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

水,是最柔软的物质,也是最坚硬的物质。滴水穿石,以柔克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个人资料
正文

回复----“母亲的梦魇”

(2007-04-23 20:31:05) 下一个


母亲的梦魇 (ZT 全文)

来源: 安舟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T)的校园枪声是每个母亲的梦魇。韩裔美国青年赵承熙冷酷枪杀32名师生后饮弹自尽,制造了这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校园喋血案。作为有大学生儿子的母亲,悲剧使心底涌起无限悲哀,这个世界远不美好太平,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保护是那么孱弱无力。

我不指望视公民持枪权近乎神圣的美国社会因此血案而改弦更张,事实上VT事件并未激起美国舆论和政坛对枪支管制的辩论高潮。我也不会意外这个枪支泛滥的国度还会再次响起校园枪声,还会有无辜的生命消殒在灿烂的花季。

相对于亚洲舆论的喧哗,美国主流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分析表现得成熟冷静,小心避免牵涉种族文化的联想,力图从人性层次思考来理解赵承熙的冷血行为。据描述,他孤独无友,沉默寡言,平时将自己掩藏在帽子和太阳镜下,拒绝与老师、同学和邻居交流,有时威胁骚扰同学,有时沮丧厌世。从凶手寄给NBC的多媒体资料来看,他的仇富心态和暴力行为勾勒出极不健康的心理人格,明显有schizoid personality plus antisocial personality倾向。

伴随儿子走过青春成长,我格外要提醒亚裔父母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亚裔男孩是最容易被疏离伤害的一群人。拥有亚洲人面孔,生在亚洲文化背景的家庭,长在西方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我们的孩子不可避免地遭遇认同困惑和成长阵痛。他们艰难地摆脱孤独,寻找归属,追求文化融合。在社会环境给亚裔男孩以压力的情形下,作为父母亲的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更温爱的家庭环境,帮助他们度过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曾写过关于第二代移民心灵之旅书籍的韩裔作家李昌来(Chang-rae Lee)说,这一代人穿梭于两个世界之间,却似乎两个世界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必须自己开拓属于他们的领域。李昌来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新旧的移民故事,铸造新的亚裔美国人身份。画一张美国文化适应图,第二代的亚裔美国人,适应过程像一支飞镖飞行的路线:开始被孤立――迅速陷入――被同化――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

我能感到我的儿子进大学后开始回头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根源了,他有自主的愿望学中文,对自己的亚洲背景开始怡然自若,他的心情比中学时代开朗快乐。这一周我天天给孩子打电话,生怕这场校园血案给孩子以心理压力。其实孩子比我镇静坦然,多元的美国社会确实有让人欣慰的包容。这个周末,儿子在校园一年一度的春季狂欢节上忙得不亦乐乎,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沉着自信,让受惊的母亲有些许安慰。


回复:(春江水)


深切理解这位母亲所说的。我没有儿子,只是一个女儿。从初中开始能感到孩子的STRUGGLE。她确实是游离于两种文化之际,有一种找不到归宿的迷茫。那时学习中文(我没送她去中文学校,因太远,而是在家自己教她中文。)也逐渐困难。外界周围没有中国孩子,虽有几个日本同学,但他们有自己的圈子。我和老公一直是比较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而她的朋友却清一色的美国孩子。这之间的冲突很大,包括与男孩子交往,看电影,开PARTY,SLEEP OVER,复习SAT考试,申请大学,选择专业,甚至参加课外活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对孩子的要求。。。这种冲突真是无处不在。孩子在两种文化中很迷茫,也很痛苦。她曾经告诉我,尽管她经常不同意我们的说法,做法,但当她与朋友在一起时,她们在对中国父母流露出不以为然,或不恭敬时(因我们有时会不允许孩子参加朋友们的某些活动,引起他们的不理解)女儿总是站在父母一边,FIGHT FOR 我们,尽管她心里也觉得父母不对。这是怎样的STRUGGLE啊。我听了女儿的话,除了给她一个BIG HUG,真感到能帮孩子的很有限。我告诉她,希望她能理解,谅解这种文化不同而造成的不同观念。我们也尽量尊重美国文化中好的东西,能融合两种文化,使我们的孩子能生活的愉快很多。

女儿上大学以后,她积极参加亚裔学生会的活动,并担任SOCIAL CHAIR。组织参加很多介绍,分享亚洲和中国文化的活动。我发现女儿的认同感增强很多,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喜爱从一种勉强,被动到发自内心。她在大学的这三年里,每次与我电话交流都自觉要求自己讲中文,每当我说了一个新的词,她都让我重复,并解释,然后她记录下来再继续谈话。她还修过两次中文课。看到女儿对自己文化的感情加深,我从心里高兴和安慰。我也感到美国社会对多元文化的一种接纳和宽容。这从我们参加女儿学校里组织的亚裔学生文化活动,其他族裔学生参加的热情和所给予的肯定能看出来。

我时常想,女儿还是很幸运的,生长在一个SMALL TOWN,这里的人比较淳朴,加上这里的日本汽车公司对当地的就业有所帮助,使人们对亚裔比较友好(这是我本人的看法,不知是否准确),女儿的几个好朋友都是很好,向上的孩子,他们的家庭也很友好和接纳,使女儿尽管有文化冲突的困惑,但从心理上没有遭到过伤害。记得在她高中时,有一次与朋友PARTY深夜未归,又没有电话回来。我们很但心,就打电话到她的一个朋友家询问(三更半夜,把人家全家吵醒),他们的孩子是否回来了,直到被告知她们是安全的,在另一个朋友家里看电影,我们才放心下来。第二天,我打电话去向人家为半夜的打搅道歉,我有机会与这位母亲(美国白人)谈了很久。我向她说了女儿在两种文化间的STRUGGL,我的担忧等等。她很友好,,说能理解我的心情。并也告诉我,她能感到女儿在FIT IN 方面所作得努力和困难。她们从未把女儿当作一个异族人,甚至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有什么不同。她告诉我,你应该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并让孩子学习自己的文化,这对孩子有好处等等。我听了十分感动。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父母是应该多从正面,积极的方法让孩子学习自己的文化,也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去引导她们对待社会和其他族裔的人。使她们感到一种鼓励,一种信心。这样即使将来她们独立于社会时,遇到种族问题,她们已有了认同的“免疫力”,她们就能很好地去面对和承受,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她们/他们毕竟要在这里生活,她们/他们要独立长大。

我也感谢女儿,她使我,我的家庭在这一点上成熟不少。


04-21-07 转载FROM WXC子女教育论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春江水 回复 悄悄话 感谢留言!
mingyanzi 回复 悄悄话 Your visit to my blog opened a window at your world for me.
I cannot agree more with what you said about children's struggles in their ethnic identity formation.You have my respect and admiratio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