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窥

唱着“东方红”长大,过着“社会主义好”的日子,勤勤恳恳工作,穷得只有“毛泽东思想”,又碰上“摸着石头过河”。岁月无情,过上清闲的退休生涯,跑到海外,看看西洋景,似乎天下乌鸦一般黑,听听还是有些不一样,想想我是否由“聪明”变成“愚昧”,忍不住当起“二贩子”。
正文

圣经简说

(2009-05-23 16:08:35) 下一个

圣经简说

“圣经”是信仰、爱和持久希望的源泉,已细致渗透至世界各国社会基层。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不仅仅在宗教层面的至高无上的真理见证,而且对人们心灵支柱的确立和信赖感屹立不动,对维系社会群体的精神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耶稣”是为为人而存在的,“圣经”也只想去证明耶稣的神性,引导人放一个希望在心上,去信:赦罪、救赎、望死后复活又望来世永生。

 

“圣经”是人类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它以超人的睿智、传奇的事,深奥的哲理和飘文辞,成为一部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恒古及今的知识宝库。三百多种不同语种译本,数以百计的“圣经”无时不被全世界信与不信宗教的人们阅读着;它在西方社会发展中,起了无比巨大的作用。它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标准乃至社会结构,尤其对西方政治、哲学、军事、外交、文学、美术等影响更为深远。

“圣经”这本最古老的典籍,是希伯来(hebrew)民族文化最最宝贵的遗产,它记载了古代中东和南欧一带各国的民族人和事、社会、军事乃至社会风情和习俗,尤其是哲学和神学观念,它孕育着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随着基督教传入世界各国,尤其对西方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圣经”并不是一 书构成,它由66卷或80卷书汇集。“旧约全书”(Old Testament)39卷和“新约全书”(New Testament)27卷组成,另有“后典”14卷,是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的经典。基督教取“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作为“圣经”,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和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取“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和“后典”作为“圣经”,犹太教取“旧约全书”作为圣经。

“旧约全书”的写作年代,最远的距今已有3500多年(摩西五经)用希伯来文写成:有律法书、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四类。“旧约全书”记载由创世主400年之间的故事,其中历史书描述了上帝与立约选民——以色列——的缘起和发展,先知书记载上帝招呼其子民过虔诚生活的事迹。

“旧约圣经”是从犹太教继承下来的。《摩西五经》是“旧约圣经”的主体。它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这五卷史记,其中包括摩西“十诫”的内容。“五经”除了论述法律之外还记载了3000年的人类历史。其中“创世纪”是一卷“神书”,它包括上帝用泥土造人的神话、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的故事以及诺亚方舟传奇等等。

“新约全书”的成书年代,距今也有2000年,最近的在公元150年由犹太希腊文(Jadaeo——Greek)写成。有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新约全书”的核心是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主要记述上帝派遣自己的独生子下凡,为人类赎罪而惨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言行和事迹。

与其它宗教相比,基督教最完整地叙述了神创造世界万物的经过。“旧约·创世纪”说:神用五天时间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七天歇息。神创论是基督教的核心。正因为神创造一切,它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人类的始亚当和夏娃由于受蛇的诱惑,吃了“智慧之果”懂得了情欲,因而违反了上帝的禁令而犯罪,被逐出伊甸园,“下放”到地上。从此,人类世世代代都有了罪,贪心、虚荣、骄傲、自私、妒嫉等等都是罪,人的本性是有罪的,所以,人在尘世的最高职责就是向上帝赎罪。“罪”是无法自救的。人既然犯了“罪”,就需要付出“赎价”来补偿,而人又无力自己补偿,因此,上帝才差遣其独生子耶稣基督为人类代受死亡,流出他的血以赎信教者的罪。耶稣基督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不久又复活升天,他将再一次降临人世拯救信仰基督教的人。圣经的“启示录”用各种隐喻方式描绘了“世界末日”和基督从天降临,审判死人活人,信教者将进入天国永生,不信教者将被抛入地狱受罪。

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教都是以“旧约圣经”为基础的,都是强调相信独一真神的宗教。同样表示得到从天而来所启示的经典,也同样相信亚伯拉罕所敬拜的独一真神,但,这三个宗教的经典里有关神的启示既有共通点也有分歧所在。

共通点:1. 神的怜悯;2. 神的审判;3. 敬拜独一真神;4. 永恒的生命;5. 全能的主宰;6. 对跟从者或信众的要求。三大宗教经典中都可找到很丰富的教导。但,以下主题只能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中找到:1. 圣经的应许;2. 旧约的先知;3. 神的创造;4. 十诫(诫名律和典章);5. 诗篇的重要性;6. 神的无误。当然,一般穆斯林都表示他们相信和接纳这些神的属性以及神启示的正确性,只是古兰经中鲜有教导。

基督教经典独有而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不接受或鲜有提及的:1. 新约是神的启示;2. 稣耶是神的儿子;3. 耶稣从死里复活;4 .罪恶(神是审判人的动机和心)的观念;5 .赦罪的恩典;6. 代赎的救法。这是基督福音内容不可或缺的主题,也是最关键性的内容。

“旧约”与“新约”的精神基本不同,前者的上帝用洪水把人类灭绝;后者的上帝却派遣自己的独生子下凡,为人类赎罪而惨死在十字架上,硬把这两部形同冰炭的经书拉扯一起,原因何在?这不能用逻辑去解释,必须由非理性的心理学去透视。人类历史上成功的运动往往是迎合后者,不必合乎前者。

“圣经”是神所暗示的,它告诉我们人是神创造的,神的无形无声无息却又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如果否定神的存在,“圣经”言之凿凿;说它存在,又有谁能印证。只好用精神界的“感知”(宇宙宗教情感)来解释。基于感知的存在,这是个麻烦而棘手的事实,谁也难以将不为人知的一面说得更清楚。人用灵魂感知一切,它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发生在地球某一暗隅的事它固然感知,发生在十亿光年外另一星球上的事它也同时感知,此所谓全知。灵魂进入“灵性的”人脑前无形无声无息,自然也没有生老病死、成败坏空,所以它永生。但灵魂并不全能,因为它不作为,没有作为,就没有能,也没有不能。它只有感知、祥和,没有得失心,没有喜怒哀乐。它就是上帝。

“圣经”的神话想象是一种道德哲学和宗教混合而成的共识。所涉及的文化具有持久的塑造影响力。它把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分为二,罪与上帝隔绝,中国宗教传统没有这种划分。早期的佛教文化极端否定现实世界,将其视为虚无,中国诸子百家也找不到任何类似的观点。

直到16世纪末期,当时耶稣会教士来到东亚传教,其中对文化敏感的利玛窦很快就发现,中国宗教气氛是非常容忍的,儒、释、道(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基本被视为一体的,就是这种宗教容忍的精神下,利玛窦才得以使当时许多儒家精英皈依基督教。儒家认为人心同一及从皆可得“道”,这样的信念促使某些中国基督徒宣扬一种基督教儒家的合成体,等于让中国的“道”把基督教也包容进去。

科学正在进步,还在无穷无尽地对人类和宇宙的终极问题进行探索;而宗教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信也好,不信也好,其目的只不过让信仰它的人获得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寄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