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个体和群体

(2008-06-14 23:54:08) 下一个

阎文涛置顶的那片文章,在熬鹰那段上写得很让人长见识,如果是作为人和大自然的相互关系,则更有意义.但作者末了又稍带上了政治,讲了个丁玲的例子,末了稍上了中国人的奴性.不觉阎老此文浑然失色.

前两日路过季风,和朋友约会的时间还差了10分钟,因此随手拿起了本书看了几眼,觉着作者讲的挺有道理,便买了下来.书名叫做:<>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作者:ERIC HOFFER.

Hoffer是一个很带传奇色彩的码头工人哲学家.他1902年出生在纽约,是德国犹太人的移民后代,7岁失明,15岁又突然复明,因此开始疯狂读书.由于没有受过什么正统教育,因此一直以打一些零工赚钱.最后在San Francisco的货运码头找到了归宿,正式开始了其漫长的码头搬运工的工作.即时后来成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高级研究员,也没放弃他的搬运工生涯.

他写书的年代正好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各种运动蜂起的年代.他的书中,不仅对共产主义,狂热主义,民族主义,群众运动(communists,Fascists, Nationalists, Mass movement)有一定的思考研究,而且还连带了宗教,对于基督教的起源,希特勒,斯大林等人进行了比较.但内容上,他也很有所偏重,比如他闭口不谈当时美国国内的各种运动风潮,只是拿国外的例子作为比较,而且在有些观点上尽显偏激性,他也不否认自己的偏激性.很有思想以及识时务者,不是么?

其实看这本中译本,我怀疑是否还有所删节,因为Hoffer原本对于蒋介石和孙中山也有所涉及,为何没有毛泽东.后来查了一下网络,果然是删了毛泽东的很多段节,想必原书里头对于毛泽东的批判不亚于斯大林的.呵呵.不过国内能有这样子的书籍出版,也已经很有所进步了.

内容较多,现在我只摘取其中他对于斯大林那个时代的看法,然后我们拿来比较丁玲,能发现里头有着极其类似的雷同性:

想到我们时代的独裁领袖有多聪明,就让人不寒而栗.他们不只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磨砺其追随者的意志,还知道同一个方法反过来用,可以折断其反对者的意志.在清算布尔什维克的老干部时,斯大林成功地把这些自负而勇敢的人一个个变成萎缩的懦夫.他的方法是彻底切断他们与服务了一辈子的党以及俄罗斯广大群众的联系.这些老布尔什维克久已中断与俄罗斯以外的世界的联系.他们也弃绝了上帝.对他们来说,除了神圣的俄罗斯与共产党的范围外,就没有过去与未来可言.也没有记忆与光荣可言--但不管是俄罗斯或共产党都已经不可逆转地掌控在斯大林的手里.用布哈林的话来说,他们觉得自己"孤立于每一种构成生活要素的事物之外".于是他们认了罪.他们在群众面前自我批判,借以打破孤立.他们辱骂自己,指责自己犯有滔天大罪,借以重建他们与那永恒集体之间的联系.

奇怪的是,这些在斯大林的秘密警察面前俯首贴耳的人,面对纳粹入侵时却表现出无比的勇气.造成这种差别的理由不在于斯大林的秘密晋察比纳粹军队更为残酷,而在于他们是以孤立个人的身份面对秘密警察,但面对纳粹时却自感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一员,这民族拥有一个光荣的过去和一个更光荣的未来.

犹太人的情形也类似,从他们在欧洲的窝囊样,你决不会了得到他们后来在巴勒斯坦会有如此表现.巴勒斯坦的英国殖民官员执行的是一种看似合逻辑而实际缺乏洞见的政策.他们认为,既然希特勒没花多少气力就灭绝了600万犹太人,那么巴基斯坦区区60万的犹太人应该不会太难驾驭.然而到头来他们却发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虽然是新移民,却是可怕的敌人:无所顾忌,顽强倔强,足智多谋.英国殖民官员所不明白的是,在欧洲,犹太人是以个人的心态面对敌人,宛如飘浮在虚无永恒中的一体微尘.但在巴勒斯坦,他们不再感到自己是一颗小原子,而是隶属于一个永恒的民族--这民族背后有一个古老得难以记忆的过去,面前是一个耀眼夺目的未老.


这几段的分析是不是比阎老区区一个"奴性"要客观科学很多?个人和集体,民族性和个体性,我们没有什么权利去责骂任何人是天生带有奴性,只是当牢牢依附在一个群体组织中的一员被强行剥离时,个体所产生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会附值给个体一种完全的懦弱无力性.这个正是文革中,如此多的战争英雄们会被搞垮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家有兴趣读一下这本书,可以发现,现在的坛子里,也正在蜂拥而起一股子的mass movement. 这个movement和hoffer书中描写的群众运动竟有着何其类型的相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