融等服务业的市场;其中以美国最具优 势的农产品开放进口的压力,最让韩国人反感,反美情结的全面扩散就是导因于此。因为开放美国农产品进口之后,势必造成韩国农家收入的锐减,农村的荒废也让 一般人民担忧,反美情结于是节节升高。这种由贸易战争导致一般韩国人的反美情结,其程度并不逊于激进的大学生,连农民也因而强烈反美。

 

美韩贸易摩擦煽起的反美情结,最大的争议焦点就是美国对南韩进口自由化的压力。在韩国人的认知里,美国与南韩是具有特别关系的友邦,美国怎么会对韩国如此 残忍,而提出这么多的无理开放市场要求,并设定诸多的限制来抵制韩国商品销到美国。由于贸易摩擦都是媒体上公开报导的新闻议题,不像政治或国防冲突只能在 台面下较劲,所以南韩人民的反美情结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韩国人把美国的贸易压力,视为「外国的经济侵略」。特别是要求南韩开放美国稻米的进口,是对弱小国家农业的扼杀;对传统「以农为本」的韩国而言,根本就是赶尽杀绝的作法,让韩国人感觉美国的冷酷与残忍,反美情结在南韩社会的全面扩散,乃是可以想见的事。

 

1980年代韩国与美国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尽管维持得比朴正熙时代友好许多,不过在民间层次,以大学生、知识份子为主的意识型态性反美主义,以及一般韩 国人的反美情结,却呈反比的走势不断升高。原本在70年代还居大多数的亲美意识,也随之大幅下滑。在民调中「美国是最喜欢的国家」,从1984年的 37.3%以及1987年的36.3,骤跌到1990年的19.5%与1991年的19.7%。1981年曾高达60.6%的纪录,已成为明日黄花。而 且,反美情结也随着年龄越低、学历越高,而越为强烈。

 

1980年代可说是韩国人的「美国观」大翻转的十年,除了光州大屠杀事件是直接的导火线之外,韩国人在经济蓬勃发展之后自信心的提升,以及贸易摩擦导致民 族意识的高涨,1988主办年汉城奥运提高了南韩的国际地位等因素,都使得反美意识与民族自尊交相冲撞,而形成彼消此长的现象。反美情结从滋生到加温增 长,为1990年代之后成为大众化的「全民反美运动」奠下了基础。

 

四、全民反美阶段

1980年代狂飙的反美运动,成了启蒙南韩人民反美意识的触媒,进入1990年代之后,反美情结已不再是新的政治议题,而成为普遍化、大众化的现象。韩国 学术界一般都把1988年界定为「反美意识扩大发展的一年」,把这股光州屠杀之后滋生自知识阶层与学运、民运势力的情绪,扩散到全民的层次。

 

这一年之所以是关键的一年,是因为夏季奥运在汉城举办。当年二月,全斗焕这个法西斯独裁政权已经下台,韩国步上民主化改革的契机;而且为了办好奥运,南韩 政府不得不更加速自由化与开放的步伐,奥运与民主化因而互相成为战利品。奥运期间发生了一些摩擦,而使南韩的民族自尊大受伤害的事件,包括美国NBC电视 台对南韩形象的意外丑化,以及美国选手的偷窃事件等交相刺激之下,如同火上加油,在新闻媒体的煽风点火之下,全民同仇敌忾的反美意识完全被揭扬起来。奥运 因而成了南韩反美情结的最佳宣传工具。以致于1990年代之后,反美主义在南韩就成为既普遍又很自然的事情了。

 

反美意识的高涨成了全民运动。这一阶段的反美主义于是被界定为「反美运动的大众化」,并寻求将「反美自主化运动」发展成为名实相副的「大众运动」、「国民 运动」。2002年6月发生的女学生遭美军重装甲车碾死的事件,又成为一次全民反美运动的高潮,结果造成当年年底标举反美旗帜参选的卢武铉的当选。次年, 意识型态化反美主义者更将民众反美运动组织化,而使反美意识全面高涨起来。

 

1990年代反美运动扩散成为全民运动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南韩施加的经济压力,掀起了南韩人民的「经济民族主义」。当时美国在WTO「乌拉圭回合」 (UR)谈判过程中,对韩国施加更大的市场开放压力,韩国人民的反美情结乃成正比的不断提高。其中美国要求南韩开放稻米进口,是最刺激南韩民族意识的一 项。1991年7月,全韩国五万多名农民与三万多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抗议美国的稻米市场开放压力,是要扼杀南韩的「国之大本」以及农民的生存权。

 

他们无法容忍美国「如此露骨地对韩施以帝国主义经济侵略」。1871年美国对朝鲜曾有过「辛未洋扰」事件,当时是以船坚砲利迫使朝鲜开放通商,120年后 的辛未年,现在美国用的则是「贸易法」超级301条,来要求南韩开放市场。尽管时空环境不同,但韩国人在民族主义情结之下产生的受害意识,却是如出一辙。 「捍卫民族粮食主权」成了农民反对开放稻米市场的最响亮口号,当然也引起了一般人民的广泛共鸣,对反美意识的扩散有推波助澜的效益。

