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黄鹂四条腿

大家好,小黄鹂博客开通了。
个人资料
正文

再论袭人

(2006-05-13 14:33:44) 下一个
突然发现我喜欢袭人胜于黛玉,作文以记之
为了拥袭派的兴旺, 同时为了让读者认清地方,我们在门口先挂一面大旗,十二尺高的棋杆, 三十六寸的屏幕,白天是淡黄的底子, 大红的二十四个字,晚上则变成了霓红灯: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叹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红楼梦》的警幻词,读者大概早已耳闻眼熟了吧。那么你不妨进来小驻片刻,看看能不能让你放松疲劳,重温那温柔幽远的梦。

袭人是《红楼梦》里男女人公宝玉的大丫头, 在前80回有57回提到袭人的文字, 在后40回有24回提到她的文字,可见着墨之多。文字虽多,给袭人立传并不容易, 因为她出身已不可考。袭人入贾府的原因在《红楼梦》第19回中这样写到:

“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
庚批双行夹批在这里有评:
补出袭人幼时艰幸苦状,与前文之香菱后文之晴雯大同小异, 自是又副十二钗中之冠,故不得不补传之。
这段双行夹批和前面第5回的警幻词并不相符, 我愚见以为这是因为作者在后面增删过程中保持了部分最初手稿造成。 也就是说, 作者本来可能是把袭人列为又副册第一的,后来出于某种原因把晴雯放到了前面。 当然排在第几其实本无所谓,晴雯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在众多的丫头中, 譬如最初跳井的金钏儿, 后来一直跟在身边的麝月,还有几位相当出色的丫头如鸳鸯,紫鹃和平儿, 也都没有出现在警幻一章,可见还是袭人和晴雯两人在作者心目中最为重要。 晴雯和袭人既然同是丫头,身世也都可怜, 在贾府又没有特别的靠山, 却能成为怡红公子身边两大红人,可见都非寻常人物。 晴雯当然是凭她的漂亮能干, 袭人却是靠她的温柔和顺的脾气, 似桂如兰的品德,这点在书中已经有大量描写.
《红楼梦》既然有详细的描写, 我就不再累述, 单给你讲讲什么叫似桂如兰, 温柔和顺,使得各位有更详细的印象。
我们学校原来有不少桂花树。每当八,九月的时候, 校园里飘满了桂花香。每当晚上散步的时候, 我总是走在桂花树的那条小路, 享受着香气袭人的幸福。 直到几年后的今天, 我依然能感到那种浓郁的香气, 仿佛浸入了骨髓那样的难以忘怀。还有那兰花, 香气是不如桂花那样的浓郁, 但是却另有一种幽远的味道。我偶尔经过菜场, 总有一些年长的大娘大婶们在卖兰花,一朵一、两毛钱。很多人多买了戴在衣服上,我有时也买一两朵赶时髦,一天都能感觉那种若有若无的香气。《红楼梦》里有个叫夏金桂的, 她虽然知道桂花的好处, 却白白糟蹋了好名字, 只能跑到清冷的月宫去当嫦娥花,实在让人替她惋惜。
《红楼梦》里的袭人, 就是这样似桂如兰的丫头, 那个花心公子对她宠爱的不得了, 即使后来离开了她, 依然难以忘怀, 酸溜溜地吃一个民间艺术家的醋。 《红楼梦》里那么多小姐丫头,宝玉喜欢过的不少, 譬如金钏儿, 晴雯, 死了不过是哭了一场, 接着也就忘了, 跟旁的女孩调笑去了。 只有袭人, 能够让花公子自惭形愧,给别的女孩子大大出了一口气。 那满腔的柔情化成了一辈子的伤感, 真正美丽的故事。
然而袭人的好处绝对不仅在让一个花花公子喜欢和伤感, 更在于她具有大智慧。 袭人身世贫寒, 没读过书, 当然写不得诗。 但是却有天生的聪明。 她不是最漂亮的那种, 恐怕不会是校花,但却绝对够得上班花的量级, 最能让男孩子献殷勤的。 校花的美丽, 要追上是要花大力气的, 恐怕还得练上些武术散手之类的, 甚至还得耍点手腕:轰动全校的浪漫, 成百上千的鲜花蜡烛,低三下气的哄骗. 一旦成功了, 固然是大喜事,旁人眼中的嫉妒和羡慕崇拜, 确实也当得起初的幸苦。 但虚荣过后却未必是自己的幸福, 美人儿的脾气总是比较大的。 将来自己想做点事情就会遭到冷落美女的抱怨, 说什么不再爱她了, 或者当初骗了她之类的闲话。 你要是屈服了, 那嚒可能落得抱怨说当初怎么选择了你这样的窝囊废, 早知道嫁了谁谁谁, 早就成名成家成大款了;如果你没有屈服, 回过头来, 你会感到你没有被爱过的感觉, 失落的空虚感总比成功的虚荣感更加耐久。 说完校花的美丽, 我们再谈谈班花的美丽, 那就是袭人的美丽。 当哥们雄心壮志去追求校花的美丽, 你却感到了一种温柔, 她知道你的梦想, 和你同甘共苦, 在一夫一妻的今天, 你恐怕不会象怡红公子那样去给她一个窝心脚, 不会让她因为别人受尽冤枉气。 如果你不是懒得无可救药还有上进心的男孩, 你也不会辜负她的期望。等到有一天老了, 你们回想一起走过的路, 你会发现她是你成功的支撑, 幸福的伴侣, 苦难的救助。
当然这是一种想象的联系,我们再回到《红楼梦》中袭人的智慧。我经常说中国缺乏批判家, 只有批评家。 因为批评家是主观的, 他们并不需要客观的描述现状, 只要闭上眼睛, 看见女人就是小人难养, 看见姨娘就是腐朽, 看见性就是女人的勾引。。。我认为这种对女性, 对低层劳动者对人生之路选择的歧视, 完全来自于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并不需要背颂了多少经典才能知道。我向来批判儒家,国学大师也许因此恼怒异常。 不过我虽然没有把国学的经史子集, 却知道这么一句话: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国学大师能够解此惑么?能够这些歧视不是来自儒家的经典么?
我们不妨先再看看《红楼梦》袭人的一些批评吧:
32回
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 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 有网友因此说袭人不该批评上级。黛玉不是她的上级先不要说了, 最奇怪的袭人不过说了一个事实, 什么时候批评黛玉懒、小性子、发脾气了?从这段话可以得出很多的结论,谁要说她懒是他的问题。 譬如我得出的结论是不能求黛玉做事;譬如大概还有人得出老太太很宠爱黛玉;也许有的人可以得出黛玉偏好做香袋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安全由听者各自的立场爱好去判断, 袭人却仅仅客观描述了一个现实,怎么能说袭人批评了黛玉呢?

