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玉米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与弘光朝裹足不前,偏安一隅相反,清廷野心勃勃,积极拓展疆土。清廷在山海关战役后占领了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当时有个别满族贵族主张见好就收,留置诸王镇守燕都,大军退还沈阳。但多尔衮雄心勃勃,决定移都北京,以图进取。当时多尔衮对能够进取到多大范围,心中并无十足把握,他曾说,“得寸则寸,得尺则尺”,有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意味。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644年5月,大顺军西撤之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的原设大顺政权被死灰复燃的明朝官绅颠覆;另一方面,清军在占领北京附近地区后,因强制推行剃头政策,激起民变,许多地方民众揭竿而起反对清廷统治。多尔衮为稳定秩序,一方面调整剃头政策,安抚民心;一方面派兵扫荡镇压民变。在这种形势下,清廷需要一段时间以巩固自己在京畿地区的统治;另外,清廷对退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由于史可法在定策问题上的失策,导致朱由菘转而乞援于武将。弘光即位后,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居“定策”之功,形成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弘光朝设立四镇,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封刘良佐为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黄得功崇祯末年因军功已封为靖难伯,此时加封靖难爵,镇守滁州,和州。四镇将领的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明朝初年定都南京,到永乐年间迁都北京。迁都之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六部,都察院等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北京的六部等衙门是实际掌握权力的中央权力机构;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但任职官员地位不低于北京的相对应衙门官员。在留都掌握实权的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北京朝廷覆亡崇祯帝上吊自缢的消息,四月中旬传到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2-23 08:58:59)

拍照现在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只要一只手机在手,随时随地可拍,照相机之类都显得累赘多余了。而且现在手机功能繁多,还能美化相片,老的可以帮助去掉些年龄,肥胖的可以帮助去掉些赘肉,丑陋的可以帮助遮掉些丑陋,总而言之,相片上的形象看上去可以显得比真人年轻好看些。另一方面,也可以逆向操作,倘若有人好奇,想要预先知道自己老后的模样,去下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李自成山海关失利,败退北京后,开始曾打算据守北京。经再三斟酌,决定放弃北京,主动西撤。原因是大顺军在北京地区没有足够的增援兵力,清军一旦围城,大顺军兵将可能成为瓮中之鳖。此时,城内百姓眼见大顺军败阵而回的狼狈景象,谣言四起,潜在的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在此情况下,李自成于29日在北京匆匆举行登基典礼后,即刻率部西撤。撤离时下令焚毁明代宫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月15日,清军行至翁后,遇到吴三桂的使者携带求援书信来见多尔衮,信中以明朝孤臣的名义乞求清廷出兵,多尔衮回信许诺吴三桂晋封藩王,招降吴三桂。到吴三桂得知李自成亲率大顺军主力迫近山海关,急忙再派手下催促清军“速整虎旅,直入山海”。多尔衮接信知道形势急迫,为了防止大顺军占领山海关,下令兼程前进。4月21日,清军急行军,日行二百里,于当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清廷早在两年前的1642年(明崇祯15年,清崇德7年)就对吴三桂进行招降。当时清军攻克松山,锦州,皇太极致书吴三桂告以其舅父祖大寿等人“因系将军之戚”而获保全,劝他“幡然悔悟,决计归顺”。又命令吴三桂之兄吴三凤,舅父祖大寿等人写信劝降吴三桂。吴三桂给祖大寿回信表示“犹豫未决”,皇太极再次致书劝他“急图归顺,勉立功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南明是指明朝京师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的几个政权的合称。从1644年至1662年,前后历时共18年。1644年,即崇祯17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缢,明朝覆灭。之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多逃亡南方,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先是由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称帝,改元弘光,不久即被清军攻破南京,弘光帝被俘。之后在郑芝龙拥立之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82年9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中日合拍故事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在中日两国同时上映,成为一时话题。电影讲述中国棋王况易山和日本棋手松波两人及其家庭几十年来的生活沧桑变故。有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揭露批判和反省。中方主角况易山原本定由赵丹出演的,后因赵丹病故,改由老演员孙道临主演,片中况易山妻子角色由赵丹妻子黄宗英扮演。日方主角松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