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随笔(十四)太原会议两大收获,一大喜讯1986年8月初,在山西太原,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召开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工作会议。高中实验教材主编周正逵先生主持会议,开幕式后,人教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作报告,他先讲了初中教材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准备修订。然后,特别强调高中教材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勉励全体执教老[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十三)刘国正先生的《景苏园帖》及其他1986年5月29日收到刘国正先生的来信。培永同志:久未通信,时在念中。试教情况,盼便中简单赐告。有一事相求。顷看《文艺报》,据称湖北美术出版社将影印出版《景苏园帖》。我对东坡书法很感兴趣,敬托足下便中探询一下,订购手续如何?售价若干?望即驰函赐告。教学甚忙,还给你添麻烦,先谢。匆匆祝教安。国正[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十二)北京名师张必锟,文言诵读传真经1985年9月21日,上午第一二节课,北京名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文言读本》特约编辑张必琨老师,应邀来我们华师一附中高中语文实验班,上文言文诵读示范课。张老师教学生诵读《子鱼论战》(听课笔记):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谁能告诉我这三段文字有没有分工?(学生计伟举手抢答[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十一)初中实验班被拆,重组高中实验班华师一附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的初中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按袁福老校长原定计划,从1982年至1988年进行连续六年的教材改革实验。1984年9月27日,华师大党委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宣布袁校长退休、原副校长李水生接任校长,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初中语文实验班的学生,1982年入学时,只有33人是按[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十)易中天回母校作报告,激励我勇往直前(2010年11月母校六十周年校庆时,易中天、李培永与恩师吴传忠在新校区一号报告大厅门前合影。)1980年春季开学不久,华师一附中袁福老校长,决定让仅有高中学历的我,回母校试教一周,全体语文老师和学校领导都去听课。袁校长明确要求教导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长,一定要考核李培永是否具备省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九)行万里路·大上海
在苏州最后一晚,朱茫茫老师陪我去苏州十中见韩树俊老师,自从洛阳会议与韩老师相识之后,我们经常有书信往来。在韩老师家,我们三人就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特别是高中教材改革进行了深入交谈。临别时,韩老师为山西《语文教学通讯》约请我写一篇语文课外活动的稿件,给该刊当年第九期用。
1986年4月5日上午启程赴沪,中午[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七)行万里路·走进苏州园林
八十年代初,国内的交通实在落后呀,从南京坐绿皮火车到苏州要四个多小时,车站脏兮兮的,车上不仅脏乱差,而且拥挤不堪,连洗手间都挤满了人!我们一行八人,在江苏省教研室教研员朱茫茫的陪同下,早上六点上车,快十一点才到“天堂”之苏州。
下午上班时间,朱茫茫老师带我们到苏州市教研室,与语文教研[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代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原意是说,多读书以增长才学,多游历以增加见识。对作家而言,多读书、多游历,才能胸中有丘壑,作品成气韵。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多读书,上课才能传道授业;多游历,解惑才会生动有趣。
1986年3月底到4月上旬,湖北省教研室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l[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六)应邀参加人教社修订《作文·汉语》1986年8月1日,到山西太原,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召开重点中学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工作会议。高中实验教材《文言读本》主编周正逵老师主持会议,开幕式后,人教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作报告,他先讲了初中教材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准备修订。然后,特别强调高中教材改革的重要性[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五)初中教材改革成果丰硕1985年8月初,全国重点中学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这次会议是三年初中教材改革实验成果汇报大会,也是高中实验改革教材的预备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领导和各省市教研室都非常重视,全体与会老师积极参与,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为了检验三年初中教材改革的成果,湖北省教研室于7月7日上午,组织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