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 HR

(2011-07-16 06:11:08) 下一个
Zt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a261ad0100sgdw.html


大家好!我是小晖。初建博客,有点惶惶,感谢您来捧场!
我是一名70后,生长于北方。大学毕业后任职于一跨国制药公司人力资源部。三年之后我被猎投公司猎到一国际知名电讯公司北京分公司,从此开始了北漂生活。那年我二十三岁,至今记得在机场时母亲目送我时不舍的目光。说实话我那时没有那么多不舍,我很兴奋!在北京干了几年,人累得半死,但学了很多东西。1999年,我和老公一起移民加拿大,我在 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拿下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主修人力资源管理。毕业后我被一家拥有几万员工的加拿大公司录用,一晃已十年。从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or, 做到Human Resources Consultant, 再到Human Resources Manager. 当然中间我也没闲着,生了两个孩子。现在谈谈我为什么要开这个博客。我们第一代移民都知道在异国他乡创业的艰辛和职场的严酷。从自信心备受打击,到痛定思痛从零开始,再到职场拼杀闯自己的一片天,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要立足我们必须付出双倍的努力!由于人力资源部的位置比较特殊,我经历过很多,也看过很多。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是勿需质疑的,可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的弱势也是不容否认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移民专业强劲,却少有做到管理层的原因。我希望通过我的博客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您有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在职场上遇到什么烦心事,请发贴给我,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青春年少的时候都有梦想,我那时从来没有想过会做人力资源。我最初的梦想是报考军校,作一名女军官。我妈不愿意,但她知道我这个倔人只会越阻拦越来劲,于是她轻描淡写地说你参了军就再也没机会穿漂亮衣服了。这招居然凑效了。后来我想学大众传媒,作记者,主持,编导之类。我从小就是人来疯,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唱歌,跳舞,写作,演讲什么的。我高考时第一志愿是北京广播学院(现在好象叫中国传媒大学)的大众传媒,可惜我没考上。我读的是那个时候一半文科生都在读的外贸专业。大学期间我也象很多大学生一样考托福,报的还是大众传媒,录取通知倒也有,但是自费,没有奖学金,我没有钱,只好作罢。大学毕业后我一心想进我所在城市的最好的外企,一家全球五百强之一的美国制药公司,当时只有人力资源部有空缺,我根本不清楚人力资源部干什么,但我想管它呢,先挤进去再说。这就是我进入人力资源行业的起源。虽然这不是我最初的梦想,但我喜欢这个行业,也觉得自己适合这个行业,这也应该算是理想吧,只不过是入行之后才认识到的。在制药公司干了三年,又跑到一个跨国电讯公司,作起了北漂,继续我人力资源的理想。

我九九年移民加拿大,入Schulich School of Business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移民都知道,来到了异国他乡,很多人面临二次择业,尤其是文科生。不少人改学电脑,财务,对语言要求相对低一点,工作机会也比较多。在生存的压力下,理想似乎成为一种奢侈,现实才是真真切切摆在眼前的课题。我在MBA的第二年要选专业方向,同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决择。我的理想是继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可我知道,这个工作语言要求高,需要谙熟本地的文化与立法,一个外国人很难立足;我的大部分中国MBA同学都选择了财务。我们中国人数学本来就好,又勤恳,财务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多。可我真的是不喜欢财务,我不能想象自己天天坐在电脑前作财务报表,我一定会疯掉。(我绝无贬低财务工作的意思,只是本人坐不住又爱说话的个性使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孤注一掷,继续走人力资源的路。原因很简单,我这辈子还长着呢,我不能花生命中一半的时间做一份我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我的同学朋友很替我担心,说你太冒险了,太不现实了。我决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MBA的后半截,大家都开始忙活着找工作了。这时才体会到现实的无情。没有北美经验,求的又是高度本地化的人力资源工作,我四处碰壁。我一直是个很自信的人,相信自己做什么都能做得象个样子。那段时间,说自信心没有受到打击那是假话。

