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欢迎大家来坐坐,聊聊
个人资料
悟空孙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我所理解的“中庸之道”

(2018-12-20 10:06:57) 下一个

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理念,其实只要换一个角度,就是全然一新的面貌。对于传统文化理解的差异,一是我们认知的局限所致,二是我们文化本身缺乏逻辑思辨,只有其然而无其所以然。

什么是中庸之道?部分人错误的把中庸作为一种处世哲学和道德标准,而自身又缺乏智慧,就容易蜕变成圆滑世故,首鼠两端的见风使舵与狡诈。

我个人认为,中庸是对一种状态的描述,而非具体的行为。行为可以不拘泥于任何的形式,不执着。我曾经把中庸比喻为正态分布曲线(见正态分布的启示):两头小,中间大。正态分布是自然界的一个现象,因为大多数的自然状态(比如人类的智商)都呈现或至少接近正态分布,那么正态分布(中庸)就是一个自然之“道”。

中庸是个好东西,孔夫子是对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一个社会达到了中庸的境界,这个社会就和谐稳定,万物兴旺了。可是,问题在于,如何让一个社会达到中庸呢?

我赞同一句话:“道” 体现在如何运用“术”之上。中庸为道,如果达到中庸的“术” 偏了,那中庸就是一句空话。

纵观中国历史,虽然中庸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但是为弘扬儒学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偏离了“道”,以至于之后的几千年中国离世界文明的潮流越来越远,直到今天,罢黜一切思想,独尊共产主义,宁要……不要,凡是……,大一统,二分法,定于一尊,中庸无从谈起。

其实,当初孔夫子开出的方子就有些毛病:“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夫子觉得,达到中庸的关键在于每一个个人都要不偏不倚,连喜怒哀乐都要加到好处,凡做到中庸的,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

难怪,孔子自己都感叹:“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鲁迅更是一针见血:“行中庸的人民,其实是颇不免于过激的”——越是去其两端,剩下的只能是一个没有依靠的立柱,一阵风来,就轰然偏倒一方了。

中庸绝不是时时刻刻的不偏不倚中规中矩,连喜怒哀乐都要恰到好处。中庸更不是拒绝所有的执着,不是拒绝对“正统”的偏离。宗萨仁波切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手里有根刺,你需要另一根刺才能把这根刺挑出来。这根刺就是暂时的工具和途径。

可惜的是,中国社会历来都如钟摆一样,在两个极端不停的摇摆着。不要因为我们老祖宗发明了中庸之道,就觉得我们整个民族国家就自然而然的走在中庸的康庄大道上,那是美好的一厢情愿,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远非这样。太遥远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血腥就不说了,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无一不是如此。就说眼前的改革开放,为打破闭关锁国与世界文明接轨,原本是天道,“白猫黑猫”也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罢,都是为实现最终稳定圆融的社会而实行的一个“术”,虽然也偏激,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未免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然而,我们没有在运动中掌握天道,猫论变成了一把万能钥匙,无所不用其极,这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官倒与腐败和一切向钱看的恶果。“猫论”本来是用来挑手里那根刺的临时工具,可是当一部分人(主要是官二代们)已富起来的时候,仍然坚持猫论,那就是继续拿着另一根刺往肉里扎,直到鲜血淋淋。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人口。解放初期,适当的鼓励生育有助于国家建设,但生的越多越光荣,人多好办事,且容不得不同意见的马寅初,结果人口爆炸又不得不实施严格残酷的计划生育。可悲的是,计划生育没有在动态的环境下做及时的调整,以至于今天面临严重的人口老化与生育率下降,临时抱佛脚又突然鼓励二胎。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例子不甚枚举。政府人为的干预经济,国家财政干预股市,干预房地产都是极端的错误行为。

归根到底,我们的领导层从来没有掌握一个稳定平和的天道,总是摸着石头过河,经济上从苏联的计划经济到陈云的鸟笼经济,又转向江泽民的闷声发大财,如今又是“开启新篇章”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政治上,一朝天子一朝思想,猫论,三块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云里雾里转圈圈。

