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念音诗朗诵会

(2007-02-06 11:54:50) 下一个

作者:卷毛虎

上个周末在一个生日晚会上我朗诵了一首舒婷的诗《致橡树》。我有多久没有朗诵了?又有多久没有欣赏过高水平的音乐朗诵会了?

想想那真是一段幸福的日子,从 1997 年初到 2001 年末。从 “ 呼唤诗神 ” 到 “ 唐宋名篇 ” ,追随着丁建华、乔榛两位老师,我在音乐和诗歌里陶醉。

“ 呼唤诗神音诗朗诵会 ” 于 1997 年 1 月在北京音乐厅拉开了配乐诗朗诵这一艺术形式走近北京市民的序幕。

“ 你 冷么?在地上盖着厚厚的白雪,远离人世,在这寒冷阴郁的坟墓里。 ” 我深深地被丁建华老师朗诵的《忆》吸引和打动了。再早几年我只是喜欢丁建华老师的声音,特别是她为《希茜公主》的配音。而在 1997 年初的冬天里,在北京音乐厅的舞台上我第一次看到丁建华老师本人,看到她动情的眼泪,看到她朗诵时迸发出的激情。那晚丁老师还与乔榛老师合作了《简爱》的配音和《老人与海》的朗诵。原来语言的表达是可以这么美的。

同年 2 月一代伟人邓小平永远地离去了。 4 月份还是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献给邓小平的音诗朗诵会。丁建华乔榛朗诵了整台晚会的点睛之作《在大海中永生》,以施光南的《多情的土地》改编的交响乐与之相配。从 “ 骨灰洒大海,鲜花送伟人 ” 到 “ 敢向时代潮头力,沧海一粟也永恒 ” 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和现场的每个人不仅沉浸在对伟人的怀念中,也暗暗佩服着丁老师和乔老师的敬业与投入,他们是唯一把稿子背下来的一对表演者。演出结束后,我仍然不能抑制激动的心情,不禁到后台表达对二位老师的敬意,丁老师自豪地说 “ 而且一个词儿也没改!(我先说她一次也没出错) ”

1998 年,北京音乐厅又推出了 “ 舒婷作品音乐朗诵会 ” ,丁建华老师的《致橡树》成了我以后的保留节目。对了,当时在公司举办的与香港回归有关的文艺演出中,我也朗诵了《在大海中永生》片断,但究竟不能无论什么场合都去朗诵 “ 骨灰洒大海 ” 吧。

看过几场演出后,我留意到一曲结束后会有观众为喜欢的演员鲜花,当然收获最丰的要算濮存新老师了,我也觉得他很好,授之无愧。不过,丁建华老师那么出色怎么花花不多呀?对,下次我去给丁老师献花。

机会来了,接着每年 5 月 31 日北京音乐厅都搞 “ 为了希望工程义演 ” ,丁老师也来朗诵,我特别订了比较前排的位子,捧了玫瑰和百合献给丁老师。一曲终了我抱着花走向舞台,丁老师真可爱,别的的演员接过花后一般是和献花人握手,丁老师给我敬了好几个礼!

到了 1999 年,北京音乐厅有了更好的创意,那就是推出“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出地点换到了新装修的中山音乐堂。姚锡娟老师的《春江花月夜》、濮存新老师的《将进酒》、吕中老师的《声声慢》堪称经典,而孙道临老先生的《琵琶行》以及丁建华、乔榛二位老师的《长恨歌》更是经典中的经典。不仅是诗歌朗诵本身,《琵琶行》和《长恨歌》的配乐也格外贴切又有韵味,吴玉霞老师的琵琶伴奏为作品的表现增色不少。这台节目在北京连演十场,也在全国各大城市受到欢迎。

那段日子真是一想就高兴啊!精神食量极大丰富,时常坐在音乐厅里聆听经典,散场后漫步在中山公园,实在惬意!

怎么那么快就迎来了最后一次这样的享受。那是 2001 年 12 月吧,我和爸爸、姐姐到中山音乐堂欣赏音乐朗诵会。最出彩的一个是姚锡娟老师朗诵的《最后一课》,很多人都感动得流眼泪呢。那天丁老师的节目是《疯狂的石榴树》。

后来北京音乐厅就不再有这样的演出了,加上 2002 年底我自己也留学瑞士,国内是不是还有这样高雅艺术的演出也不得而知。这两年央视都搞了《新年新诗会》,可也许因为不是亲临现场欣赏的,总觉得还是不太过瘾。

真想念那些与音乐、诗歌相伴的夜晚,想念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更想念丁建华老师和乔榛老师。愿他们一切都好!

2006-3-25
http://blog.sina.com.cn/m/jianying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