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美丽的错误(晴雯三,包围) (图)

(2006-07-02 14:42:27) 下一个

                                           

     晴雯是美丽的,但是《红楼梦》里的晴雯的美只有“生的好”这样一个概念。真正把晴雯的美丽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戏剧和电影电视。

    不可否认,书本对大众的影响远不如戏剧和电影电视。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对晴雯的爱好来自于对戏剧(后来的电视和电影)的影响。

    既然这样,我们必须考察当时戏剧的特色, 这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有所批判[1]。《红楼梦》这一段批判的文字对于理解《红楼梦》至关重要,也是《红楼梦》能够成功的原因。仔细说来,这个原因可以分为三点:第一,作者把握了世人的心理。第二,作者在批判的基础上有创新。第三,作品能够做到描写社会反映社会。

    在这批判之中,作者提到了这么一句:“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不过。。。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    
 
    曹雪芹能够做这样的批判,当时人未必能做这样的批判。对于大都多人来说,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多少年来的沉积,怎么可能错得了?”--我只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还要研究《红楼梦》,为什么不去研究那些才子佳人小说?

    既然如此,既然他们喜爱晴雯,并且拍了晴雯的戏剧,当然也就得再照例添加一个反面角色,添加一些小丑拨乱其中--否则他们怎么可以理解得了?

    说实在话,我不想否认晴雯有可爱的地方。但是因为她生的好,有可爱的地方就看不见她的错误是荒谬的,从而把别人歪曲为小丑可恶更是头脑简单的行为。

    《红楼梦》里晴雯被赶出大观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王夫人的偏见:“虽说是妻贤妾美”, 王善保家的“告密”和暗害是次要的原因。

    为什么呢?因为王夫人如果没有这样的偏见,王善保家的“告密”又有什么用处? 万一王夫人心里没有“虽说是妻贤妾美”这样的想法而只有“妻贤妾美”的想法,王善保家的“告密”不就不是暗害而变成了进贤了么?

    那么王善保家为什么会“告密”呢?难道她猜透了王夫人的想法?根据《红楼梦》的写法,这种分析是不合理的[2]。

    首先,王善保家的寻机挑拨是因为“心里大不自在”,“丫鬟们不大趋奉他”。 虽然这不是什么高尚的动机,但这是人性--不是文化的原因--这种动机有没有理由呢?我想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个理由是充分的。晴雯确实有很多仗势欺人、挑拨宝玉闹事的事情[3],晴雯待人方面的这些错误并不是别人冤枉她。

    其次,王夫人刚开始并没有觉得这是大事,她似乎也觉察了王善保家的心理,不希望把这件事闹大,“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 可见到这里王夫人依然没有看重王善保家的话,也就是说王善保家的并没有一味去讨好王夫人。她的寻机闹事完全是出于人性和她自己的好恶--这和某些人知道领导的爱好“告密”颇不相同。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会联系到晴雯身上呢?为什么会有“虽说是妻贤妾美”的想法呢?

    首先,这是事实。 正如上面所说,王善保家的这样说晴雯是事实。连王熙凤也说“论举止言语,他原有些轻薄,方才太太说的倒很象他。”

    其次,这是文化问题。为什么呢?可以想笸醴蛉耸芄?屠铈?山阋谎?氖缗?逃??谒?男哪恐小拔魇??孟病比?腔蹬?恕⒀??-我们甚至可以想象王善保家之所以说晴雯“妖妖”也是受当时文化的影响--晴雯打扮得象西施,晴雯撕扇也跟著名祸水红颜妹喜的行为相似。这又怎么怪得了王夫人“一生最嫌这样人”,“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真怒攻心”?--如果要说这是某人“告密”的话,那些教育王夫人的全是告密者。

    最后,这和她的经历有关。譬如老太太,她也可能受过这样的熏陶,为什么她就不恼恨美丽伶俐的人?因为老太太年轻时候就是风流伶俐的人,所以她虽然也知道小姐不能私自恋爱,却并不认为风流伶俐是个错误。 王夫人则不同,因为赵姨娘的存在,她对于自己的贤妻身份既骄傲又自卑。骄傲是因为自恋,自卑是因为她知道贾政很喜欢赵姨娘--本质上这还是文化的问题。没有儒家文化的三妻四妾,王夫人又何必胆战兢兢,又何必在跟赵姨娘的斗争中空耗时间心思和精力?

    在曹雪芹那个时代,贾宝玉这样的男人是可以拥有妻妾的--虽然我不赞同这样的主张,但这是历史事实,这个历史事实不会因为痛骂妖精而消失,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会因此而更文明--王夫人并不忌讳贾宝玉有妾,她更忌讳的是宝玉的名誉和前途。

    王夫人把晴雯赶出大观园又何尝是为了“私情密意勾引贾宝玉”?晴雯有这样的念头只能说她没有从本质上了解儒家的伪善文化。 

     现在我们常说性格就是命运,我是相信这句话的。美丽虽然为人所喜好,但是美丽并不能改变命运之神的力量,美人也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晴雯看不透社会,看不透人性,看不透儒家的伪善文化,最后的命运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的错误?

     非常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因为《红楼梦》电视剧而更喜欢晴雯,但就是这个演晴雯的演员安雯,她却说出了这样的话[4]:“但我本人性格和晴雯有很大不同,她泼辣、尖刻,对命运不满,而我随遇而安。”“当年演《红楼梦》,我还很小,演完之后我就去玩了,根本没想过自己会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
  
    所以,晴雯的美丽因为某些原因或者某些人的爱好被故意渲染,他们要用这种美丽把我们包围,让我们看不到真和善,这应该说是《红楼梦》研究的“美丽的错误”吧。
    
   [1]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

[2]74回,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正撞在心坎上,说:“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象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王夫人道:“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他们。”王善保家的道:“别的都还罢了。太太不知道,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 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大不成个体统。”

[3]详细见下一篇。 晴雯这种事情太多了,因为篇幅关系,另起一篇比较合适。

[4]10岁进入中央戏剧学院. 凭着导师张君秋的举荐,安雯进入《红楼梦》剧组,就此以晴雯的形象被广大观众熟知。“但我本人性格和晴雯有很大不同,她泼辣、尖刻,对命运不满,而我随遇而安”。 “当年演《红楼梦》,我还很小,演完之后我就去玩了,根本没想过自己会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而且我在《红楼梦》之后做过很多事情,上了大学,出了唱片,还写了书。我很感谢《红楼梦》,但我不想再提《红楼梦》”。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