改革走到今天,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GDP作为首要指标定成败的方针之下,环境生态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社会整体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假货横行,为竞争不择手段,践踏知识产权,破坏双边协议,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严重受损,恐怕没有哪个大国像中国一样没有一个真正的战略伙伴和盟友。一带一路,恐怕不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说的好听是互惠互利,说的不好听就是窥视他国的资源。

别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血腥的原始积累,没有为市场的殖民扩张,去问问底层的农民工,被迫卖血的贫困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矽肺病患者,富士康跳楼自杀的工人,被驱赶的低端人口……

中国社会其实在江、胡时代有可能走向一个长期稳定平稳发展的道路的,但一系列的权利争斗与战略上的失策,造成了今天全面的倒退,原因之一就是,如果一个政体缺乏对非正统的异端的容忍,缺乏对最高权力的制衡,就无法保证正态分布两端的对称,而“正态”之所以能“正”,正是由于这种形态包容了左右两个极端,两个极端的相互制约,才保证了整体的平稳。

很难想像,一个对思想和言论高度控制,宪法说改就改,只允许一个声音一种信仰一切都要定于一尊的国家,能在短时期内整体实力超过美国,更何况引领文明的潮流呢。当然,集权也并非一无是处,当下西方国家的经济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不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但是,民主与市场经济仍然是当今世界文明的主流。

当然,在全球化的世界里,美国也在衰退。人类文明共进退。如果说权力精英缺乏哲学视野,不懂全球化本质,国家战略短视,调控手段贫乏,政治,经济,体制,文化上出现一系列与时代挑战不相适应的政策,这样的问题不应该仅仅是美国的现状。

把中庸看成是一种稳定的状态,美国社会虽然也危机四伏,但是它更接近一个稳定的正态分布。美国有严重的毒品泛滥枪支泛滥居高不下的犯罪率经济也面临挑战,同时美国也有高度文明各种流派的思想艺术与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看不见的手仍然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中国没有严重的枪支犯罪不代表中国社会稳定。如果中国和美国一样不控枪,恐怕遍地都是陈胜吴广了。至少,美国不控制个人思想,不控制个人言论,而中国一旦不加以控制,就不仅仅是fake news的问题了。当然这不是说防火墙合理,油管推特都该遮蔽。再有,假如明天川普被暗杀,美国社会不会有什么动荡,政府会平稳运作,而谁敢预测一旦习近平遭到暗杀中国会是一个什么状况呢?美国再来一次次贷危机也不会有太大的社会动荡,而中国一旦遭遇经济危机或股市房市的危机,社会的不稳定将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

西方社会没有把中庸挂在嘴边作为他们文化的精髓,但是不代表西方人拒绝中庸。其实远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中庸、中道的思想。潘季里特《祈祷诗》和毕达哥拉斯的《金言》中都表达过“无过不及,庸言致祥”、 “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亚里士多德更是将中庸思想系统化,他认为,中道是极善极美,任何事情只有做到中庸才是正确的。

当代西方国家或许比我们更处于一种中庸的状态,在纽约或伦敦街头,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丑陋和最肮脏的东西,你同时也能感受到世界上最美丽最高尚的风光。在政治层面,中国的政治倾向于非黑即白,大是大非,甚至你死我活;西方的政治较少纠结于意识形态上的“主义”、“道路”,而比较注重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制约。不同的党派,分开看都是走极端,但是和在一起相互制约就是中庸。西方现代民主制度就是防止两极极端倾向,达到中庸,确保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平衡发展。自然界的形态,人为干预越少的,越呈现出正态的分布,越稳定,越中庸。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好于“人”治。

不错,任何带有固定价值方向的东西,都很可能成为唯意识形态——平心而论,中美哪个国家更强调意识形态,哪个国家更死死守住一个僵化的价值观?执政党让全社会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实正是这种唯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

