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原创

唱给月亮的歌 宁静是一种 慈悲 是魅力也是 震慑 天上宫阙不闻 何年依旧 奈得圆缺 拎两盒打包的 月光 酥皮五仁的另装
博文
(2008-11-19 05:08:13)
这是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名字,前几年,曾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女主角也因这部电视剧一夜成名,跻身为国内影视界的一朵“幸福花儿”。
这次回国,一下飞机就看到了她的广告牌,花样年华,清醇的脸,笑成一朵花儿。
她在香港凤凰卫视做节目,眼神明显不同于刚刚出道,回忆成就了甜蜜,儿时母亲的宠爱与管教,小女儿美丽的红裙,都磋跎成了2008的“幸福花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08-11-18 21:52:49)
晚秋。
谘询时空盈溢于耳的,除了金融海啸就是食品不安。
听得太多太滥,麻木无感。
有人说,最坏的还没有真正到来,比如秦大河――(原气象局局长、徒步穿越南极中国第一人中科院院士)。
话分两头说。日本国家电视台NHK最近推出一系列“特集”报道,说地球现在为“油”(石油)争,而十年以后,最致命的问题是水源――从2015年开始,世界会为争“水”而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0-11 03:58:40)
从前,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向往和想像的21世纪似天边美丽的彩霞,神奇,浪漫,变换多端,遥不可及,夺目耀眼,点石成金,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与惊叹,远远胜过当时最抢手的儿童画册;
那份期盼,美美然沉甸甸,当然,也包括牛奶还有放学后一家人围坐的餐桌。
那时候放学后最爱读的课外读物是一本叫做《科学家谈21世纪》的丛书,书里说到了21世纪,我们住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9-25 03:07:23)
10月,有个古韵十足的日子――“重阳节”。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为这一天写的。还有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也为这一天留下了千古绝句。
喜欢重阳节,因为中国文学史的长河里,有太多色彩斑斓、美丽哀婉而又浪漫的诗词歌赋,似星星般“挂”满这一天;每年“重阳节”临近,都有“物换星移,拾穗得天”的且喜,在此摘它片语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9-22 22:44:02)
亚洲国家的“面试”注重“你在我的公司能干不能干”?而欧美的“面试”则更加关注“你从前的表现”。

在中日两边经营公司,经历过无数次“面试”,地点有日本有中国,人物有男有女,国籍有中、日、韩;那些人那些事似过眼烟云,步步临近,又团团散开。
日本日本人应对面试的过程基本一个模式,因是“培训”出来的,所以从举止表情服装鞋袜发型及“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26 23:56:27)
大哥把文学当成严肃的事业,小弟则更多出于自己的兴趣・・・・・・
周作人的日本情结是从一位日本少女轻盈走动的赤足开始的。
1906年秋天,周作人赴北京应考,获得官费留日的机会,即随大哥(鲁迅)乘海轮经由上海前往东京。到达东京时已是傍晚,周作人尾随大哥弯弯转转,来到东京都本乡汤岛二丁目的伏见馆,拖鞋登玄关,周作人一眼看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07-26 23:52:28)
中国人每天在词句表达上使用频率最多的据说是“不要紧”,北方人称之为“没事儿”,比如∶今儿塞车。没事儿,慢慢儿开。哟!饺儿馅儿不够了,没事儿,剩下的面烙大饼。糟糕!飞机晚点了!没事儿,等呗!瞧这沙尘曝!没事儿,赶明儿就停了。。。。。。。
这是中国人地宽人众的心性。
日本人每天在词句表达上使用频率最多的据说有两句∶一是谢谢你,二是对不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月,在股票连跌气温猛升油价狂飙高考揭榜的季节,燥热的气氛在30-40的高温里蒸腾,也正是在不易凉下来的日子里,比尔·盖茨以十句好话给世人赠送了一包“清凉剂”,这包“凉爽特效”,或许比“空调温度设定”来得更加实效,以下是十句好话∶
1.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因为你管不了它)
  2.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26 23:22:35)
汉字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毋庸置疑。
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近代以后,许多汉字的词汇,又是从日本倒流回中国的。
比如在鲁迅周作人留学日本的那个年代,“科学”、“民主”等近代词汇,曾被近代语言学家定论为“日本舶来”的语言“倒流”现象,除此之外,倒流的词汇还有“干部”、“组织”、“社团”、“企业”、“投资”、“广告”、“警察”、“现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07-26 23:17:21)
曾经在《凡女皆妻》中写过胡兰成(张爱玲前夫)的“日本之爱”。后来又读了不少写日本和日本女人的文章,但还是觉得胡兰成到底是张爱玲思慕过的男人,笔墨醇美,非凡俗可及。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很少夸人,而于胡兰成,余光中则大为赞叹,甚至为胡叫绝∶“文笔清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形容词下得尤为脱俗,胡兰成于中国文学,锻炼极见工夫,句法开阖吞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