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场老手的圣人---戏说孔子

(2010-03-17 14:02:13) 下一个
情场老手的圣人---戏说孔子

Henry Song

2010.3.17

 

最近国内出了个大片,<<孔子>>,本来是要抗衡美国大片<<阿凡达>>,结果票房很惨.看过的人,大多骂上当.其实这些人之所以失望,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动脑筋,顺着导演的思路,把电影当作历史记事片或是教育片去看了.真正明白的人,是会把它当作喜剧搞笑片的.为什么呢?单说一条吧.你没看演员表里演孔子的是谁吗?周润发--那是驰名海内外的美男子,长得那叫一个英俊潇洒啊!可孔子呢?

 

我们今天对孔子的了解,关于他的学说是来自四书五经,而关于他本人,则主要来自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中是怎么描述孔子的呢?“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意思就是, 孔子生来脑袋长得就象一个漏斗似的,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得了个外号叫孔丘.

 

而下面的描写则更是神形兼备了: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孔子长得额头象唐尧,脖颈象皋陶,肩膀象子产,可是腰下面比禹短了三寸,一幅失神落魄的样子,象只没了家的狗.

 

唐尧,皋陶,子产,大禹,都是中国远古的先贤.说孔子的腰下面比大禹短了三寸,让人难免怀疑这腰下到底指的是什么,可能是说他腿短,也可能是说其他,而能得出如此精确的三寸的差别,则更是让人啧啧称奇,不知道是怎么量出来的.但不管怎样,一个人长成诸多先贤的拼盘,听起来总觉得有些不伦不类.走在外面,应该是有碍观瞻,寒碜得够级别了.这样的人,让一个美男子周润发去演,光凭这一点,你就可以知道,这部电影有故意拔高英雄人物的嫌疑,思路与从前中国人拍的抗日电影如出一辙,你说这样的影片,能不搞笑吗!

 

从前中国人拍的抗日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之类,为了衬托我中国人民之英武伟大,日本鬼子只要一出场,各个都显得神情猥琐,行事愚蠢有如小丑,只有被我英勇的八路军武工队当猴子耍的份,看了着实给中国人长威风.可仔细去想,这么弱智的日本人,怎么却能霸占了中国八年之久,要不是美国人送了他们两颗原子弹的大礼,让中国人跟着占了便宜,中国人还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出头?所以这种电影虽然演得严肃认真,但其实只能当做搞笑片去看,否则真要计较起来,岂不会得出中国人比人家更弱智的结论?正面教育没做成反到灭了自己的志气.当然,这种念头在当年是千万不能有的,除非你活得不耐烦了,想要搬家到监狱里去混.

 

说起孔子,对他稍有了解的人,肯定都会知道他的这句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差不多算是圣人对自己一生的归纳总结了.

 

年轻时读这句话,我总是忍不住以小人之心度圣人之生平.纳闷:圣人的纪年,都是以十为单位的,为什么惟独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却用了十五年?那多出的五年,到底都做什么去了? 以我小人之见,我觉得应该是用在泡妞娶妻生孩子了.但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于圣人与女人这样的议题,一向忌讳莫如深.所以,我这种想法,尽管合乎情理,但肯定会遭到圣人信徒门斥为不敬.

 

而这部电影虽然很烂,却意外地为我的想法做了侧面的佐证.

 

电影中有一段“子见南子”,让孔子和一个漂亮女人玩了一段暧昧.虽然这不过是导演为了制造票房的噱头,结局也很老套地弄了个“发乎情,止于礼”,但至少让人重新认识到,孔子也是个男人,见到漂亮女人,也难免会心旌乱摇,芳心乱颤的.

 

不过这让孔子的后代们非常地愤怒,电影还未及公演,就发了一篇声讨的申明.按他们的逻辑,他们家的祖宗是圣人,既然是圣人,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怎么可以把男女之事往圣人身上扯!这简直就是亵渎圣明啊,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话让人听着,就非常莫名其妙了.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瞪大了眼睛信誓旦旦地声称孔子与女人不曾有过瓜葛,甚至他不只是短了三寸,而是根本就没有,所以不可能有心去碰女人,而惟独孔子的后代不能讲.因为,如果孔子一生中不曾有过男女之事,那他们这些后代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他们都象基督似地由圣灵怀孕,或是象孙猴子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或者他们这些所谓的后代,根本就全是千年山寨?

 

其实,孔子远没有后来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一天到晚绷着一张神圣的面孔对人说教,这都是董仲叔独尊儒术之后,才把孔子弄得越来越不象人样,道德上,成了圣王,生活上,成了太监.

