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说紫话

看看风景,尝尝美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的茶 ZT

(2007-11-09 20:12:41) 下一个
  中国的饮茶历史已有两千年之多。传说汉代饮茶的习惯就已在民间流行。日本奈良朝时期茶叶进入日本。最初茶叶被当作清醒剂,值更的僧侣经常使用它。平安时期,日本天台宗传教大师最澄将茶树、茶籽在江洲(滋贺县)坂本。传说这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最澄大师手植的茶树仍然活着。
  从日本的九州、四国、中国到中部地区有一种野生茶。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早在中国茶进入日本之前便有饮茶习惯了。但是至今仍没有找到确凿的根据。
  日本制茶业走上正轨是在镰仓初期,荣西禅师以后。禅师于日本建久二年(1191)带茶籽从中国 返回祖国。由于季风的关系,归船在肥前(长崎县)平户岛西岸古江湾抛锚。荣西禅师便往当地建千光寺。茶籽的发芽期为新历5月,如不能及时下种便很快变质。结果千光寺成为日本第一处茶园。次年,荣西禅师又将茶园扩展至背振山、博多的圣德寺。不久又传至京都。以后禅师不断来往于镰仓与京都之间,在传播禅宗教理的同时,传授种茶技术,承久五年(1211)禅师的名著《吃茶养生记》脱稿。
  大师还将茶种送给在洛西细尾修道的明惠。细尾为狭山之地,十分适于茶树生长。这里先后培植出不少优质茶种。这些茶树又移植日本。由于细尾的土地有限,不知何时种茶业逐渐衰落下去,宇治取而代之,成为日本制茶业中心。
  1968年日本茶叶产量约85000吨,其中56%的茶叶为静冈一县所产。其余的为京都、鹿儿岛、三重、奈良、琦玉所产。从茶叶的种类来看,名茶“玉露”产量的46%为京都,其余的为福冈、静冈。末茶的主要产地为茶道兴盛的爱知县,其产量占末茶总量的67%,京都占32%,二县占全国末茶总产量的99%。采摘高级茶叶有特殊的要求。采摘20天将茶树盖起来,避免日光直接照射。这种覆盖茶总产量的25%为三重县所产,京都、琦玉为22%,奈良为9%。静冈所产的普通茶占日本全国普通茶总产量的61%。其次是三重、鹿儿岛约占6%。静冈产粗茶占全国粗茶总产量的24%,其次为三重、京都、奈良约占10%左右。可见静冈大量生产面向一般群众的普通茶。从生产总产量来看,日本普通茶的生产约为粗茶产量的六倍。
  锅炒茶是由中国明代陶工传入日本嬉野近郊的。如今日本西北、九州一带还生产锅炒茶。温带性质的红茶主要由鹿儿岛地区生产,其产量约占全国红茶总产量的8%。
  我国南宋淳佑(十三世纪中叶)年间,日本僧荣西将学得的制茶技术带回日本。荣西就学于浙江一圆。由于这里是早茶产地,所以荣西掌握的制茶法是蒸制法。这种将采下的茶叶马上蒸制的“快蒸速培”制茶法,后来成为日本的特技。今天日本普通使用的是宇治派的蒸茶法。除此以外,以佐贺县嬉野茶为代表,佐贺、熊野、长崎等县还生产部分中国式的锅炒饭。比起宇治茶来,锅炒饭的香味略逊一些,但茶叶味道极佳。尽管如此,统治今日日本制茶业的主流仍是宇治茶。
  宇治茶中颜色稍白,茶叶卷曲的亦称玉绿茶。经蒸制后马上将茶叶放进烘炉内,茶叶便出现卷曲。将采下的新茶放置一定时期,堆在一起使其发酵。当茶叶呈黑颜色时,便成了红茶。近年来日本也培育出本国的红茶种树,由西南诸县,特别是鹿儿岛县生产。
  中国出产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兼有绿茶、红茶风味。由于日本不能生产,所以每年都有大量乌龙茶出口日本。
  茶叶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成分是鞣酸。普通茶含鞣酸12-15%,粗茶、红茶含丹宁10%左右。咖啡碱是一种生物碱。末茶含咖啡碱4%。玉露、红茶含3%。普通茶含2-3%。粗茶、砖茶含1%左右。茶叶同时又是一种兴奋剂,医药上利用它作清神、利尿、强心之剂。此外,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可观。
  日本人喝茶的标准为,上等茶一人一勿(约3、75克),水量约五勿(约0。09升)。日本人沏茶一般按三人份沏泡。沏茶水以摄氏55度最为适宜。一份茶叶一般可沏两次茶。第一次沏的茶以味香著称。第二次沏的茶以茶味淳厚著称。只有玉露茶的饮法独特。需先将茶叶浸入冷水中放数小时之后再沏。据说这样一来,茶叶中的苦味便可消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