 

除了贸易摩擦之外,1990年代初期,美韩之间还有一些争议焦点,包括「驻韩美军行政协定」(SOFA)的修订问题、汉城市内龙山区美军基地的迁移问题、 作战指挥权的转移问题、分摊驻韩美军的军费问题等,都是涉及国防与国家安全的重大议题。此外,韩战时美军在忠清北道永同郡老斤里的屠杀良民事件,在 1994年开始成为社会议论的话题之后,有关美军在韩战期间迫害韩国人的问题,从此也成为美韩之间摩擦的新议题。

 

反美运动在这些议题的鼓吹之下,开始形成「为生存权而反美」的新共识。这其中还把驻韩美军基地所使用的七千三百万坪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以及军事基地土地的污染与噪音问题,结合到一般人日常生活与环保问题等层次的全民反美运动。

 

后来在1993年,因为美国对北韩加强核武检查,以及北韩宣布退出「禁止核子扩散条约」(NPT),导致东北亚情势紧张,美国与北韩的紧张对峙关系,也使 南韩的意识型态化反美主义受到鼓舞,他们认为美国对自己北韩同胞的欺压,已到了无可理喻的程度,加上学运势力左倾与亲北韩的理念化斗争倾向,使得反美主义 在北韩核武议题的加温之下,又更形升高。

 

到了1990年代中叶,由于美国对北韩核武检查的争议有了转圜,双方于1994年签署了日内瓦架构协议,如此一来,使得美韩关系呈现比较安定的态势。除了激进反美主义势力之外,一般人民的反美意识没有受到其他事件的影响,而稍微稳定下来。

 

但是到了1997年半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美国率先在国际货币基金(IMF)纾困之前提供支援,遭到韩国激进势力视为美国趁机强制灌输新自由主义理念,导 致韩国国家资产外流,而且美国也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对韩国施加不当的压力。IMF纾困期间,一股反美情结在人民心中隐隐发作。芝加哥大学的康明斯认为, 美国在南韩金融危机时的态度,激发了韩国人的反美情结。

 

2000年6月,南北韩高峰会在平壤召开,美国柯林顿政府在背后的支援,使得美韩关系维持得相当稳定。接着,美国政府在当年十月邀请北韩国防委员会副委员 长赵明禄访问美国,然后美国国务卿欧布莱特在2000年10月报聘回访北韩,不仅是两国关系最佳的状态,也使朝鲜半岛的情势得到相当缓和的效果。

 

不过这样的缓解也只是昙花一现。2001年上任的美国小布希政府,对韩国的反美意识构成了新的刺激。如此,导致半年多来南韩对北韩的怀柔策略付诸流水,后 来更因为美国遭到911恐怖攻击,布希采取强硬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让韩国人的反美情结全面恶化。南韩「中央日报」在2004年9月底做的一项民调显示, 有72%的韩国人「讨厌布希」,但是喜欢美国人的仍高达65%;不过,也有67%的韩国人在过去两三年间对美国的印象「变坏」了。

 

才又开始吹起的反美旋风,因为2002年6月发生的两名中学女生遭美军装甲车碾毙的事件而再度加温。后来,美军法庭将肇事者判处无罪导致全韩舆情哗然。韩 国人因而怀疑美军驻扎韩国,显然是弊大于利;当年12月14日举行的全国追悼与声讨烛光晚会,不分老少共有十多万人参加,他们要求布希总统要为女生的死亡 道歉,这次大规模的活动,让反美运动成为大众运动。五天后举行的总统大选,于是选出了标榜「左倾、反美、亲北韩」的卢武铉。

 

在此同时,美国与北韩在2002年10月重燃的核武检查危机,也使美国与南韩因此发生冲突;南韩民众一方面对「六方会谈」寄予期待,另一方面也对美国可能对北韩的核武设施采取「外科手术式的轰炸」感到忧虑。

 

2003年8月15日,标榜进步的政治势力举行「反战和平815统一大游行」,呼吁「扬弃韩美共助,实现民族共助」。工运团体也诉求藉由工运界的团结,来 遏止战争的发生。这个阶段反美运动的诉求,是驻韩美军基地迁移问题,以及派遣韩国战斗部队到伊拉克维持和平的问题。反对派兵的主张是,美国在伊拉克打了一 场没有名分的战争,韩国派兵去善后,等于是去当美国的佣兵,如此不仅会导致韩国士兵的牺牲,也会危害朝鲜半岛的和平与安定;他们并批判,韩国派兵到伊拉 克,更加证明了这是隶属韩美同盟的产物。

 

1990年代以来的反美运动,事实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反美主张,而形成有组织的政治势力。除了一贯主张反美的学运团体之外,1995年正式开始的工运团体 「民主劳总」,也强调基本课题之一是要「确立民族的自主性」,至于具体的落实方式,则宣示「缩减驻韩美军、撤销分摊军费,以及废除美韩行政协定等各项不平 等条约,基于平等互惠原则重新确立美韩关系。」

