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旧体诗入门手册

(2008-02-13 12:15:36) 下一个

我也写个浅论旧体诗的简明手册,可以随时补充。


按古音,汉字的读音分为平上去入,平分为阴平阳平,对应于现在的一声二声,上去是三声四声。入呢,入派三声,是一个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的读法,不过还保留在方言之中。阴平阳平属于平部,上去入属于仄部。由于古音和现在的音不一样,如果要严格地按古音做诗,就要查一下平水韵。

旧体诗分为古诗或古风和近体诗(律诗绝句),以唐朝作为时间的划分点。唐朝以前,近体诗还没有成熟,所以诗歌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要求。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平尾三仄尾,比方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云霓明灭或可睹”。而唐朝以后,近体诗一般都是符合固定的格式,称之为近体诗的入韵式。关于平水韵和入韵式,可以到我家的藏经阁去查。

那位客官说了,你举的例子不好,都是唐朝李白的诗,那时律诗不是都已经成熟了,为什么他还违背格律呢?呵呵,李白一生很少写律诗,诗歌随意舒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桀骜不驯。这也就是为什么学律诗要向杜甫去学的原因。下面是杜甫最受人推崇最精准的一首七言律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他所采用的入韵式是首句仄起入平韵式。所谓平起仄起就是第一句第二字是平或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呵呵,那位客官说急和白都错了。没办法,按平水韵他就对了。顺便提一下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分为首颔颈尾四联,按逻辑就是起承转合,中间两联是两个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杜甫的登高又是工对,首联也对得相当好,而且还有句中对,而且诗境意象,顿挫的情韵都很到位,难怪胡应麟称之为精光万丈,古今七律之冠。

近体诗还有个讲究,就是要避免“上尾”(音赏),即律诗的出句句脚最好四声递用。首句入韵的,四个出句的句脚平上去入俱全,首句不入韵的,上去入俱全。要避开相邻两联的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据王力教授考据,“老节渐于律诗细”的杜老,多数律诗的出句句脚上去入俱全。例如,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上),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入),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去),潦倒新停浊酒杯。 

毛泽东的近体诗很讲究声律,他的多数律诗的出句韵脚,四声交递,请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平),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去),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岩暖(上),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入),三军过后尽开颜。

律诗的出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这是最理想的句式。最低限度也应该避免邻近两联出句句脚声调相同,否则就是“上尾”。邻近的两个出句句脚声调相同,是小病;三个相同,是大病;如果四个相同,或首句入韵,其余三个出句句脚声调都相同,就是最严重的“上尾”。唐人有这个讲究,但后来一般人也不大注意这个问题。另外,注意“雪”字是入声,最著名的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整首诗都是入声结尾,读起来短促凄清,更加显示出诗人孤独沉痛的心怀。

说了这么多,还做不做诗了?呵呵,我想我们做诗可以先不要考虑这么多,先表达好自己的意思,压上韵再说。我们是向李白学的律诗。:) 如果有兴趣,再精进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