有一次去downtown面试,看到大街上行走的衣着光鲜的上班族我都羡慕得不行。好在,我是一个皮实的人,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一天,我们商学院举办校园招聘会,很多公司来设点,其实他们中间很多没有空缺,跑来做宣传了。虽然没人力资源的位置,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我就挨个展位去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公司情况,介绍自己,反正来的大部分是人力资源部的人,混个脸熟,说不定以后面试还能碰上呢。后来我聊到一家办公家具公司的展位,聊得挺投机,那位人事经理突然问我,他们部门的HR Administrator 要去澳大利亚渡蜜月六星期,问我愿不愿意做六星期的contract。我掩饰住内心的激动,说我可以考虑。后来到他们公司面试,他们录用了我,。进去之后才知道那还是一家很大的跨国公司。我于是一边工作一边part time 继续完成我的MBA。由于干得不错(当然不错,我做那份工作是杀鸡用牛刀),我的合同一延再延,一转眼大半年过去了,我也快毕业了。那个时候我们买了第一所自己的condo,搬出了学校。搬家后上班太远了,我开始琢磨着换工作。第二份工作竟出乎意料得顺利,我把简历post在workopolis上,居然有人主动打电话找上门来。我于是加入了我现在所在的公司。尽管仍然是HR Administrator, 一个entry level的工作,毕竟我在加拿大的人力资源行业站住脚了。后来的事你们也看过我的简介了,我在这个公司至今已经十年了,从 HR Administrator, 作到 HR Consultant, 再作到 HR Manager, 以后我希望能够专攻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这就是我在加拿大追求理想的经历。
最近和朋友们闲聊,发现有不少人在考虑二次择业的问题,有的是新移民选择就业或学习方向,有的是老移民想转行,所以把我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有人说我能在加拿大做人力资源运气真好,我不承认。这世上压根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所谓的运气,是你拼命地积累,又拼命地寻找,创造并且抓住机会。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足够想,也足够努力,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既便是在异国他乡。只不过,如果你选了一条难走的路,你要作好思想准备,付出双倍甚至三倍的努力,并且准备不断地跌倒又爬起。我周围有很多第一代中国移民,已经在从事教学,市场,客服,项目管理,six sigma 等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不管是坚持做以前的行业,还是成功转型,他们没有一个是靠运气。
尽管二次择业意味着很多艰辛,但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并选择自己人生方向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网上现在流行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说得太好了,狂顶! v



【职来职往说】职场人力资源有个潜规则,即"骑马,牵牛,赶猪,打狗"理论: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强的是千里马,要爱护的骑;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黄牛,要明确的牵;人品能力皆普通的是"猪",要逐步优化淘汰;人品很差能力很强的那是"狗",要适度的打击。

可以改变你的一生的好老板:有能力有魄力上下通达的,心胸宽广不猜忌你阴谋篡位的,出了问题人前挺你人后训你的,肯花时间花力气培养你的,公平正派奖惩分明的,遇事淡定能抗高压的。碰上这样的老板初实在是你的幸运。不过好老板是要求好员工的,你要是扶不起的阿斗再好的老板也白费了。

Office Politics 在哪里都避免不了。我不喜欢 office politics, 但是如果有人非热衷此道,我奉陪,坚决不做politics的牺牲品,让坏人得势。长远看,如果你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花在工作上,而是花在与人斗法,而且整个公司都是这样,劝你跳槽,这个公司的公司文化已经毁了,白白浪费自己时间。

放眼看一下你周围成功的高管,你就知道他们为什么成功。专业能力强,EQ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脉),还有一点,个个有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创业家杂志:【情商高的五大体现】1、自我察觉能力。如恼怒时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态。2、驾驭心情能力。在坏心情不期而至时能很快冷静下来。3、自我激励能力。前进时富有激情和目标,摔倒时能很快爬起来。4、理解他人能力。能想人所想,忧人所忧。5、人际交往能力。迅速适应环境并融入团队;创业,需高IQ更需高EQ

在哪里工作,都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这是职业操守,支持你的观点。不过对任何公司都不要抱有不实际的幻想,过于依附,公司是要赚钱的,地球离开了谁都照转.哪天你不再对公司有价值,很少有公司会考虑你以前的贡献而网开一面的。关键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保持永久的竞争力

朋友的恭维就象香水,可以闻闻,但不要喝,但公司的认同要珍惜。个人价值是公司平台支撑的,忠诚,担当,贡献,道义,责任,荣辱这六点是与共的。一旦你的工作成绩被认同并成为榜样,聋子都能听见,瞎子也能看见,哑巴都会告诉大家:这人靠谱!你在行业里就增值了!

有人问我,在招聘过程中,如果skill和attitude不能兼得,你更重视哪一个。我个人认为,skill可以培训,而attitude很难培训。如果二者不能兼备,我宁可找一个attitude好的然后去培训他/她。只有二者兼备的人才算是有potential。
----------------

自从我开这个博客以来,承蒙大家的支持,居然在十天之内超过二千五百的访问。欣慰的同时,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有趣的插曲。我做事的原则是既然要做,就要做好。所以既然要建博客,就要扩大它的影响力。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加拿大本地的一个华人论谈发表了我的两篇博文,在博文的末尾我还加上了我博客的链接。没想到我的行为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很多网友支持我的同时,也有人质疑我的动机,我的身份和我比较张扬的宣传方式。我不怕听反对意见,不同的声音更能激发我的思想和灵感。有争论才说明有impact.,我感谢并且尊重那些直言其观点的朋友。近来好几个网友让我写写怎么表现自己,怎么扩大影响力,我开博客也算一个例子,扩大影响力嘛!你说我高调也好,张扬也罢,我觉得我们在北美的中国人缺的就是这个。

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谦虚谨慎是全世界有名的。我们的老一辈就是那么过来的,也是这么教咱们的。我们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有一点我们爹妈没教。你种的瓜再好,要是不会吆喝,谁来买呀?

