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天空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爱的炮灰——《追风筝的人》读后感-ZT

(2008-07-10 16:47:54) 下一个

爱的炮灰——《追风筝的人》读后感---by 武志红



对于总是在奉献的羔羊,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推动它走向这样一个结局:彻底为自己献身。否则,便只有我们为它献身,因为它此前的奉献是如此之重,我们已无法承担。
  
所以,在小说、电影和电视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局面——勇于献身者,最后的结局常是彻底献身。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

  
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因而,钱钟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就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在胡塞尼的这部小说中,高潮一个接一个,但不管情节多么令人震惊,它们似乎都是可信的,因为伴随着的细致的心理描写会令你感觉到这一切的发生仿佛都是必然。

  
例如,小说末尾的一个高潮——
11岁的索拉博的自杀,看似离奇,但假若你沉到索拉博的世界里,站在他的角度上,想象你便是他,那时你会明白,自杀是这个遭受了太多磨难的小男孩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忠诚的爱——你就要甘愿做我的炮灰
  
决定为《追风筝的人》写一篇书评前,我在豆瓣网上读了大量书评,看到了大多数书评都在赞誉哈桑的单纯、忠诚、纯良和正直。

  
或许,许多人会感动于小说第一页的一句话——“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

  
听上去,这是多么忠诚的爱。

  
然而,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却痛苦起来,我讨厌这个句子,以及这个句子中对哈桑这种情感的赞誉。

  
因为,这让我想起最近常在我脑海盘旋的一个词汇——爱的炮灰。有时,我们会甘愿做一个人的炮灰,觉得那样才有爱一个人的感觉;有时,我们会要求别人做自己的炮灰,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确爱自己。

  
当阿米尔——抑或作者——在怀念“哈桑从未拒绝我任何事情”时,其实就是在渴望哈桑做自己的炮灰。

  
阿米尔少年时的确有这样的渴望,他和哈桑有过以下一段对话:

  “我(哈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哈桑的反问令阿米尔尴尬,他宁愿自己没有质疑哈桑的忠诚。然而,哈桑不久后还是做了炮灰。

  
那是阿米尔
12岁哈桑11岁时,他们参加喀布尔的风筝大赛,这个大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飞得更高更漂亮,而是比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
  
这一次,阿米尔的风筝是最后的幸存者,而哈桑也追到了最后一个被割断的蓝风筝。阿米尔无比渴望得到这个风筝,因为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父亲的爱,他认为这个蓝风筝是他打开父亲心扉的一把钥匙。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也想得到这个蓝风筝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党羽鸡奸,这是阿富汗男人最大的羞辱。这时,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

  
于是,哈桑就沦为了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

  
阿米尔明白自己的心理,他知道胆量是一个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他的确在想:
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哈桑知道,阿米尔看到了他被凌辱而未伸出援手,但他还是选择一如既往对阿米尔奉献他自己。

  
所以,当阿米尔栽赃哈桑,造成哈桑偷了他的财物的假象时,他捍卫了阿米尔的荣誉,对阿米尔的爸爸说,这是他干的。

  
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在做阿米尔的炮灰。当时,他被拉辛汗叫回来一起照料阿米尔的豪宅,但塔利班官员看中了这栋豪宅,并要哈桑搬出去,哈桑极力反对,结果他和妻子被塔利班枪杀。

  
做阿米尔的炮灰,这主要还是哈桑自己的选择。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爱一个人,多是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越多,我们对这个人就越在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我甘愿为他去死”。

  
或许,喜爱《追风筝的人》的一些读者会对我这种分析感到愤怒,觉得我并不理解这样一种伟大的情感,但通过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言语,我们会看到,导致这种奉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深的恐惧。
 

他为什么甘愿去做炮灰?
  
当知道了哈桑是自己的弟弟后,阿米尔去了喀布尔,从已成为塔利班官员的阿塞夫的手中将索拉博带回了巴基斯坦,而代价是险些被阿塞夫打死,如若不是索拉博用弹弓将阿塞夫打成独眼龙的话。

  
在巴基斯坦,阿米尔求索拉博跟他一起去美国。索拉博一开始没答应,并说出了他的担忧:“要是你厌倦我怎么办?要是你妻子不喜欢我怎么办?”除了阿米尔,幼小的索拉博已没有其他亲人,这时,他作为一个孩子产生这样的担忧不难理解。

  
不过,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索拉博在替父亲说出他的心声。原来,哈桑之所以做炮灰,为了阿米尔的一个蓝风筝而被凌辱,为了阿米尔的豪宅而和妻子一起被枪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担心阿米尔会厌倦自己,会不喜欢自己。

