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并不了解美国制造业衰退的原因
文章来源: 笨狼2020-04-15 07:48:39
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到底作了多少恶?
 
《今日美国》在2018年搜集了一下,Which manufacturers are bringing the most jobs back to America?,发现美国公司这几年制造业上岸的岗位达73000个,不少是从中国撤回来的。这已经了不起了,可是据人口局的数据,美国制造业有一千一百一十万人,这些上岸的,只占了0.7%,不足轻重。
 
很多人觉得中国是美国制造业衰退的罪魁祸首,那是大家不愿意花时间看看历史。
 
制造业就业占经济的比例
 
美国制造业的缩减,老早就开始了,一是全球化,二是产能革新,三是美国经济转型,现代化。
 
先说说后两个因素。
 
产能革新导致高效率,需要的工人就少了,今天美国制造业的总产能几乎是历史最高的,效率高技术先进、成熟,利润极大,只是对就业无助。
 
经济转型,现代化,就是一个国家置于占据经济制高点(Commanding heights),制造业过时,美国早就意识到,几个月前我在说美国经济被金融掏空,是怎么回事? 一文里解释过,美国(和英国)在1980年代的经济转型是金融和新技术(电子数码、新医学、材料)行业取代制造业,金融首当其冲:
 
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变革都是在新的权贵取代旧的权贵,这一场新自由主义的“革命”,就是金融阶层崛起,最家喻户晓的传说是金融大鳄索罗斯,这一崛起,打压传统的制造业的结果,制造业成为牺牲品,是意料之中。看看美国两个非常有名的例子,Pittsfield(麻省)和Youngstown(俄亥俄),两个工业基地,两个都在80年代中就衰落了,那时中国还没开窍。
 
制造业就业占经济的比例(此图来自被誉为对“中国制造业冲击”(China Shock)下定性论分析的权威经济学家Autor(麻省理工)的论文)
 
上面两图你可以清清楚楚地见到整个漫长过程,一大早就开始了。
 
现在再说说第一个原因,全球化。
 
(全球化是新自由主义的目标。)全球化的主要目的之一不是普及民主,恰恰相反是要压制民主,资本无国界,就是资本高于一切,高于主权
 
全球化,制造业外迁,第一个想到的例子就是亚洲四小龙,那仅仅是反苏联?也是,但不尽如此,也是廉价劳力,更主要的,是儒家文化的优越性(大家对四小龙崛起都理解错了),那儿的人也好,政府也好,与新自由主义一拍即合。你知道现在美国讲环保,还劳工保护,但几十年前,一切都相反,尤其是他人的环境,他人的劳工,能污染就污染,能虐待就虐待,廉价产品回销,堵住大家的口,怎么不转移?
 
给你说说几个美国故事。
 
Pittsfield,Massachusetts
 
以前读过一篇一个花街小鳄写的短文,对自己家乡Pittsfield的衰落感到悲哀,现在给人的感觉是回乡见到破败的遗迹。Pittsfield从上世纪开头就是通电的一个基地,整个镇子基本就围绕通电,什么时候不景气了?
 
labor unrest in the 1950s and 1960s caused GE to branch out beyond Pittsfiel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at was so prominent in the region began to fall off in the 1970s, a trend that continued into the 1980s. GE began expanding globally rather than domestically
 
到1990中期,通电已经基本撤出。
 
Lancaster, Ohio
 
Glass House
 
Lancaster是老牌玻璃厂The Hocking Glass Company的基地,Anchor Hocking牌子的碗盘瓷器也许大家见过,现在都是中国进口的廉价货,质量也不好。1950年代,美国真正的繁荣,全国上上下下那个满足(黑人不算,华裔地位的改善得等到1960年代的移民改革),那是厂里老大和工人一块儿在酒吧喝酒,资方跟政府就是一家子,现在中国一样,那时也照顾大家,因为都是邻居,不好意思。后来讲究“效率、回报”,总部搬走了,一切成了一个过程,工人的存在就是为了生产指标,大家不再面对面了。
 
