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袅袅

梦自蝉声起,诗从岁月凝。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观祈雨】--- 李约

(2007-01-04 19:22:44) 下一个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通平仄仄平。平平通仄通平仄,平仄平平通仄平。

【咽】声塞,指乐器受潮音阻

【作者小传】
李约(751─810年),字存博,□公勉之子,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
朴实,感情沉郁。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该诗将
久旱(以致‘桑条无叶土生烟’)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
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给人印
象深刻。
生于中唐,其时格律看来尚未严谨。二三句失粘。
【译诗ZT】
桑枝上没有绿叶土地也干的冒烟,人们吹奏着萧管在水庙前求雨。
那些富贵人家却在观看歌舞,还惟恐春天的阴雨弄哑了管弦。
【评析ZT】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
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殖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
‘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龙潭》)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
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象‘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秋菱: 瞎编了一个‘苦夏’,首句找不到合适的物象。朋友推荐此绝。从来没听说过李约,果然‘桑条无叶’高明!我只想到桑田,象征‘希望’。插个队,本周就学它了。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1278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