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很深刻的问题,也有伪命题

(2007-07-01 00:12:56) 下一个
先所比较容易的,也是伪命题的那个,

“ 如果说每一个在美国成功的华人的背后都有一部辛酸史的话, 哪么他们的下一代是否也需要付出同样的代价? ”

1,成功和“辛酸”没有必然联系,2,如果辛酸指的是辛劳的话,也不局限“华人”,或在美国在中国。李嘉城就没有辛劳辛苦甚至一些辛酸吗?

如果这个问题的真正的版本是“下一代的发展机会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一个简短的答案是,他们和别的种群在同一起跑线上。

-----------

“ 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主人翁感的建立”

这些是很深刻很深刻的问题,

同样地先所比较容易的。主人翁是个很独特的概念,有些贵族精神,有些天下大同的平均主义的因素,我一时竟然找不到合适的西方文化的对应体。想来想去,可能和球赛里的“主场”的感觉 ("this is our place")比较接近。

在这一点上,在美国的华人的下一代,(甚至在美国的华人的这一代),如果从统计上看,都还会有一些“少数民族”(或“侨民”)的心态。对很多与自己无直接利益的事情的关注和参与要少一些。

自尊心有好几种表现,从dignity, self-esteem, 到“要强” (desire to be "good"), 到 "sensitivity to criticism". 关于前两者,文明社会里的定义基本一样。关于后两者,在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里,"good"的定义会相对明确, the pressure for a kid to be among the "good" group would be a little stronger。

自信心, if it's about "feeling about certain ability",大概和在美国在中国无关; if it's about "generally feeling comfortable", 这基本回到“主人翁”的讨论上去; if it's about some "attitude", 不同文化里对它的强化会有些不同,美国有强调"firm hand shaking", 也有叫嚷“only paranoids survive", 或者只是个人风格上的区别,没见到成功人士们,比如 Warren Buffet, 每天把“能不能打输赢这一仗?能!”的样子挂在脸上。

-----------

回过头来,这两个问题的联系,我想大概是“自信,主人翁感对成功的影响”。显然主人翁感会让一个人更敢于设置高的目标,操作上更敢于承担风险。

但我们退一步看,首先“成功”的定义,在不同文化里的含义可能差的很多。孩子开了公司,成为 Walmart 的供应商,大概是成功了; 孩子成了医生,或 a partner in a law firm, or even a hedge fund partner, 大概是成功了;孩子立志成为一个护士,去非洲照顾穷人,就不是成功吗?

即便是比较窄的定义,商业上的成功,它与在哪个地点的相关,根本上是与在那里的商业机会的相关。不管在中国美国,一个“成功”家庭里的孩子,比一个普通家境的孩子,总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