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 欧洲贵族气质

(2011-03-27 20:22:08) 下一个

贵族气质由何而来?

作者:潘杰客

 

二十年前的夏天,我曾在瑞士日内瓦教过一个瑞士女孩Angelina学习中文。Angelina在英国伦敦读大学,暑假返回日内瓦与家人团聚。相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有些不解,这样一个端庄贵气、礼数周全的女孩,为何在日常花销上如此谨慎,节俭的甚至有些过分?难道因为她仍旧是个学生?

 

一个周末,我和她的十几位朋友应邀去参加她的家庭Party。她优雅地候在宅院门口迎接客人,身后那栋略带古堡风格的三层小别墅,在十几亩修葺整齐的绿地的映衬下显得有些矮小和老旧。连接这座普通民宅与远处高速公路的是一条弯曲而漫长的柏油马路,它隔开了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宁静,也连接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

 

进入“古堡”,一眼就能看到楼梯间和过道的墙面上满满地挂着各种服饰和人物仪态的老旧图样。她告诉我,这些图样是她祖母的祖母传下来的,是她们言谈举止的礼仪规范。从她咿呀学语时,这些图样是她的启蒙读物,她的母亲就是她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而她母亲则从她外婆那里学会了这些“规矩”,将来她也会把这些东西继续传授给她的孩子。我问她,图上的很多服饰早都过时了,这样世代相传有什么意义呢?“气质”,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外在的东西永远都是变化的,再流行的东西也会有过时的那一天,唯有气质来自于数代的积淀和修炼,历久弥新。”后来,我才知道,她出身英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岁月的变迁让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财富与社会地位,但那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依旧令人动心。

 

在英语中,“贵族气质”的本义是“贵族血统”。也就是说,气质经由血脉传承,流淌于血液之中,渗透在骨髓之内。

 

十年前,我在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同时在莱比锡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一个下午,我走出图书馆时,数米之外一个正推门而入的德国学生停在了门口,他扶住大门,一直等我走出,才轻轻合上,并报以友好的微笑。当他用蹩脚的中文向我问候,说“你好”的时候,我立即消除了他可能认为我是日本人的误解。这个叫Andrea的青年人,后来成为了我很好的朋友。我曾问他:为什么你对来自相对落后国家的人同样彬彬有礼?Andrea给了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回答:只尊重有社会地位的人,有财富的人,有名望的人,甚至有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势利。作为一个绅士,尊重是对所有人生命的敬意和人性的关照。Andrea的祖先曾是普鲁士王朝的一个贵族,他的父亲如今是德国一家汽车公司的老板。殷实的家道和尊贵的血脉并没有使这个贵族后裔有丝毫的清高自大和傲慢无礼――他的高贵气质清晰自然地流露在他真诚谦和的眼神里。

 

再怎么强调贵族的历史悠久,贵族总有第一代,中国财富精英究竟该如何培养他们后代的贵族气质呢?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但是,这可能恰恰是第一代贵族最缺乏的。因为第一代贵族的父母不仅没有时间,也没有教育经验。下面,我们来看看西方的“贵族教育”吧。

 

寄宿学校(BoardingSchools)。设法将子女送入欧美最好的寄宿学校,不仅使他们远离父母的娇宠,也避免创业父母周遭环境的某些不良影响。在融入学校高尚教育的同时,摒弃原来生长环境中的功利心态和金钱至上主义。因为这些学校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个性发展,人格完整的独立个体,并立志成为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欧美最优秀的寄宿学校,不仅以开发学生的智商见长,还以培养学生的绅士风度著称。这种贵族精神主要表现在“牺牲自己,服务国家”的理念上。当战争来临、国家危急之时,这些学生们就成为“军队之魂”。难怪英国前首相威灵顿公爵率领英国军队击败法国拿破仑军队,成为滑铁卢战役的胜利者之后这样说:滑铁卢之役,英国其实是胜在了伊顿公学的操场上。而伊顿公学,正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寄宿学校之一。

 

崇尚运动。在欧洲,体育运动历来为贵族所深深推崇。不管是赛艇、橄榄球、足球,还是击剑、马术,几乎所有体育项目的健将都是欧美青少年心目中的英雄。贵族之所以喜爱运动,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贵族不应是病态的,健康的身体与阳光的心态是成为绅士或者淑女的基本要求。对贵族而言,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励人们恪守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则,培养人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团队成员。当代世界的很多运动项目,都是发源于民间,而后变成贵族游戏,并由贵族圈子推广到全社会。

 

周游世界。游历各国不仅是为了培养子女的开创和冒险精神,更是为了了解社会和自然,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周游并非简单的照照相片,到此一游;贵族旅游需要文化知识方面的充分准备和深入实地的勘查了解,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头脑。一般来说,欧洲贵族建议子女至少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这种周游,既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蜻蜓点水,而是带着兴趣指导老师同游同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艺术怡情。培养子女对于音乐的爱好是贵族气质的另一个核心要素。不懂得欣赏音乐、雕塑、绘画、舞蹈、戏剧、诗歌和文学作品的人绝不属于贵族之列。贵族可以没有政治修养,但不能没有文学艺术修养;贵族也许会三缄其口,不与人争辩,但却满腹经纶,深谙修辞辩术。前面提到的Angelina和Andrea在这些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每当我打开车上的音乐,他们二人都会与我分享他们的心得,几乎对每首曲子都非常熟悉,甚至对音乐创作和流传过程中的趣闻轶事也了如指掌。当谈到历史、文学、地理或哲学方面的问题时,他们俨然像资深教授,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学生。在公众或社交场合时,他们往往寡言少语,礼貌的聆听,却常有不凡之语,或机智,或幽默,或深刻。