  
这就很像一些家庭,那些最不受宠的孩子,反而常是最“孝顺”的孩子,他们在成年后为了得到父母的欢心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以至于严重忽略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幸福。

  
绝大多数孩子学会说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而哈桑说出的第一个词汇却是“阿米尔”。这个细节的直观理解是,哈桑将阿米尔视为最亲近的人,象征性的理解则是,阿米尔是哈桑的“心理妈妈”。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获得“心理妈妈”的爱,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哈桑不例外,阿米尔也不例外。阿米尔说出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那么爸爸就是他的“心理妈妈”,为了获得他的爱,阿米尔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并最终不惜将哈桑牺牲。

  
阿米尔渴望哈桑做他的炮灰,哈桑则主动愿意做阿米尔的炮灰。

  
然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值得另一个人做炮灰。

  
因为,奉献者的生命重量会压得接受奉献者喘不过气来,后者会发现,除非他给以同等分量或更多的回报,否则他心中总会有歉疚。

  
或许,亏欠感是我们最不愿意有的一种心理,而如何处理亏欠感便成了左右我们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

  
哈桑是阿米尔的爸爸和仆人阿里——其实她和阿米尔的爸爸也是自幼一起长大,也是情同手足的妻子偷情而来的私生子,他无法公开承认哈桑是自己的儿子,这令他心怀歉疚。为了弥补这种歉疚,他的办法是用他的财富和力量慷慨补偿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对此,拉辛汗形容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这是少数人处理歉疚的办法,尽管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这仍然称得上是勇者的道路,而更多人的办法是阿米尔的道路——贬低或逃避自己亏欠的人。

  
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凌辱时,阿米尔一时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取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对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阿米尔是普什图族人,很多普什图族人对哈扎拉族人有歧视)”,这就是贬低。通过贬低奉献者的生命价值,接受奉献者的愧疚感降低了。

  
这种贬低心理是很常见的,我们既可以在文艺作品中,也可以在自己生活中发现这样的故事——那些只付出不索取的人,他们很少会得到接受他们帮助的人的尊敬,甚至一些人对恩人的仇恨胜于对其他所有人的仇恨。

  
有些人的愧疚感会彻底丧失,于是一切人均被他们贬低为炮灰。阿塞夫便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底线地凌辱一切弱者,因为他的世界中只有他一个人是人,其他人都不存在。

  
阿米尔知道,自己身上有阿塞夫的影子,所以他梦见阿塞夫对他说:你和哈桑吃一个人的奶长大,但你和我是兄弟。

  
不过,阿米尔毕竟不是阿塞夫,他无法逃脱愧疚感的折磨,这种愧疚感显示他仍然是一个有良心的人。

 

“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
  
可惜,除了贬低外,阿米尔还选择了逃避。因无法面对哈桑,他栽赃哈桑偷了他的钱财和手表,而终于导致哈桑离开他的家。

  
但他越贬低、越逃避,他的歉疚感就越重。因为这歉疚感不在别处,恰恰在他心中。

  
所以,他最后又回到喀布尔,要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救出阿富汗。

   
所以,当阿塞夫将他打得死去活来时,他哈哈大笑。

  
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罪人,因而渴望被惩罚。他曾渴望被哈桑惩罚,但哈桑只会继续付出,而不会表达愤怒。但他终于在阿塞夫这里得到他渴望已久的惩罚。于是,当肋骨一根接一根被阿塞夫打断时,当上唇被打裂,其位置和哈桑的兔唇一样时,他心里畅快至极,并感慨:

  
我体无完肤,但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我大笑。

  
回到巴基斯坦后,阿米尔终于令索拉博放下疑虑,答应和他去美国,而阿米尔说“我保证”。

  
但是,当发现困难重重后,阿米尔一时忘记了“我保证”这句话,想劝索拉博留在巴基斯坦的孤儿院一段时间,这时他忘了,进入孤儿院后的那段历史是索拉博最不堪回首的日子。

  
于是,不愿意再重温噩梦的索拉博选择了自杀。此后,尽管被救了回来,但他却陷入了奇特的自闭状态。

  
命运先使得阿里成为阿米尔父亲的炮灰,命运又使得哈桑成了阿米尔的炮灰,这双重的罪恶加在一起,使得阿米尔终于得以报应。内疚是他的报应,被阿塞夫打成兔唇是他的报应,他的妻子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却无法怀孕也是报应。

