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再论袭人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缺失

(2006-05-13 14:36:12) 下一个

上次本来是想为袭人立传的, 后来一想, 大家都是《红楼梦》爱好者,没必要再重复抄书了,所以刚开始就急刹车了。话軲辘一转, 就说到了班花校花, 大概很多人还在梦中, 不知我说的到底是什么。知道的肯定淡然一笑, 说我对美女有成见--其实不过是想说谈恋爱不是光哄着玩, 还要能够互相了解对方的梦想罢了--虽然勉强有点袭人晴雯美貌性格的影子, 但是很容易让人怀疑我是否有酸葡萄心理或者吃过校花的亏。 袭人知道宝玉的梦想而不能完全支持, 这是俗世间大多数夫妻和恋爱男女的苦恼。因为常见, 所以更值得我们讨论;如果真能找到宝玉和黛玉那样的爱情, 政治经济之道倒真的可以放在其次。 得到的自然感到幸福, 看见的也只会感叹羡慕,讨论是不需要的。 比起晴雯来说, 袭人毕竟还是近了一步, 因为宝玉从来没有对晴雯谈过梦想, 晴雯也只在最后的一刻把自己的痴情告诉了宝玉,他们的爱情才开始就结束了。如果一辈子没有得到爱情, 那么晴雯的存在毕竟也可以安慰那失落寂寞的心情, 所以多少摆弄文字的千万次地吟唱这种爱情。可见被爱过是人生极大的幸福, 哪怕流星般地划过, 我们也要想半法把那一刻凝固, 然后在梦里反复地播放, 这样一来就好象一辈子被真正地爱过一样。
这是爱情的魅力,即使再赞美千万遍也不多余的。 然而人生并不只是爱情,所以我在拥袭派的成立中又岔到了儒家文化的缺失和儒家道德的歧视现象。 其实这才是我的本意。《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从来没有因为政治权谋原因被禁止过, 倒是因为淫书的原因在同治年间被禁过。 《红楼梦》中的色情描写并不多, 它被禁止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所说的YY和现在人所称呼的爱情。《红楼梦》中本来含有《风月宝鉴》的意义, 怎么可能因为YY被禁呢?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对袭人形象的错读。 我认为, 没有理解袭人只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没有看懂《红楼梦》,一种是还不适合看《红楼梦》。欣赏和赞美袭人形象不但是《红楼梦》解读的一个思路,而且还是不能或缺的一个思路。
既然正确理解并欣赏袭人形象是这样的重要, 那么我就要进一步挖掘袭人形象的美好意义。 而今天, 我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袭人形象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缺失。
看完《红楼梦》,如果我们抛开性别歧视, 那么袭人形象对应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人物呢?很多读者看到这里肯定猜到了我说的是谁。 没错, 袭人跟中国历史上的范蠡是非常想象的。 那个据说最后娶了西施,逍遥江湖的范蠡。
红楼梦》第64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写道, 林黛玉闲来无事, 偶发诗兴, 因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终身遭际另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 因此写就五美吟。 其中第一首就是西施吟。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颦儿说可欣可羡可悲可叹, 她写得可悲有两个:西施和明妃。黛玉怎么写西施之悲的呢?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倾城的美貌被浪花淘尽, 剩下的是在吴宫里寂寞地回忆当年欢乐自由的童年。黛玉者, 代语也, 代作者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所以《红楼梦》这部小说, 不但描写的是女儿的悲剧, 还借女主人公传诗感叹女儿的悲剧。 林黛玉是悲剧,林黛玉被比作的西施也是悲剧;薛宝钗是悲剧,薛宝钗被比作的杨贵妃也是悲剧;探春是悲剧, 和亲的明妃也是悲剧。。。

然而戏剧中的西施却没有那么可悲, 她跟历史上那个著名的范蠡相亲相爱, 最后返游于太湖之上,徜徉于清风明月之间, 真正的潇洒风流美姻眷。西施固然倾城之貌的大美女, 范蠡更是中国历史上的真男子。每每想到此, 我不禁发不平之声:今人每说到中国人,动辄二手货儒家传人, 此何言也!难道范蠡不是中国人吗?难道卧薪尝胆不是中国文化吗?
范蠡是中国春秋时代越大夫,上将军。他在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被俘以后鼓励勾践忍辱求生,讨好吴王而求得归还故国, 最后发愤图强, 立志报仇成功。 这步步行来皆是血泪, 然而越国终于成功了。 成功以后的越王失去了雄心, 范蠡看到无法说服越王而毅然离去。 这一进一退之间, 多么大智大勇!然而这样的人物再也看不见了。 我只看见当不官以后骂皇帝不识忠心的所谓穷儒, 骂别人拍皇帝马屁得到皇帝重视的犬儒, 被皇帝看上以后拼命献忠心以至于教皇帝怎么识别奴才的小儒。 我今于《红楼梦》再见袭人, 劝宝玉面对现实不成而全身以退, 实在有范大夫之风,我为之一叹;当然我也可以想见, 儒家正统文化会因此出离愤怒的表现, 我为之漠然, 为之哀号, 为之愤怒, 因此作此文再论拥袭的必要。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