 

相反,孔子是一个非常豁达,开朗,谦虚而有幽默感的男人.不然一生奔波,四处碰壁,郁郁不得志,还不早就气结身亡,怎会活到七十多岁的高寿.要知道,在那个人均年龄不过三十的年代,孔子的寿命如果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的话,怎么着也应该相当于今天的两百岁左右!

 

就拿上面提到的,孔子被人讥笑为丧家之犬的例子.今天要是换了任何人被别人说成这样,以中国人的死要面子,有几个不抄起家伙非得去找对方说个明白,拼个你死我活?可孔子听人家这么说,是怎样反应的呢? <<孔子世家>>有记载: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意思就是说,孔子在听完自己的弟子子贡秉实叙述了别人对他的描述后,欣然笑道,我长得怎么敢和那些先贤相提并论呢,但把我比成一只没了家的狗,真是太形象了!太形象了!

 

你说,一个人要是没有非比寻常的幽默与豁达宽阔的胸怀,能对别人的如此讥损不以为意,甚至还欣欣然大为首肯吗?

 

所以,孔子长得虽丑,但大度而幽默,招女人喜欢,就一点也不奇怪了.更何况孔子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会讲话的男人,他一张口,你只有被侃得七荤八素的份.<<论语>>是什么?就是孔子的学生记录下来的他平时说的话.一本谈话录,就把中国人迷迷糊糊地忽悠了几千年,甚至连周边的国家都被一起忽悠出个所谓儒家文化圈来,以这样的本事,用来忽悠些小女生,岂不是易如反掌!

 

其实孔子对自己忽悠女人的能力,也确实是相当自得的.有他的原话为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

 

这句话,几千年来,一直被解释为,一个人花言巧语,肯定不是个好东西.这实在是对孔子最大的误解.为了得出正确的解读,我们不妨把原文一个字一个字地逐一分析如下:

 

:巧妙,美好

:语言,言词

:导致,致使,与平时大家说“令人感动”之类的令是一个意思

:男女之事,譬如色心,好色

:新鲜,少有,难能可贵,不可多得

:感叹词,类似今天的啊,呵呵,嘿嘿之类

:孔子思想的最高境界

 

直译就是: 巧妙的言词导致色念, 少见啊,.

 

用如今的白话文说得通顺了,就是:能够用甜言蜜语,把女人哄得春心荡漾,这样的男人,真是人才难得啊,能做到这样,就达到我所提倡的“仁”的境界了.(当然,因为中国文言文文法的含糊,这里的男人女人可以互掉,但我更觉得这里应该讲的是男人.女人要让男人春心荡漾,只要搔首弄姿就行了,根本不用费多少口舌,话多了,反而会让男人敬而远之,觉得是个长舌妇.)

 

几千年来所谓的正统解读,真是和孔子的原意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孔子知道自己长得寒碜,不招人待见,想要获得女人的青睐,唯一的本事,就是靠自己的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所以,这句话完全就是孔子对自己情场经验的具体总结,乃赠给天下男人的金玉良言.孔子若不是个泡妞行家,能做出如此精辟的论断吗!

 

至于这“仁”,到底是什么呢?只要你注意看这中文字的结构,就能够为答案找到一些线索了,根本不用去听那些所谓的国学大师们故弄玄虚.“仁”,就是“二人”,说白了,就是一男一女.所以,孔子的“仁”讲得就是男女关系.什么样的关系呢?孔子又说了: “仁者爱人”.这关系就是爱,男人要爱女人,女人要爱男人.这与他的“修身齐家平天下”逐次递进的道理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人要想治理天下,先要能治理好自己的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呢,就得先从个人的修养入手.怎样才算做到了自我修养呢?就是要懂得男女之爱.这就又回到“巧言令色”了.就是,作为男人,首先要学会甜言蜜语哄自己的女人.你想想,你在家里把自己的老婆哄得开心了,那家能不和谐吗?家和谐了,社会能不安宁吗?社会安宁,不就天下太平了!所以,孔子编<<诗经>>,第一篇就是<<关雎>>,讲的是男欢女爱,那是非常有用心的,立意还是为了具体地表现什么是“仁”. 研究孔子,不理解这一点,无异于盲人摸象,必会南辕北辙.

 

中国几千来,一直把孔子塑造成一个不近女色,讳谈男女,说话做事,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以为非其如此,不能彰显圣人的君子风范,真是何等的谬误,冤枉圣人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