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安肃公信札

(2008-09-17 16:54:28) 下一个

王必达致孙琴西二札

(一)琴翁年伯大人阁下:

章垣侍教,备挹春风。适奉惠书,莫名忻感。敬维道履勋祺,一一佳胜,曷罄颂私。江省饶、景防军初有岌然难保之势,殆韩莹屡经报捷,士气差强,而□刘各军得祁门劲旅为之屏蔽,遂无贼阑入昌江上游,以撼我诸军之志,遂觉边围渐安。今则席观察已可抵饶,江军门不久亦当到此。如天之福,或者竟足支撑。然而军情百变,利钝尚不可预知。瀛眷侨寓于兹,自当审图行止。昨与(周)绎庭兄妥商之处谅经函布。大抵安仁一域为表里深浅之分,谓此县竟尔扬尘,而又无南来之师可以扫荡,则行止之计应为代决,否则动不如静,明鉴以为何如?


前月十九日小阮诞生,蕖翁(孙锵鸣)年伯心愿是偿,至深快慰,未识何日到京?皖中已接安音否?念念。


前寄九家叔一缄,即经递去,俟有回件,谨即转呈晋陛。


理少仍值枢垣,来书谓欲退不能,而孱躯愈艰报称,亦至情也。


江北之贼自六安解围,下窜何处,此间尚乏的音。


闻少翁兵已抵苏州城下,该逆讵不回顾耶!


苗(沛霖)逆不能留,发逆为援,彼亦孤注,我军纵手剪之,肘腋之间或遂可无事。见闻所及,尚祈时示一二,无任佩祷。来谕以闽军实后路一层,极中机要。未审中丞办及之否?


手肃,即敬请勋安,伏希崇照。


年愚侄王必达顿首,四月二十九日。



(二)琴翁年伯大人阁下:

昨泐一函,谅察青照。近惟勋祉胜常,定符远祝。黎召民兄来,带到京邸安报一件,并阿胶一封,适有赣饷委员之便,即交其寄呈,祈查收。


寿春(今安徽寿县)竟陷,令人发指。幸水陆布置已定,当可徐图收拾。以戈船入淮水,此种军载为亘古争淮北者所未有。该逆灭亡之期正复不远耳!


江境贼踪尚踞扰如故。闻江(忠义)军门有奇捷,轰毙逆首黄文金,而未甚的确实。虞再有大股趋来,后患致不可问,如何如何?


各郡雨泽不齐,尚有丰稔之处,岁收约及八成,是犹可慰者。


(勒)少仲同年入省,拟即前来,然有家事尚未能速了云。余容再陈。匆匆,上请升安。


年愚侄必达顿首,六月初二日。


以上二则手札,分别是王必达于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九(1863年6月15日)、六月初二(7月17日)写给孙衣言的信。

王必达,字质夫,号霞轩,广西临桂人,原籍浙江绍兴。道光癸卯(1843)举人,历官、江西太守、饶州知府、广东惠潮嘉道等职。有《养拙斋集》,辑有《李中武公事实》等。子王鹏运(1849-1904)为清季词坛四大家之一。


第一则,孙衣言《赴皖日记》中载:“(五月)初九日晴,得王霞轩太守江西书。”即指此札。信中王必达忻感孙衣言的来函。接着述说与太平军交战的情况:在太平军的冲击下,起初饶州、景德镇等地有难保之势,但在韩莹的屡战屡胜及各军的努力下,又有祁门曾国藩的大军作后盾,加以不久后江忠义军门援军的到来,渐渐觉得安全。然而军情百变,会发生什么情况还不一定。接着祝贺孙锵鸣喜得贵子,并问及抵京了没。接着又提到江北太平军,以及苗沛霖的叛变,认为苗逆不能留,一定要平乱等等。


信中所指之事为皖南太平军于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3月)底按照“进北攻南”战略,兵分三路,沿长江南岸向西推进,拟攻取江西,袭扰湘军后路,配合李秀成在江北的进军。
胡鼎文、黄文金率北路军曾突破湘军防线,进入江西。三月廿四(5月11日)与清参将韩进春激战于石门附近,太平军失利,孝王胡鼎文阵亡。
“江北之贼自六安解围”指三月廿三日(5月10日),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军围六安州,但屡攻不下,加以军粮奇缺,太平军遂于四月初二(5月19日)撤围,由寿州边界而回,标志太平军“进北攻南”战役的失败。
“少翁兵已抵苏州城下”指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率领中外联军进围苏州一事。
“苗逆”指苗沛霖,凤台人,以秀才办团为练长,积功保至四川川北道,督办安徽团练。咸丰十一年(1861),通款太平天国,封为奏王,据寿州;同治元年(1862),清胜保督师皖豫,苗沛霖又通胜保。是年四月,英王陈玉成败走寿州,被苗沛霖执解至清营杀害。同治二年,苗沛霖又叛乱,陷寿州,于十月,被清军僧格林沁镇压。


第二札:孙衣言《赴皖日记》中载:“(七月)二十日雨,王霞轩太守江西书来。”应指此札。

信中谈起黎召民,(即黎兆棠(1827-1894年),字召民。广东顺德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西粮台,台湾道台,天津海关道台,直隶按察使、布政使,福建船政大臣,光禄寺卿。以爱国御侮著称于时。)带到京邸安报一件。接着述说军中战况:苗沛霖反叛攻陷寿州;江西境内仍有太平军;江忠义部与黄文金交战等事。最后提到同年勒少仲要来等事。勒少仲(1816—1880)原名人璧,改名方锜,字悟九,号少仲,江西新建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与孙衣言同年。官至河东河道总督,有《太素斋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