  
现在,作为轮回的一部分,阿米尔必须去做索拉博的炮灰,他必须以哈桑对待他的态度对待索拉博,才可能使得索拉博一点点地走出自闭,那时才意味着阿米尔的终极获救。

  
胡塞尼的这部小说对情感的描绘如此深刻而真切,令我不由怀疑,这是一部自传。

  
这部小说的情感之真实,在我读过的小说中,我感觉只有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可以媲美,而《情人》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自传小说,《挪威的森林》则被人怀疑是村上春树的真实经历。

  
不过,我将《追风筝的人》列为第一流的小说之列,不仅仅是因为它具备“情感的真实”,也是因为这部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

  
前面提到,这部小说的高潮一个接一个,不断冲击读者的心灵。但用心的读者会发现,每一个高潮出现之前,作者都已经用隐喻和暗示的手法,预示了这些高潮的出现。

  
并且,除了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外,小说的情境描写也别具一格,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具有鲜明的个人化,仔细阅读的时候,你可以感到好像一直是在以阿米尔的视角在看待这个世界。

  
此外,胡塞尼的笔触既细腻,又有洞烛人性后而产生的沉混有力感。

  
令人惊讶的是,这是胡塞尼的处女作。第一部出版的小说便如此优秀,胡塞尼是如何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可能是自传的特殊原因外,在自序中,胡塞尼的一句话还给出了另一个答案——“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

  
据我所知,这是第一流的小说家、导演和艺术家的共同特点。譬如日本动画之王宫崎俊便说过有同样意思的话:
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5)
评论
无去来处 回复 悄悄话 如果贴在豆瓣上,有剧透是要提前标注出来的,下次注意啊~

好在我看完了,花了两个半小时看的中译本,值得再次好好看一遍。
jwayne_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明亮的评论: that's what i hope i can do. i might end up forgiving more than once, which is a weakness.
jwayne_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美好时光的评论: i see. thanks. my vocabulary is going up :) i agree with you. i think there is a reason for americans to like this, not much real pain ...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哈哈,美好时光,你点评的太逗了,我只知道这是畅销书的特点,一般都是这种类型的。这本大概又加上是敏感地区,就很受欢迎了。我要是看一半觉得太苦,我也就知苦而退了。:)
美好时光 回复 悄悄话 不是说太血腥,而是说情节太正确,太主流。当然是我个人觉得的,尤其是后来揭露那谁是那谁的弟弟,简直让人看了想撞墙。仿佛不加这么一段,不足以煽出读者的眼泪,也不足以揭露人生的深刻哲学似的。你们不用听我的,我口味比较偏,不喜欢这种苦大仇深的人生矛盾。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kalliroi,wxc把那段代码过滤了。那句话要加在img 后面,src前面,呵呵,希望你能看明白。实在不行就用拉长的方法,应该可以的。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美好时光,我已经开始在读这本狗血书啦。
jwayne_1. 呵呵,你也够坚决的。
南山松,好几天没看见你啦,回来了。:)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kalliroi, 谢谢你。关于图片是这样的,我的也会自动缩小,但如果在html版本上,加上下面的语句,style="WIDTH: 713px; HEIGHT: 537px" height="537" width="713" 就可以了。具体的例子比如:
你可以找一个我有图片的文章,右键按看Page Source,就会看到这种例子。另外一种简单的方法,在你贴了图片以后,稍微把它左右上下拉长一点点儿,就可以了。你试试看。:)

kalliroi 回复 悄悄话 你好明亮,看了你的许多文章,喜欢你的文章和图片。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你的图片是怎么上传到这里的?我找个了可以外联的相册,不过照片都被自动缩小了,没有你的那么大。谢谢。
jwayne_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美好时光的评论: 太狗血了??? first seen it. what does that mean? can you explain that? too bloody?
美好时光 回复 悄悄话 老实说,这本书的情节有点太狗血了。
南山松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有机会找这本书来读。--zt
探长的新衣服我喜欢 :)--zt
喜欢围城.
jwayne_1 回复 悄悄话 原谅一次可以,没有第二次。 once is okay, twice shame on you, thrice will not happen.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嗯,是啊,一般是这样的,“cheated once,shame on you, cheated twice, shame on me.”可如果亲人之间,有这样的为难和伤害就真很难翻过去。我还得仔细自己看看书才好体会一下。多谢补充解释。
大家周末愉快!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明亮的评论:
1st, Hassan was told to do so, we never know what he thought in heart.

Even if he forgave Hassan, it is not because he believed Amir but he knew Amir can't fight against the race discrimination.

I believe Amir did hurt their friendship and Hassan then became a servant not a freind to Amir.

