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书心筆

写日记的另一层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来,夜深人静,借境调心,景与心会。有了这种时时静悟的简静心态, 才有了对生活的敬重。
个人资料
不忘中囯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财经观察 1742 --- 雾里看花的中国GDP数据

(2009-02-10 01:25:53) 下一个
雾里看花的中国GDP数据
国的经济增速究竟有多快?或者,它是否还在增长?

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越来越迫切地希望找到这些问题的准确答案,他们试图据此判断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发展趋势。目前尚不清楚中方的统计数据是否像部分经济学家长期认为的那样普遍不准确,甚至是受到刻意操纵。但至少可以说,这些数字有点让人拿不准。

Associated Press
工人正在中国山东某汽车工厂的生产线上工作
中国国家统计局说,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6.8%。这个增幅大大低于一至三季度的10.6%、10.1%和9%。

采用年度对比数据是中国的惯常做法,这样可以避免经济短期波动带来的混乱。但年度对比数据也掩盖了近期的波动,无法将刚刚发生的变化的相关信息更多地传递出来。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按季度变化公布GDP数据的原因之一。

季度对比数据通常要经过季节性因素的调整,以考虑特殊时间段(比如圣诞节期间)的影响,并折合成年率,以显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一年的变化情况。由此计算出的数据能够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趋势:比如,美国四季度GDP比上年同期下降0.2%,但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折合成年率却较上季度下降了3.8%。

对中国而言,6.8%的年增幅对应的季度增幅应该是多少最近存在很多争议。估计值的范围从下降1%到增长4%出入很大。而且也没有官方答案:国家统计局说,它一直在计算较上季度的增长率,但因为还有许多技术性工作要做,因此尚未公布这些数字。

显然,对中国经过季节性因素调整的季度数据应该是多少并未形成一致意见,而且理由也很充分。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的阿尔伯·特凯德尔(Albert Keidel)不久前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讲中所指出的,季度GDP中不仅存在大量的季节性变量,而且这些变量的模式也随时间推移变化很大。因此,很容易做出不同的季节性调整,相应产生了迥然不同的最终结果。

这种分歧的后果是什么?虽然很难将某一预期作为权威性结论,但似乎存在一个大体上的共识,即至少四季度经济仍在增长。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宋宇说,我认为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经济仍在增长,而且我们很有信心地认为,四季度较上季度的增幅折合成年率约在2%-4%之间,至于在这个范围内具体有多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人们还可能难免得出数据来源存在问题的结论。凯德尔说,使用这些数据真的要冒风险。我认为,在我们能真正依赖经季节性调整的季度数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各机构对中国第四季度GDP环比变化估算值(经季节因素调整后的年度增幅)
花旗-1.1%
中金1.2%
摩根大通1.5%
汇丰2.5%
瑞银2.5%
高盛2.6%
野村证券3.1%
渣打4.1%
平均2.1%
最终,得到季度增长数字的收获可能不会比年度数据已得出的结论──2008年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放缓──要多很多。经济学家可能对放缓的程度存在不同意见,但他们的困惑却是共同的。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王志浩(Stephen Green)最近在说明其计算结果的报告中说,至少可以说,数据有些奇怪。国家统计局这样做没有好处。缺乏经过修正的季度GDP数据且对2008年数据计算方法不作解释只会更让人怀疑这些数据受到故意操纵。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反驳了这些猜疑。他在不久前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说,中国的统计制度尽管还需要完善,但在亚太地区已算先进的了。

马建堂说,在中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6.8%的数据公布后,我听到了国际上的两种声音:一是认为中国宣称的增速比实际情况高,因为“四季度用电量是负增长,故而GDP不可能有6.8%的增长”。持这种观点的人实际上对经济运行各种因素的内在关联不是很了解。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一数据被故意压低了,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故意压低2008年的数据,借此为2009年实现“保八”目标做铺垫。这完全是一种主观臆测,没有任何依据。

Andrew Batson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