由于中庸是对状态的描述,所以将中庸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是错误的。中庸应该是一种境界,一种在平和的心态下,以包容的理念达到的自然状态。那么对于个人修行而言,每一个人在包容的前提下,可以尽量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渐的达到由内向外的平和与一致。当然,这不代表思想的僵化和局限,思想可以没有疆界没有桎梏,但是不要轻易的下结论。

国家兴亡也好,文明潮流的走向也罢,都是天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昌久必衰,衰久必昌,这都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圣经上说:万事皆有时,生有时,死有时;种有时,收有时;哭有时,笑有时;爱有时,憎有时;战有时,和有时……。

西方文明不可能万寿无疆,东方文明也不可能永远沉睡,再牛逼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巴比伦文明都一蹶不振甚至消亡了。但是,眼下世界文明的主体无疑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华文明的确开始觉醒了,但中华文明要真正崛起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文明的潮流,恐怕目前预言为时过早。只是希望,在历史潮流转向中华文明之时,当今政权不要逆历史潮流而行,扼杀思想,奴化民众,打击不同言论无论如何不是历史的潮流,也有悖于现代文明。当然,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这是我又一个挨砖头的谬论。

在历史的大格局之下,中国的崛起是必然,只是目前做任何时间上的预言尚为时过早。事实上,二战结束之后到1949年,文明的潮流给了中国人一个绝好的机会,可惜的是,我们内部自己人打自己人,自己人折腾自己人,白白葬送了一次上天的礼物。如今的高速发展绝不是我们在故纸堆里找到了什么老祖宗的法宝,而是主动学习西方,向文明敞开大门的结果。如果说是中庸让中国崛起,那这里面有两个逻辑漏洞:1. 中国人不是现在才了解中庸,更不是现在才遵循中庸。相反,自宋代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与世界文明渐行渐远。如果中庸是崛起的法宝,中国人应该一直引领世界文明的潮流才对。2. 如果中庸如此强大,传统文化如此包容,向太极一样以柔克刚,那中华文明何以在数次外族入侵之时如此不堪一击?或许,我们在行为上中规中矩,对“蛮夷”听之任之,然而在思想上,却始终顽固的拒绝,“勿师西法”、“勿离经叛道”、“勿上下易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搞西方资产阶级那一套”,固步自封是一种偏激。

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对宇宙无序无常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想预测遥远的未来基本没有可能。我们充其量只能看清眼前的状态或模糊的预感到我们有生之年可能会出现的状况,这个时间跨度最多也就五十年。那么50年里中国会发生什么?有一点我是敢肯定的,中国要在50年内整体实力超越美国没有可能。这期间,中国人应该做的不是崇拜传统文化的图腾,而是老老实实的全方位的向先进文明取经,而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我对于人类文明的整体走向并不乐观,与其期盼中国何时赶英超美,不如思考人类如何延缓下一次的全球性的战争。因为,当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的时候,战争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天道的一个部分。再者,小到一个黑社会,大到民族与文明,霸主地位的更替从来都没有在和平的状态下平稳过渡的。任何一个取代美国霸主地位的企图对世界和平都是潜在的危机。

最后,画蛇添足说一说哲学。尼采说,上帝已死。霍金说,哲学已亡。如果用哲学上的推断来论证经济规律或文明潮流,无疑和用圣经来证明哪一天人类末日来临一样的荒诞而经不起推敲。哲学已死,此话虽然绝对了些,但是哲学在当今社会日渐式微,试图用哲学上的完美来替代事实令人怀疑。探讨社会的发展,不如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科学的发展来衡量可靠。哲学就让它安静的冬眠,或是留在大学的课堂里吧。用哲学似是而非的概念绕来绕去,最后就变成语言的游戏,变成拧麻花,变成弯弯绕……。