2nd, after he being framed, he and Amir went in the different way.

3rd, For me, it is a different story. I didn't know who betrayed me so much and I wouln't gave anyone a 2nd chance to do so.

Cheated me twice, shame on me. hehe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黄鹂,如果你处在哈桑的位置,会选择forgive阿米尔吗?一般人会吗?在不断被"伤害”以后?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明亮的评论:

Actually I read it long time ago.

But I still remembered a few plots.

After Kite Fighting and being raped, Hassan was sick and tried to avoid Amir for a time. Because he saw Amir being there and watching him being raped.

And then he was told to forgive Amir and then Amir framed him to be a theft. I believe there was one guy knew the whole thing but he didn't blame Amir.

The war and the life he lived in America changed Amir. He began to realize what he cherished and what he did wrong before.

So the story started from a scene which he and Hassan was
good friends, doing things together, talking and sharing.

But the scoiety forced them apart...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我就是,围城我也喜欢,但刚看时,有些地方感觉不舒服。现在有些明白是为什么了。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隐形的翅膀:呵呵,对不住了,提前剧透了。下次再看见,提前关了网页就好。:)

黄鹂,没事,大家都知道这是你自己的看法,没有代表其他人的。这部分你补充的就是种族方面区别。不管怎样,阿米尔是会被亏欠追逐,象eleven所说,有良知的才会这样。要相反,会自豪呢。人啊人,外在太多因素牵扯自身的认知了。

阿小葛,多谢多谢,我回头也找来看看。不过这种电影我得好好准备准备才看,不比功夫熊猫啊,什么时候看都有好心情。

老史:你太HOT了。以后多换性感衣服吧。:)

小屁孩,好,谢谢推荐,我回头也找来看看,不过照我这种懒惰的,估计看了电影就算完成任务了。:)

麦片,胖妮,歌儿,一起回了吧。嗯,我也觉得大家更平等些好。可有时这种感情是不由自主的。有时也未必能理智清醒到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往炮灰的路上滑的,有时都不由自主成了习惯,越陷越深就拔不出来了。:)

jwayne_1, 呵呵,那就看动画片吧。也挺好。

闲人忙人,嗯,我去找电影看看。你记性也好,还记得无名那篇笔记。:)

黄鹂,你每天网上泡着,什么时候看的书呢?:)

红月,你也看过啊,你们以后得多帮着我提高了。:)







隐形的翅膀 回复 悄悄话 真讨厌呀。。。我看这个小说刚看了一半呢, 谜底都被侬三言两语揭了。唉。。。。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两只黄鹂的评论:

That's what I thought, could be wrong.

sorryyyy!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One thing is missing.

The class/race discriminate was a very important issue in Afghan at that time.

Though they were good friends, Amir and Hassan came from different classes/races.

Assef, who raped Hassan, accused Amir of making friends with Hassan, claimed it was a shame of Afghan who let Hazara live in the country.

Even Amir's father, who was a nice guy, thought Amir was not manly enough, which implied that he was influenced by Hassan.

Hazara was accused of stupid, shameless, too weak, an inferior race.

Amir, although enjoyed Hassan's friendship, also blamed Hassan's weak not defencding himself.

That's why he broke the friendship with Hassan.

He won the love and respect within his race by betraying Hassan.

At that time, he thought he did the right thing--tobe a man, a noble4 man.

Later on, he was haunted by the guilt of betraying Hassan.
Because he knew he was the guy not brave enough to defend his friend Hassan. He stole everything from Hassan(love, respect...).

He fought for Hassan's son to save his guilt and found the peace in America.

---Well, the last piece is the way to win the love of American reader, haha.

grace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屁涵的评论:
The kite runner. Movie.
http://www.imdb.com/title/tt0419887/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punny的评论:
你喜欢我的新衣服,说明你很有审美观,哈哈。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两只黄鹂的评论:
哈哈,去旧迎新,焕然一新。
怎么样?什么时候换换你的那两只鸟儿?呵呵。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屁涵的评论:
忘了说了,你现在更像樱桃MM了,再hug一个。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小屁涵的评论:
不是吓了一跳吧?应该是惊艳了一跳吧!哈哈,俺的泳装是不是很性感啊?
小屁涵 回复 悄悄话 忘了说了,探长,你可真把我吓了一跳,你改琢磨八卦了?哈哈。。
小屁涵 回复 悄悄话 大家:没看过的都可以看看。这是一本很易读的书。情节引人,语言简洁却回味无穷。
graceusa; 问个好。有电影了么?找来看看。
秋月冬雪 回复 悄悄话 很出色的书评,看看我这个懒人能把这本书看下去么。我借了同作者的"A Thousand Splendid Suns",没看完几页就到期了。
graceusa 回复 悄悄话 《追风筝的人》, 改变成电影了,我看了,也不错。
mycereal 回复 悄悄话 首先我也很喜欢围城这本书,有同感的大家握个手。
其次小屁涵和蓝山明月都读过这本书了,可见你们博览群书了。