34回
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 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象.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 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 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牲不如.二爷将来倘或有人说好,不过大家直过没事, 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我们不用说,粉身碎骨,罪有万重,都是平常小事, 但后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俗语又说`君子防不然',不如这会子防避的为是.太太事情多,一时固然想不到.我们想不到则可,既想到了,若不回明太太,罪越重了.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

袭人这段话是真正的大智慧, 她先描述了贾林薛的现状(没有半点虚假吧,没有偏向吧,没有涉及隐私吧),然后又引用了俗语, 再客观描述了这个世界,最后说到解决问题的看法。 可谓条理分明, 见解深刻。这种逻辑思维方式恰恰是中国最缺乏的思维方式, 却有一个非常普通的丫头说了出来, 可见作者所谓的闺阁中历历有人实非虚言。 比某些流行作者说的所谓的聪明的姑娘强多了,那些姑娘只会背一些书搬弄别人的评论, 袭人这番评论却是真正的
说出了人情世故的客观规律。 后来晴雯果真被一言料中, 这不是谶语, 这是客观规律中偶然的必然性。 可惜袭人因此遭尽批评, 我不由为中国文化中客观的缺乏放声一哭, 同时再次赞扬袭人, 引为闺阁知己。
我曾反复考虑她这段话, 为什么会因此这样的误解呢?批评家除了用她的地位低, 她是姨娘,她被宝玉强领警幻云雨情又能说她到底说错了什么吗?思想的批判演变成了人生的攻击, 这是儒家孟子的拿手好戏, 我不明白的是儒家的大师们为什么一下子丧失了他们的自省能力, 丧失了文质彬彬, 难道那些大师们开始否认他们是儒家的传人了么?所以我以为这里不但涉及到中国文化中客观的缺失,更涉及到儒家文化中的歧视。 袭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小人和君子, 这大概骂得人太狠了。 然而我所知道的一些圣人,动辄君子小人, 难道他们可以这样说话, 袭人就不可以这样说吗?中国的文化本来就来自于劳动人民的智慧,西方的历史也说明很多科学家本来是个奴隶, 孔子和孟子也不过落魄的穷人, 为什么袭人说小人就受到如此的批评?是不是说她是女子就没有资格说别人小人?是不是因为她是丫头就不能说别人是小人?难道中国人的道德就是位高么?
我再次赞美袭人,因为她的善良和温柔,更因为她的客观,我以为这是中国文化思想批判中最需要加强的地方。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苗青青 回复 悄悄话 经你一指点,我也忽然觉得袭人那段话好像今日法官或律师的思维。
好文。

说来惭愧,俺不懂历史,也不动国学, 从你这里了解些自己的文化, 无论好坏。

多谢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