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鹜者。。。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个人资料
正文

特雷莎嬷嬷的《come be my light》

(2008-08-23 16:04:34) 下一个
2008-01-11 13:59
1997年夏天,我用9600块钱攒了个586电脑,学会了收发电子邮件,也学会了上网。但电脑一般是打游戏用,我还没有见识到网络的美妙。直到那年的 8月底,戴安娜去世。我在雅虎和CNN上看到了无数篇新闻报道,一个链接接着另一个链接,我吃过晚饭就拨号上网,“猫儿”发出刺耳的声音,等好长时间,才 能显示出国外那些新闻网站。这样看了大概有一个星期,然后看到特雷莎嬷嬷去世的新闻。看到戴安娜与特雷莎交往的故事,知道了在印度加尔各答的“纯洁之 心”,知道了印度要为这位修女举行国葬。网络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我认识了以前不认识的人。

10年之后,戴安娜又一次成为热门人物,她的照片再度出现在杂志封面上,她的衣物也搬到澳大利亚去展览,蒂娜布朗的新书摆满了柜台,据说里面是对戴安娜的 新阐释。这个时候我看到9月3日一期的《时代》周刊,封面是特雷莎嬷嬷,她也去世十周年了。这个封面故事说的是,特雷莎的一本书信集将要出版,她的私人信 件显示,很长一段时间,这位修女都怀疑上帝是否存在。

1979年12月11日,特雷莎嬷嬷在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她在演讲中留下许多光彩的句子,“基督在我们心中,基督在我们遇到的穷人身上,基督在我们 给出和得到的微笑中。”但在她的私人信件中,她总哀叹“黑暗”、“孤独”、“痛苦”,她说“微笑是一种面具,能掩盖所有事”,她怀疑口口声声宣扬上帝的爱 是不是“伪善”。

特雷莎出生在马其顿,生命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印度为贫苦人服务。1997年去世时,她的仁爱传道修女会已在全世界127个国家开设了600多座分部,其 工作包括弃婴收容院,麻风病中心,救助吸毒者、酗酒者、艾滋病人等等。她还两次来中国,试图建立无家可归者的收容所。她曾嘱咐旁人在她死后要将她的所有信 件销毁,但这些信件保存了下来,让我们看到这位圣徒和我们一样的怀疑:看到了人世间最苦难的一群人,看到了地狱一般的生活,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真的有天堂 吗?

BBC电视台曾经去加尔各答的“纯洁之心”收容所,拍摄特雷莎嬷嬷的一个纪录片,收容所里光线很暗,记者们说,根本无法拍摄,是浪费胶片。但最后拍出来的 照片光线合适,在特雷莎嬷嬷有限的几本传记中,大家都采用了一种解释:那些修女们从事的事业是如此伟大,以致于她们身上都放射出光辉。我相信这种解释,也 相信特雷莎嬷嬷为穷人祈祷的所有奇迹都能成为现实。她在大吉岭静修的时候,说她得到了神的旨意和召唤,这也可以当作一种文学性的描绘。

《爱的使者:基督圣徒传》里有一个故事,14世纪的意大利,圣女凯瑟琳据说经常能看见耶酥,凯瑟琳留下的书信和重要文献《与主密谈》都是她口述由别人笔 录,这个没有念过书也没有读过神学的人居然有丰富的神学知识。凯瑟琳对此的解释是:基督耶酥是我的导师。“风随意向哪里吹,你听到风的声响,却不知道风从 哪里来,往哪里去。凡由圣神而生的就是这样。”

圣女小德兰(1873——1897),成年中的所有时间都是在隐修,她只活了24岁,死的时候只有几个修女送葬。她是加尔默罗修会的,按照修会传统,修女 去世后,修会会把她的言行和生平印一些小册子,分发给姊妹修会。《灵心小史》本来就是这样一本小册子,但一版再版,被译为50多种文字。

现在我们也有机会看到特雷莎嬷嬷的《come be my light》,有神学家说,这本书势必会和奥古斯汀的《忏悔录》一样成为经典,有哲学家说,这本书向现代人表明,不论有无信仰,每个人都会有怀疑和黑暗时 刻。一个人的个性越强,他的净化过程就越强烈越漫长。不过,从《时代》节选的几个段落看,我更喜欢特雷莎嬷嬷的那些演讲和语录,“如果我们不受苦,那我们 所做的,都不过是世俗的”,还有“我不瞻顾众人,我只照料个体。”

至于她的怀疑,好几百年前就有一个异教徒说过:“我清晰的体会到,在所有造物的领域既找不到上帝,也找不到他的名称。与其说上帝是某个事物,倒不如说他摆 脱了任何概念。”我觉得特雷莎嬷嬷本身就是上帝存在的明证,正因为有这样的人,“那在这个世界的所有智者的眼睛里看来都是隐秘的上帝,也就永恒的被称颂。1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