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我的日子

岁月载着记忆,说慢也慢,说快也快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走进美国学校

(2006-12-12 13:55:50) 下一个
宝宝上学了! 美国的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一般都是按居住区域划分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只能到他们所属的居住区的学校上学。我们所属的独立学区,为了满足学生想到区域外学校上学的要求,允许一些学校通过考试招收一些居住在校区外的学生。招考工作一般在春季进行,宝宝到来时,已经错过了考试时间,于是就给她报了附近的一所学校。
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白人女性,有朋友告诉我她对华人有歧视,所以我有些担心。刚到一个新的学校,又是英语环境,为了不让宝宝太紧张,我每天都将宝宝送进教室。每天早上全家一起出门,把车停在学校对面的小停车场,我牵着宝宝的手过马路,送她到教室门口,跟老师谈谈她昨天在学校的表现,然后再送贝贝。这样送了一个月左右,一天,宝宝对我说:“妈妈,明天我自己去吧,你不用送了。”“真的啊?那太好啦!宝宝终于可以自己上学啦!” 情不自禁地给了她一个 big hug。从此,我们不用再泊车,而是直接将宝宝 drop off 在校门口,跟别的孩子一样,宝宝跳下车,朝我们招招手,一声 “拜拜”,一蹦一跳上学去了。
老师对宝宝很好,很关心,观察也很细致,很耐心,在她的帮助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宝宝进步很快,学习成绩都非常好,这位老师好几次提醒我带宝宝去考GT班,别再错过了。在学年结束的班级聚会上,我向她表示感谢时,她对我说:“谢谢你经常和我交流,这些交流对我帮助我的学生很有用的,去年有一个小男孩,刚来的时候,状况与宝宝很相似,不太懂英语,一年下来,都没多大进步。我想如果他的父母能象你这样,多多与我沟通,结果一定会大不一样的。” 这就是被中国家长传为她“歧视”中国人的例子。但从她对宝宝的关爱看来,她并不是那种歧视中国人的老师,由此看,来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另外,我还要提到一个很善良的白人小女孩,很主动地和宝宝交朋友,有了这样一个朋友,宝宝很快适应了全新的环境,口语也长进很快,我们由衷地感谢她们 - 宝宝的英语启蒙老师和第一位美国朋友。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童年友谊,宝宝用这位小朋友的名字作了自己的英文名。十多年过去了,宝宝还经常向朋友提起她英文名的来历呢!
美国的教育体系和中国的大不一样,伴随宝宝对学校的适应,我也慢慢对美国学校的教学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宝宝和贝贝在学校表现都很好,都是被老师拿来作榜样的好学生,我渐渐地变得懒惰起来,对学校的事也不那么 involve 了。上班和家务,使我很少有时间坐下来陪她们,因此,在接送她们的路上,车里,成了我们母女仨交流的主要场所,孩子聪敏乖巧,学习不用我操心,我很少过问她们学业上的事,多数话题都是有关道德,伦理方面的,用她们听得懂的例子,比如美国校园枪杀事件之类,教他们分清黑白,辨明是非。我始终认为,父母的责任,最主要的是引导孩子走正道,业务再好,道走歪了,只能危害社会,就像有些计算机天才成了骇客一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健全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吧。所以,当朋友问我“你两个孩子这么出色,怎么教育的?” “管德育,管她们吃饭睡觉,别的就很难管了。”
宝宝要上四年级的时候,一所GT学校来信让宝宝去考试。这是一所只通过考试招生的学校,招生政策一直是三分之一黑人,三分之一墨西哥人,剩下的给白人和亚洲人等其他人种,按这样的比例,宝宝大概是没机会了,巧的是那年白人抗议了,他们要求学区取消名额分配政策,择优录取,否则法庭上见。结果学区同意庭外解决,择优录取。我们因此得利,宝宝被录取了,全班22个学生,竟有5个亚洲人。我们亚洲人也沾了白人一回光了。等到贝贝加盟的时候,这所学校已经有很多亚洲人了,尤其是中国人。 而现在,都快成了中国人的学校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JaneYu 回复 悄悄话 加油努力,多写好文章!我以后有了孩子也想把他或者她成长的工程纪录下来:)不过我觉得标题还是要切题比较好:)
萧舒 回复 悄悄话 在短短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我的这篇短文竟被点击了二千八百多次!还进了‘48小时最受欢迎的文章’,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我猜呀,也许是因为这个题目吸引了广大读者,我真担心有的读者点开文章后回感到失望,觉得读到的东西不是他们所期盼的。我开这个博客,源于想要纪录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冲动,让孩子们也看一看,也和亲朋好友分享一下,并没有想要做什么大文章,因为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对那些感到失望的读者,我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