 

参军受训。在欧洲,自有贵族以来,就有送子女参加军队接受训练的传统。军队培养的是贵族的国家精神和奉献意识。与中国俗语讲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正好相反。贵族之所以成为贵族,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恰好与他们所承担的社会和国家责任相符合。他们绝非贪图安逸享受,不顾国家兴衰、民生疾苦之辈。直到今天,贵族的这一传统也毫无任何改变。英国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年轻时就在军中服役达七年之久,而他的两个儿子威廉和哈里王子在伊顿公学毕业之后也全都正式进入了英国桑德赫斯特陆军军官学校(SandhurstMilitaryAcademy)。毕业之后,他们还继续留在军队中服役。哈里王子甚至被派遣到阿富汗前线体验战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贵为王子,军校毕业之后,威廉和哈里王子的军衔与其他毕业生一样,也就是少尉而已――因为没有立过战功,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即便是贵族也不能轻易晋升。

 

参加社交。社交是贵族子女实践和提升礼仪素养、谦恭品质和优雅风度的场合。各种各样的贵族礼仪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心灵的优雅。因此,独处之时仍旧保持表里如一的风范是贵族的精神内核。这和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君子慎其独”的理念颇为相似。“慎独”是贵族的内功,礼仪则是内功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是一整套修炼内功的方式和方法,谦恭礼让是贵族待人接物的核心准则,优雅温和是谦恭礼让的表现形态,而参加社交活动则是练习和检验优雅行为的最佳场合。所以衣着讲究、举止得体、行为优雅就成为贵族在社交场合中约定俗成的潜规则。那么,贵族都参加哪些社交活动呢?以英国为例,每年四月赛马,五月赏花,六月比网球、高尔夫,七月划船赛艇,八月观画展,九月听音乐会、歌剧,十月看舞剧、话剧,不一而足。只有在社交场合,贵族的气质才会尽显,也只有不断地参加社交,才能真正实践和提升贵族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虽然在贵族的生活方式中许多已经不再延续,许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比如2005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明文禁止已经风行了六百年的古老贵族运动――猎狐运动。然而,很多贵族精神如今仍旧值得推崇,比如待人接物时谦恭礼让、优雅温和;面对荣耀或困难时淡定从容、沉着冷静;服务国家与公众的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热衷于一切修身养性之物(如文学、艺术、运动、社交等),但却从不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中国古代《论语》中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与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刚好就是中国的君子风范,北宋政治家欧阳修说:“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所以,不管是东方君子还是西方贵族,他们的气质都是由内而来的吧。

*****************************************************************************************

                                   被中国人误读的欧洲贵族

        现如今,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其实这一点也不希奇,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从不同平民的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上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1、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

 
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那个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人员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因为前线太危险,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人员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

 
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2、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赢了,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国皇位争夺,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


3、要竞争更要有风度

        欧洲的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时候,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

        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他一看自己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自己的岳父。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

        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 

        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贵族精神有很多还不为我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烫裤子,自己缝钮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

       比如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

        这是对贵族精神的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自网络-作者不详)





 

4、贵族精神的实质 

        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他说:“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用当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话来说: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然而,如今国内对于贵族的理解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络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贵族化中的“贵”,就是华丽、气派、显赫、奢侈等形式。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粗糙的文化氛围,这将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上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贵族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梦一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nightrose的评论:

是的,历史的东西后人看来很多都是可笑的。
但不妨碍我们了解,和吸取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mingrunningaway 回复 悄悄话 你可以想象一个世界没有当权者,人人都平等么? 没有暴力就没有和平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高尚的精神虽然值得提倡,这篇文章却有不加选择,把所有好的品质(或者作者认为得好的品质)都堆砌到贵族精神上的嫌疑。前半部分讲的boarding school,运动,礼仪,文学修养,社交,哪一个是少了财力支撑能够进行的?整天饿着肚子有心情社交么?
还有战争中的对敌人手软的行为更是可笑。那些国王之类发动战争往往是为了扩充自己的领土,使自己占有的地方更大,却让成千上万的士兵去送死。那些士兵得不到宽容,坐在后方指挥的国王却得到宽恕?这不是赤裸裸的地位歧视是什么?
战争总是很奇怪的事情。发动战争的人总是把它夸得神圣无比,让参与其中的人感到去死也是光荣的。问题是两边士兵都需要这样想才行,然而不可能两方都是对的,通常是两方都不对。他们只是去充当炮灰而已。但是炮灰是要有的,所以有了“奋不顾身,为国牺牲”的骑士精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