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俞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一九三五年鲁迅对朱光潜的批评,他们二人文艺观和历史观上的分歧则是明显的,而文艺观与历史观往往又是牵结相连的。朱光潜素来强调艺术的自由和“无所为而为”,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九三二年)一文中,他且标举“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认为文学艺术的价值远胜过任何轰轰烈烈的历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丏尊先生》(以下简称《说“曲”》)一文发表在《中学生》第六十期上,次年一月鲁迅就撰文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朱光潜当时没有正面回应,论争涉及面也不广,但此段公案却是中国现代文人关于“希腊”理解的包蕴相当丰富的一次论争,而朱光潜也是经由《说“曲”》一文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这好像是央视军事节目里常听到的口头禅,笔者用此开头,表明下文不是为了宣扬武力,而是纯粹“纸上谈兵”。笔者以肤浅的军事知识和大胆的想象,在此分析一下,台海可能的军事突出,主要是分析美军如何插手“武统”。
去年因为台美屡次踩了中共的红线,解放军举行了多次针对台海的军事演习,笔者特别注意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叙述真实,文笔诙谐,尊称简略。“胡风事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总纲,就像红楼梦的第五回,三国演义的虎牢关,主要角色悉数登场,同时所有作家的命运都在此刻注定了,观点表达不对就是“牢狱之灾”,思想问题作“组织处理”,开启了中国作家的噩梦,在那场胡风批判运动中,胡乔木,周扬,林默涵,丁玲,老舍,巴金包括各省市的文联作协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叙述真实,文笔诙谐,尊称简略。
一九四九年年初的大年三十,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将沈从文接到颐和园附近的住处小住几日,那时北京二环里的傅作义已经被包围着,但清华北大那一片已是解放区,每天还有如张奚若等文化大佬登门小坐,梁思成夫妇近期心情不错,因为前些天有几个解放军军官拿着北平地图来请教他们,北平城里哪些是古迹不能炸哪些地方可以炸,梁氏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本文在展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变异”问题之前,先分析一下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苏,中共产主义阵营”之间的连贯问题。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用通俗的叙述就是“人类历史是一个理性的进化过程,类似一台机器,齿轮接齿轮往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每一个节点,产生矛盾和冲突,推进了这个历史向前,而人类的精神也是一个冷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晚清思想家严复在他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教务长期间,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悬疏》里,无意夹杂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引进了中国。而这一思想影响以后中国的各领域,又以“变异”方式渗透到至今是当初严复先生生前万没预料到的。笔者认为,因为甲午惨败捅破了当时有识之士所固有的“西方制造物”能改变中国落后的思想,在寻找更为“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抗战,如果这两个字代替丰碑,那在它之下埋葬了无数白骨。几十年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上着历史课时不以为意,他们认为那些离他们遥远故事只是拿来掺读的,或者是用来作说教的,在后来一世纪过去了,这时的人们已彻底遗忘了这两个字,把它编为古代史,同时和平安逸的生活让人们更加贪婪起来。笔者为没有经历战争感到最大的欣慰,今天能够靠网络AI修复的当时抗战的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辛亥百又十年,武昌兵变推倒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终结了数千年皇权,但皇权的结束远非真正意义的共和之开始,一百年来中国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人民屡遭浩劫,历经艰难,“宪政”命运坎坷,功败垂成,虽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了相对之祥和,让中国摆脱了“大饥荒”“大革命”之摧残,并逐步回到了世界文明家园之中,但专治权利结构并未发生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个在台历上仅是凑数的日子,我突然回了上海。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月后有些人为了吸进下一口气而挣扎着使出浑身力量吐出一口渴望生存。还有人明知是冒死风险还是挤进人群去赚得养家糊口的几张钱币。当然,更多已经忘记有多少天没有进食的难民和他们的孩子,对已经碾压整个人类的幽灵而无动于衷。四个月后,我似乎已经摆脱枷锁,又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