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的艺术
(2009-09-27 13:11:54)
下一个
听,说,读,写,是人们沟通的四大途径,其中听似乎是与生俱来,无师自通的本领。很多人认为,有耳朵自然会听。学校里面教得最多的是读,其次是写,也许教一点说,很少有教听的。来美国后才知道有所谓“听的技巧”(listening skills),算是EQ的一部份,可能是最重要的沟通技巧。
多年前,我去参加一门学习当父母亲的课程(parenting class),在讲到与子女沟通时,就讲到 “倾听”(active listening)的技巧。简单说,人们言语的沟通,讲的一方把他的内心世界用语言表达出来;听的一方又把语言解析回去成对方的内心世界。这表达和解析的过程是不精确的,往往造成误解,所以听者要努力确认讲者的意思。同样重要地,听者要传达听得津津有味的讯息,使讲者能畅所欲言。
比方说,儿子放学回家,嚷着,“妈,还多久吃晚饭?”
妈妈猜想儿子一定饿了,回答说,“这么快就饿了?”这就是倾听,妈妈想知道儿子的意思,想办法确认,也表示有兴趣。
不料儿子说,“不是啦,我要出去打球,什么时候该回来?”
“给你打一个小时,七点开饭。”
这是个好的沟通,他们在交谈中互相了解。
好的沟通有个名号,不好的沟通也各有头衔。同一个例子,儿子放学回家,嚷着, “妈,还多久吃晚饭?” 夸张一点,妈妈也可以有以下不同的反应:
“不要吵”(ordering)
“不要催,没看到我也才下班?”(defensive)
“一天到晚只知道吃” (judgmental, criticizing)
“先做完功课再吃晚饭”(lecturing)
这类的回答,自然会使对方觉得自讨没趣,沟通也会无疾而终。在美国的文化里,就称为没有听的技巧。无论在家里,在学校,在职场,在邻里,没有听的技巧就无法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职场里,要沟通的意见往往比较复杂,更需要用倾听的技巧来帮助沟通。如果我的同事讲了一段难懂的意见,我常常会说“让我看看我有没有听懂”(Let me see if I understand it correctly.)接着把他刚讲的话重述一遍,给他有机会更正我没听对的地方。更重要的,我能把他讲的话重述一遍,表示我有兴趣听,有认真听,很重视他的意见。在这沟通的过程中,不但一同解决问题,也建立了坚固的人际关系。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路下载许多Active Listening的文章来研习。以前我读的是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by Thomas Gordon. 这本书是美国近四十年来教导父母亲的经典之作,其中“如何听,孩子愿意讲”,和“如何讲,孩子愿意听”,对中国人教导在美国的下一代,可谓大开眼界。
听的技巧,到头来不仅是技巧,而是人生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就变成人生的心态。不好的沟通,其实是自我中心的表现。在上面的例子里,那妈妈以自己的观念和立场来对付儿子,就有不好的沟通。相对地,倾听是打开自己的心房接纳对方的表现。有这样的心态,加上一点技巧,倾听自然成为人际关系的桥梁了。
谢谢,中秋快乐。
谢谢虔谦来访。中秋快乐。看你这么认真写,我也手痒了:)
问候Easy.Spin,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