这么一来,那个地方,那种方式能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入,都是数字、报告。
 
Lancaster的衰落,也就是1980年代。
 
On how what happened in Lancaster reflects a larger trend in capitalism
When you can pay a foreign worker a third or less of what you're paying a unionized flint glass worker in Lancaster, that's an element, but it's far from the only one. We seem to have this shrugging-shoulders belief that this is all some sort of natural evolution, like how the dinosaurs died. But what I'm trying to argue in the book is that some of this, at least in part, results from a series of conscious decisions [by] politicians, economists, business people, financiers.
 
Youngstown, Ohio
 
这又是一个钢铁城,过百年的历史。
 
Chris Hedges 【一个激进作家、新闻工作者】 described the city he saw in 2010: "Youngstown, like many postindustrial pockets in America, is a deserted wreck plagued by crime and the attendant psychological and criminal problems that come when communities physically break down."
 
美国钢铁产业的衰落既是工业转型,美国技术、成本都缺乏竞争力的结果,日韩早期都很凶,美国没有忍痛改革的意志,结果,On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Youngstown's "Black Monday," An Oral History,1977年,5000人被解雇,随后市里50000个就业岗位也跟着消失。今天,Youngstown阿片类药物的泛滥:
 
According to one factory owner in Youngstown, Ohio, “There are good-paying jobs and the opportunity for people in our area. We just can’t find people to show up who can pass a drug test”
 
中国的罪孽是什么?中国入世之后,全球化进入尾声,美国制造业已经给自己收拾得差不多了,中国就那么一个饥饿的农民心一急,上前就要拥抱一把【注1】,这老白人一下子不行【注2】,这不得了,原来罪人就是他。同一时期,多少岗位外移到印度,没人说。
 
去年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个研讨会上,大家分析当前产业就业的挑战,主要是机器人,劳工关系。Autor提到他和经济学界的共同看法:中国冲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以前没有,以后也不再会发生,而且中国的人口结果说明中国再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了。
 
参加会议的一位德国经济学家则特别提到了德国的经验,他说德国照样经历了中国冲,但德国成功地完成了转型,不仅就业不受任何影响,而且发展成中国离不开的高技术出口国。这里的原因体现了两国经济政策的根本区别。
 
美国跟中国一样,卖不出去就下岗吧,自己搞定。而德国公私联手保证失业工人得到新行业、技术的培训,政府支持、支助占优势行业的开发,直到失业工人得以安置为止。
 
世界上最容易的,就是把自己的不是归咎于他人,美国肯定这样,中国也是这样。
 
当今大家往往喜欢什么,就只听什么,不中听的,不过去猛踩一脚,大骂一轮就算好了,不在乎对方是不是有道理。譬如指责中国加入世贸毫无履行其义务的愿望,这是一句把话说死,连解释都不带,好像不这么极端就显不得自己正确、坚定。中国政府任何问题都是“美国别有用心”,美国政府任何问题都是”武汉病毒“,完全没有自省、自责的愿望,其结果,是导致两国民间的怨恨。这种冲突,对你我平民百姓有什么好处?
 
【相关】
 
 
【注】
【1】中国在动用国家机器上超出了一般国家惯例,但如果你熟悉韩国崛起的过程,所谓“汉江奇迹”(参见:东亚奇迹),韩国比中国更甚,但美国不怒反赞,南韩当时是独裁,却是美国盟友,现在民主,不论怎么说,都没有威胁美国的能力,而且南韩还是压制北朝鲜,牵制中国的基地,更值了。
【2】根绝Autor-Dorn-Hanson的论文,所谓中国冲,就是中国太大,太急,一下子涌到美国,美国本来就没有帮助制造业工人转行的真意,所以一下子失去了反映。不过你要是说权贵们只说不干,也差不了多少。
 
皮尤
https://www.pewresearch.org/wp-content/uploads/2019/08/FT_19.09.02_AmericanWorkerUpdate_1_2.png?w=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