 

2000年1月组成的「民主劳动党」,在创党宣言中指出,「反对国际投机资本的侵袭,反对美国的军事霸权主义」;也在党纲中主张,「冷战体制崩溃后,美国 这个仅存的霸权国家,干尽了帝国主义的迫害与横暴」;民劳党的外交纲领则提出,「废除不平等的美韩军事条约以及行政协定」,短期内先缩减驻韩美军,长期则 应完全撤出驻韩美军。

 

反美意识鲜明的民主劳动党,在2002年6月的地方议会选举中,一共得到8.1%的得票率;当年12月的总统大选中,工运出身的该党候选人权永吉,得到 3.9%的支持票。然后,在2004年4月的国会议员选举中,民劳党得到13%的得票率,一共获得十个国会议席,正式成为体制内的政治团体。他们标举着反 美的立场,当然持续反对加派战斗部队到伊拉克。

 

总之,从1980年美国「默许」与「旁助」光州屠杀事件而引发的「政治性反美」运动,到人民捍卫生命财产安全的「经济性反美」运动,乃至于奥运竞赛引发的 「文化性反美」运动,都具有不同意涵与不同族群阶层的性质。南韩学者洪成泰分析这些反美意识的根源,是来自于对「美国的傲慢与偏见」,以及「美国的贪婪与 霸权」的不满。

 

尽管如此,反美情结会在短短的十年间迅速在韩国滋长,其原因还是相当多元与复杂的。其中,纠结了美国高举反共大旗,对反民主的军事独裁政权的强力支持;以 及谋求本身经济利益而对附庸国家的市场压榨,无视于弱小国家的民族自尊;乃至于好莱坞大众文化的侵略与驻韩美军的弊害等;当然还有南韩社会蔓延的左倾意识 型态,以及对北韩「主体思想」的盲从等因素;最后再加上布希政府反恐的单边主义政策,都助长了韩国反美情结的发展与扩散。

 

而且,原本只是大学生的意识型态性反美运动,因为美国对光州屠夫全斗焕的支持,而激起知识阶层、宗教界人士、文化界人士的纷纷加入;后来的贸易摩擦引起的 反美意识,则又带进了农民与劳工的参与,进而扩散到一般市民大众。1990年代民主化的落实,自由开放的政治空间,不再像过去威权时代的百般禁忌,也让反 美运动有了相当丰富与完善的社会条件去发展,理念化的反美运动家乃得以运用组织化的方式去启蒙与教化民众。直到追悼女学生的烛光晚会,让全民的反美意识有 了共鸣,并藉此机会得到宣泄,而达到普遍化的效果,自此,反美乃成为全民运动,终至选出反美总统,并形成政治势力进入国会殿堂。

 

随着民主的深化,言论自由以及人民选择权的保障,可以预见南韩的反美意识与运动在短期之内还不可能淡化或消失。而且,在南北韩关系持续受制于美国的东北亚 安全政策的情况下,只要美国与北韩关系没有改善,北韩并且不时以发展核武甚或核子试爆来威胁美国与自由世界的话,南韩与美国的关系也难以有所突破或缓解, 如此一来,南韩国内的反美运动就很难稍歇。当然,最终还是要取决于美国的国际政治盘算与政策运用的效益而定了。

 

不过,如果从美国的立场来看,为了扶植全斗焕这个亲美反共的军人独裁政权,它所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小。从1945到1976年间,美国一共对南韩提供了 125亿美元的援助,其中68亿美元是军事援助,57亿美元是经济援助;1950年爆发的韩战,在三年的惨烈战斗当中,美军共有33,635人死 亡,115,152人受伤,而且一共投入了150亿美元的战争经费。这些有形的庞大支出,好不容易才维持住南韩的反共亲美政权,却在1980年的光州大屠 杀而被完全抹煞了,让整个韩国从最亲美变成最反美、对美国最批判性的国家(Pew Research Center, 2002. 12. 4.),这个代价是不是值得,就看美国人自己怎么算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梦一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x723的评论:

把兄弟谈不上了吧。最多是表兄弟吧。
呵呵
梦一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沈成涵的评论:

不客气。欢迎共享!
梦一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美国小飞刀的评论:

是那么回事吧。呵呵
梦一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亦樵书法1的评论:

是问作者吧
梦一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粗人在澳洲的评论:

韩国人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也包括让美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
很清楚自己的利益。

x723 回复 悄悄话 中國骂了幾十年的苏修,現在还不是中國的把兄弟?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谢谢。
美国小飞刀 回复 悄悄话 呵呵。
亦樵书法1 回复 悄悄话 韩国人反美???你能想出这个标题,有创意
粗人在澳洲 回复 悄悄话 发展和保护自己, 永远只是自己的责任

非常同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