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到了北美之后,第一个教训就是在MBA的课堂上。本土的同学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中国的同学都悄悄地听着,不肯说话。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很多时候这本土同学虽然讲得眉飞色舞,实际上缺乏实质性内容。你听了半天听不出他的 key point。但人家敢讲,敢表现。想想我也是全球五百强公司出身,论经验论观点,咱不比人差。虽然英文有点结结巴巴,我也要发言! 刚开始是有点难,难就难在还是有语言障碍,怕说得不好丢人。可我又想了,现在丢人不算丢人,投资这么大读MBA, 没读出个名堂那才是真丢人。第一次发言抖抖惑惑,第二次就放松许多,再往后就如入无人之境了。跟你说说爱吆喝的好处。我们最后一个学期有一个分数占很大比重的team project,,大家需要自组team,爱吆喝的同学都很抢手,包括我在内。抢手的同学就有机会选择好的team,分数也自然有保障。这就是影响力。MBA给我的最大帮助是让我了解了北美的张扬文化,为我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经常听到周围的中国朋友渲泄自己的气愤和不解,明明是你态度好专业强,可该提升时被pass 掉了,该裁员时被优先了,你身边那个说的比干的多的人永远比你得志。为什么?你还真别小瞧那个说得比干的多的,那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skill – 表现自己,扩大影响力。怎样才能表现自己又不留痕迹? 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别总坐在你的电脑前埋头干活,出去走走,打打招呼,混个脸熟。人脉很重要。

有high visibility 的工作,要主动请缨。你可能会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效果是深远的。

经常去找你的同事老板 bounce off idea,你不仅可以从中受益,更可以show off 你是多么的有见地。当然你必须有备而来。

做了一件漂亮的工作怕别人不知道?主动要求在 team meeting 上present 一下。我们可以美其名日 share key learning, share information, seek for feedback。总之,就是要让你知道。 在保证不惹恼小老板的同时,也找机会和大老板直接沟通。大小老板通吃,你的成功机会更高。

有不同意见要表达,要争论,宁可让人家不同意你,也不要让人家忽略你。当然你有本事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就更给力。 增加 community involvement, 比方说公司里的 United Way Campaign, Run for Cancer. 如果你有能力并且有欲望,做一个组织者,不然的话也做一个积极的参预者,但是不要做旁观者。

高调和张扬不见得是件坏事,尤其是在这里。从以上的建议你可以看出,机会是自己创造的。要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你必须以实际行动告诉别人 Look at Me!

欢迎你对此文发表评论或提问。关注我的博客,聆听你的声音!

上周末几个朋友闲聊,还探讨到了关于在北美职场晋升的问题.有三宗观点:

一,一定要积极争取并抓住每个可能晋升的机会,中国人不要满足只做技术骨干,更要敢于向管理层迈进.代表人:我自己

二,不要给家人太大的压力,不再对晋升有任何兴趣和欲求,乐滋滋的享受生活最好.代表人:朋友(女)

三,晋升没有意义.在北美和中国不同,大家都对高官一级没有那么看重,甚至不屑一顾.代表人:朋友(男,清华高才生) 我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其实,我个人认为二三观点都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当然我们享受生活很重要,我更支持,而且我本人也很enjoy,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工作中就要满足和停止欲求.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周末和节假日里个人生活空间的保证和满足并不影响工作日期间的工作状态,其实止步不前就没有压力了吗?就享受生活了吗?我不能苟同.乐观勇敢积极智慧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才是我们该持有的人生态度.

谁说在北美大家都对"官"没有兴趣和意义,这更是一种逃避,任何人都需要自我价值的肯定,不是说"官"就代表了你的价值,而是说积极的进取和努力你才能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当我们看到在北美高层管理人员中大多是本土和各族裔人高傲和张扬的面孔,却很难见中国人谦逊而婉约的面孔,为什么?v 我实在想说:我们不要再拿自己的"技术过硬","与世无争"当作堂而皇之的退避借口了,我们"强"就需要"强"的价值体现! 不要在抱怨任何人的"虚"却"不劳而获",哀叹自己的"强"而"命运不公"!任何人成功,都有他成功的理由,任何人哀叹,都有哀叹背后的隐情!

拿出我们出国闯荡的魄力和勇气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