这个书评我也喜欢,这本书也想必很不错,情节曲折,但有点血淋淋的感觉。其它的完全同意歌儿的说法。

我不希望当别人的炮灰,也不希望有人要当我的炮灰,呵呵。
punny 回复 悄悄话 歌儿说的不错,归根结底就是个"度"的问题。

探长的新衣服我喜欢 :)
歌儿 回复 悄悄话 终于耐下心把这篇文章看完了,太长了,不过写的不错,至少看了以后对故事梗概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关于炮灰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只有无怨无悔的爱一个人,才可能心甘情愿成为他的炮灰,因为成为炮灰是可悲的下场,所以永远也不要无怨无悔的爱谁,要象艾米说的那样,无论对什么,都存个疑,还该象sex&city里samantha说的那样,I love you, but I love myself more. 这样才不会沦为悲剧。
jwayne_1 回复 悄悄话 i will avoid this novel then. thanks for the warning :)
闲人忙人 回复 悄悄话 正在看英文的(去年#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很吸引人,等看完了再来看书评吧,免得先入为主了。无名写过一个书评的。电影去年就拍了,还得了某个奥斯卡提名呢,要不明亮你再写个影评吧,这个你擅长的。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老史的评论:
哈哈,从鸡蛋饼到阴阳, 焕然一新阿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钱钟书小说《围城》比较重故事而不重情节,再加上无时无刻的评价。

故事的发展还是合理的,但显得比较突兀,放风筝的人我看过,是本好书。
蓝山红月 回复 悄悄话 读过英文原版,是本好书,很感人。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歌儿的评论:
都是你害得,这回你满意了吧?看把你给乐的。。。呵呵。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我就是的评论:
史大饼子现在变成了阴阳大饼子了,哈哈。
歌儿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老史换了bikini, 还脱不了大饼子本色,哈哈哈哈。
老锅饼 回复 悄悄话 同意红茶姐姐的话
我就是 回复 悄悄话 好喜欢史大饼子的这个图,WOW, 让我想起我最爱的电影功夫熊猫,好棒啊,那是功夫的发源地喔
这篇好长,我很喜欢围城,我分几次把这篇看完巴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明亮的评论:
俺的新衣服好看吧?俺学的是阴阳功夫,嘿嘿。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wow。老史你这身新衣服我半天都没敢认你。还发萤光呢,你也学功夫熊猫连功夫啦?:)

Eleven, 嗯,没错,这篇对俺的启发还真不少是爱情方面的,呵呵。

ELEVEN 回复 悄悄话 亏欠愧疚论适用于有良知的人。炮灰论也非常适用于爱情婚姻。

我决定培养一个炮灰,让他多付出,早日达到最高境界。:)
老史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有机会找这本书来读。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红茶,嗯,我觉得各人眼中一流小说评价标准肯定不一样的。这文的作者更看重情感真实带来的合理情节吧。作者是学心理的,所以特别看重这点。分析也是从人心理着眼的。

胖妞,你先读,读完了交读后感!:)))
punny 回复 悄悄话 很久之前就听说这本书值得一读,一直没决定到底要不要花这个时间。这篇书评写的真不错,把我的兴趣又勾起来了。等有空了一定得读一下。
绿豆红茶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只是不太同意作者对“围城”的评价。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小屁孩,可惜我自己都没读过。但我很赞同他写的一些心理分析,尤其是奉献,亏欠,内疚等等。我怎么觉得我都经历过一样。感触挺深的。:)
小屁涵 回复 悄悄话 从这个书评来看,我看的《追风筝的人》的版本是不全的? 为什么没有'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豪宅,被塔利班枪杀。'和'索拉博用弹弓将阿塞夫打成独眼龙'一段???
看来我要再去找找,重读一遍.
喜欢这个书评,的确与众不同. :))

明亮 回复 悄悄话 歌儿,你坐着干沙发好好看。其实这本书流传很久了,我刚好今天看见这篇书评。这书评和其他不同,没写那些大的topic,只不过从某种心理的角度解释了那些事情的由来。里面一些心理的推断,让我很有感触。就贴到这里,做个纪念吧。:)

歌儿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