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司令是也

回归原始主义者兼动漫发烧友
个人资料
窈窕淑女司令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5-02-20 16:09:53)
数十年来胡乱看书,乱七八糟的想法如同张无忌练到七级的乾坤大挪移在脑海里积存流窜,一直找不到穴道宣泄,以至于很多没准儿是很精彩的观点和感想都白白流失了。自去年发现有坛子这么一回事,象是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不禁大喜过望、食髓知味并从此非彼不欢~~~~没有网络的时候,作者写了东西要投稿、要经编辑审批、到印成铅字被读者读到这之间的过程象选美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2)
(2005-02-11 20:04:33)

一直都好奇,媚眼是一种什么样的眼?
  身为女人,而竟不知媚眼,总是心有不甘。有天终于薅住老公试练。用尽各种眼部表情,整张脸都肌肉酸痛,因为想着可以风情万种,也就忍住。谁想那位赏鉴者自报纸堆中抬头,眉头紧蹙:你出怪相就出怪相,干吗老翻白眼啊?
  一时万念俱灰。
  老公醒觉得罪了人,赔笑哄说:小眼睛才飞媚眼呢,咱们是大眼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6)
(2005-02-11 19:58:26)


抛媚眼,含有别意!
  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审美习惯,抛媚眼这个举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含义。
  首先必须肯定的是,大多数男人对女人抛媚眼,其实是不反对的,因为这往往表现了极女性化的部分,而在一个男人的内心深处,是喜欢一个女人是纯粹的女人的。抛媚眼的代表意义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就是描写一个男人娘娘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9)
(2005-02-11 19:55:48)

基本上过了一段很长时间的闷骚生活,因为郁闷所以闷骚,闷骚著就更郁闷了。脸上神情永远古怪,既像全世界人人欠我一百大洋,又像娱乐报纸派来偷窥私隐的卧底,不笑还好,一笑更像猥亵女童的老头,差点没露出森森白齿。这样的闷骚生活,还要过得津津有味,热衷故弄玄虚,自觉高深莫测,金口难得一开。身上藏了十八把刀和七七四十九个暗器,白晃晃的刀从不出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05-02-11 19:53:05)


 媚眼是个啥眼神呢?
  媚眼是一种高品位的仪态。
  "飞媚眼,就是迅速地用一缕含笑却羞涩的眼光,传递一种欲言又止,柔肠百转的楚楚可怜"。
  这是高难度的技术活。
  "媚眼飞的好,眉来眼去,刹时就烟波万里......"
  媚眼,就是为你眉目传情,媚得你死去活来的那一眼!
  啊,媚死人的眼。
  不管是西施还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05-02-09 20:48:43)
大毛同志是野鸡党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金书龙家的的养鸡催肥战争,受野鸡党和野鸭党派遣,不远万里,来到金书龙家。去年春上到前院,后来到后院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野鸡,毫无利己的动机,把金书龙家的催肥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催肥主义的精神,这是野鸡主义的精神,每一个野鸡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大毛同志毫不利己专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3)
(2005-02-08 18:04:49)
村上春树的书-令人神往的虚的世界我是偶然发现村上的,那时并不知道他很有名/流行,第一本好象是<<挪威的森林>>。只是觉得看了后有超然世外的感觉,很清新放松。比较喜欢的是<<海边的卡夫卡>>,绝对有共鸣。后来才非常惊讶地知道台湾年轻人对他的作品近些年非常狂热着迷,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对村上小说中的那种压迫、虚无和破碎感有所共鸣吧村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9)
(2005-01-31 09:09:23)
当我第一次读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正直我读了十几遍金庸,古龙,读得自己都腻腻歪歪可又觉得没读够武侠的时候,真是有种“惊艳”之感。可当时能找到的只有这“四大名捕”的一套书,所以一直觉得意犹未尽。金庸的武侠细腻严谨,古龙的飘逸潇洒;金的实些,古的虚些;金庸擅长大场面可以把众多的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一丝不乱;古龙则可以下笔不多却给予你很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2005-01-29 20:40:51)
张闳:
“在这个鲁迅独创的文体中,自然不乏佳篇,比如说,他前期的那些(多少带
有尼采风格的)格言式的随感和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的文章。但也有许多
(特别是晚年的杂文)充其量只是一些时文,或者是一些与论敌之间缠夹不清的口舌
之争。这些作品美学上的趣味恶劣,内容上无非是一些平庸的‘真理’,或一些自
相矛盾、强词夺理的‘宏论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05-01-29 20:38:22)
1919年  陈铁生:“鲁迅君何许人……脑海里似乎有点不清楚,竟然把拳匪同技击术混在一起。(《驳随感录第三十七条》,原载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6卷2号)  1924年  成仿吾:“前期作品中,《狂人日记》很平凡;《阿Q正传》的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孔乙己》‘《药》,《明天》皆未免庸俗;《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随笔;《头发的故事》亦是随笔体;惟《风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56]
[57]
[58]
[59]
[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