传统意义下的哲学已逐渐成为人类思维的累赘,哲学的讨论已无新意,不过是在做一些语言、语义、语句等等的分析游戏,哲学的辩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已无足轻重了。难怪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都说:“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2)
评论
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太长了,
宜精简,在此是为中庸。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中庸原意应是不带偏见、不受情绪起伏影响地来看待事物,差不多就同于理性。但是渐渐中庸演变为处世之道和认识方法,追求完美、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而实际上连孔老夫子也承认是做不到的,就是我前面说的“承载太多”之故。理性是必要的,但不能涵盖整个方法论。康德说,没有超出经验的纯粹理性。也就是说理性本身就建立在感受基础上。

如果中庸地来看待这个已经异化的“中庸之道”,就会发现它要追求的极致完美其实已经偏离了中庸。毕凡说得好,中庸只能在动态平衡中。没有绝对的不偏,只有相对的平衡。
回复 悄悄话 我认为的中庸之道指的是凡事适可而止,因为过犹不及,但是那个中间的度在哪里,是最难拿捏的。

-----------

Easy to say than to do, so practice is very important .
回复 悄悄话 就一精神象征,没权没职,与世界没有任何(厉害)关系,要什么保镖,浪费钱。

--------------

Easy to say than to do.
毕凡 回复 悄悄话 中庸是由动态平衡达到的,孔夫子在他那个时代没有能力想到这一点。另外一点是,创新是极端的,但长期里,创新带来更高层次的平衡。
漂亮姑娘 回复 悄悄话 我认为的中庸之道指的是凡事适可而止,因为过犹不及,但是那个中间的度在哪里,是最难拿捏的。
beaglegirl 回复 悄悄话 传统的中庸普遍被理解为个人处事之道不要极端。楼主立意于中庸是对状态的描述,客观的现实或者主观的心态精神。
我的理解是“度”:做人做事的恰到好处(和不极端有交叉,但不仅是温和,还要看效果),小到一言一行,中到治理国家,大到理解宇宙和宗教。
比如对待正常人不应该极端,但是对待流氓必须震慑,这样才算适度。当国家经济强大百姓衣食无忧,需要多照顾弱势;反之经济下滑时,应该鼓励多劳多得,惩罚好吃懒做。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中庸是指自我修为的状态,这里有些让它承载太多了。

可以把中庸看成是温和理性,看问题不受情绪起伏影响。我觉得这方面华人是有优势的,倒不是说中庸之道对接受现代教育的华人真有多大影响。华人与西人相比常常更温和,若与黑人相比差别更明显。这种温和理性似乎刻画在我们基因中,可能与长期的农耕社会自给自足以及多样化的食性有关。

中庸在变革时代还有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往往被视为缺点,但在探求真实、完善自我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
秋影如画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悟空孙' 的评论 : 现实中的政治其实更重要,能改变那么多人的命运,我是从自己的经历和孙文那里明白了这一点,经济都在其次。可现实无法用理论来指导,最多也只是马基雅维利式的理论还能派上用场。我觉着中国还远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根基,各种新旧思潮和力量角逐在一起,未来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
悟空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秋影如画' 的评论 :

同意。我也不认同哲学已死。我想表达的是,哲学已经不处于科学(物理)之父的地位了,用哲学上的完美去指导现实(政治和经济)不是一个靠谱的方法。
秋影如画 回复 悄悄话 只要人无法摆脱死亡,上帝和哲学就会存在,除非人本身走到了尽头。科学独尊,其实是危险和不理性的,也不符合你的正态分布曲线,二战后期的哲学就曾经探讨过欧洲科学的危机,其实那种批判性的反思今天也并未失去意义。世界决非是仅仅能用科学进行肢解和索取资源的外部世界,科学也只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很多事不能以成败论,哲学有自身的问题,科学又何尝不是如此,都活着相互批判和借鉴才好。如果哲学驱逐了上帝,科学又驱逐了哲学,人最后的结果也并非会更好些。其实我一直搞不明白中华民族为何总想着要超越别人,要走到世界的前面需要的不只是钱和商品,该多琢磨一下该给这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些什么。中庸是对状态的描述,非常好的观点。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有宪法,bibl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