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第3章读后感(6):对比见高低 推敲出珠玑
文章来源: 吴友明2017-06-30 08:49:34

今天是白鹿原读后感的第6篇,大家接着看第3章第5段还没讨论的部分:

    原文:说罢眼光锐利地啾一啾鹿子霖,鹿子霖以同样坚定的眼光作了回答。冷先生再转过头啾着白嘉轩,白嘉轩却一把捂住腮帮,似乎要哭出来,低下头去。冷先生紧紧迫问:“嘉轩似有反悔之意?如是,现在还来得及。人说泼出去的水推倒了的墙——难收难扶。现在水还没泼墙还没倒,你说了不迟。”嘉轩抬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说:“反悔倒不反悔,只是畏怯子孙的愤怒和乡党的耻笑。”随之吞吞吐吐说出换地的想法来:二亩水地还是卖给鹿子霖,鹿家原坡上那二亩慢坡地转到自家,好地换劣地的差价,由鹿家付给自家。

  (说明一下“以上这段话是从网络拷贝的,很多网站都是这样写,其中有一个错字不知大家看到没有。“啾一啾”的“啾”是错的,应该是“瞅”,原著没有错,是打字的人打错了。这一错,几乎所有的网站都错,看来这本书都是出自一家之手,第二家就直接拷贝过来,就是谁也不想再认真校对一下。不信你去看看几个网站,都是这样,不知道陈老先生有没有看过这些网站中他的书稿文本,否则的话依他的脾气,一定双眉紧锁,狠狠地抽一口雪茄再大发脾气。名著打错字,可以原谅的吗?这是题外话。)

     看法:作者为什么写冷先生先瞅鹿子霖?而不先瞅白嘉轩?因为白嘉轩之前主动找冷先生要卖地,冷先生不用再怀疑白的意图,而冷先生上门找鹿子霖的爸爸说买卖的事,还没有和鹿子霖沟通过,现在想先听鹿子霖的意见,所以先瞅鹿子霖,说明他说话言简意赅,办事干净利落的性格,不浪费一分钟,不说一句废话。之后他再瞅白嘉轩,白嘉轩表情很会伪装,先是一把捂住腮帮,似乎要哭出来,低下头去,接着是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再来一个随之吞吞吐吐说出换地的想法来.......可见,三个人之中,白嘉轩的心计是最重的,因为他知道鹿家那个地里有白鹿的精灵,这桩买卖肯定赚。他是在暗处,冷先生和鹿子霖是在明处。作者笔墨着重写暗处的白嘉轩,用他的神态、话语和他内心世界进行强烈对比,使白的伪善狡诈嘴脸更加露骨。对比是一种文学的手法,一般是指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但这只是外在的对比,而这里是隐形的对比。隐形的对比是明暗两种对应事物感觉的对比,但是文字只表现明处的感觉,隐形的对比更耐人寻味,更加具有感受的高度、厚度和深度。隐形的对比是我个人的见解,不知是否妥当?

再来看下面:

     原文:轩说出这个方案後忽地站起,手抚胸膛红看脸说:“全是为了顾一张面子呀;还望先生哥和子霖兄弟宽容。”此话一出,毕竟是节外生枝,冷先生不大高兴地说:“即有这话,你该早说,我也好与买方早早说透。不过现在说了也好……”说完就啾一眼鹿子霖。鹿子霖原以为嘉轩事到临头要反悔要变卦了,单怕到手的二亩水地又黄了,听明白了是换地,就作出豁达的气魄说:“这倒好!只要於嘉轩兄弟面子上好看,就那麽办。” 

看法:

     白嘉轩的表演越来越生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他的三个动作,第一个动作是上面说的”捂住腮帮,似乎要哭出来,低下头去。”第二个动作是“抬起头来,头上竟沁出一层细汗”,第三个动作就是“忽地站起,手抚胸膛红看脸说话。”,这些描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栩栩如生”,一般网络小说和这些描绘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差距。

     上面这部分内容,我只想让大家注意这句话“冷先生不大高兴地说”。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呢?还是平淡,一般化,严格要求来说,不是小说语言。“不大高兴”的脸色和神态是怎么样的?读者看不出来,也许你会说,太苛刻了吧,怎么能够那样严格要求作家的每一句话都是精华。是的,尤其是对于名著,读者完全有资格这样要求。我的一位朋友,写了几万字的文章,我这个最会挑剔的人竟然找不到一句破绽,有机会的话我会向大家介绍这位朋友。现在我们来说怎样形容不高兴,先看第一章作者是如何描绘冷先生的:“冷先生是白鹿原上的名医,穿着做工精细的米黄色蚕丝绸衫,黑色绸裤,一抬足一摆手那绸衫绸裤就忽悠悠地抖;四十多岁年纪,头发黑如墨染油亮如同打腊,脸色红润,双目清明,”陈忠实这一段刻画冷先生非常精彩,可是他在这里写冷先生不高兴,为什么不想出一句精彩的话来呢?可能是疏忽吧,他完全可以从冷先生那红润的脸色的变化,清明双目的变化,以及抖动那件绸衫绸裤的细微神态和动作来描写“不高兴”。一部史诗性的名著,读者完全有理由挑剔,提出不同的看法。

     语不惊人誓不休,自古就有字字推敲的说法,高水平的作品,尤其像白鹿原这样一部有时代意义的名著,就是要字字句句深切推敲,追求语妙天下,字字珠玑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不愧时代盛名,令今人后人信服。

系列链接:

白鹿原:对比见高低 推敲出珠玑

(4/262 reads)2017-06-30 08:49:34

白鹿原:人性在利益面前扭曲的生动写照

(12/8075 reads)2017-06-29 08: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