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三十三常忆遗教
  一个有孝心的子女,不管他的双亲去世多么的久远,对于他双亲的临终遗言,都会牢记不忘;同样地,一个真诚的佛弟子,对于佛教的遗教,也应念兹在兹,深刻于脑海。近阅《指月录》,每一位禅宗祖师传法时,总是对他的受法弟子郑重地说:“昔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迦叶,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受到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三十一道源尊宿
  道源尊宿,俗姓王,河南商水周口镇人,与笔者有同乡之谊。尊宿因幼年生母弃世,不容於庶母,与胞姊皆赖婶母抚养成人。二十岁那年,不幸相依为命的姊、婶,又相继病逝,尊宿悲痛之余,顿感人生之苦空无常,乃毅然落发为僧。二十四岁受具於湖北汉阳归元寺,稍事参学,旋即回至出家小庙辅理寺务。二十八岁,因悉律宗大德慈舟法师於江苏常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九印顺导师
  我来到祖国台湾岛,除了亲近慈航菩萨之外,就是印顺导师。以时间的先后而论,亲近慈航菩萨较早;以时间的长短而论,亲近印顺导师较长。但读者千万不要误会:“你挂出这么二位当代大德的招牌,是不是有意来抬高自己身分?”不是的,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所以要把他们二位老人家的招牌挂出来,是因为他们二位老人家对我来台出家以后的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八慈航菩萨
  慈航菩萨,即是德高望重、中外皆知的慈航大师。因为他圆寂五周年后开缸肉体不坏,人们都说他老人家是肉身菩萨,所以,我也以菩萨称之。其实,就是他的肉体坏了,菩萨二字,他老人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菩萨俗姓艾,字继荣,别号彦才,福建建宁人,生于一八九四年,寂于一九五四年,僧腊、戒腊皆四十三,世寿整整六十。
  菩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二十七暖暖住山
  一九五四年二月,我离开了弥勒内院,去基隆暖暖住了茅篷。说来,这又不得不归于“缘”的力量了。
  基隆千佛寺,在一九五三年弥陀佛诞举行了一个念佛七,因为该寺的住持知道律航法师是专修净土的人,所以特派专人来弥勒内院请律老去当主七和尚。律师虽然是一位皈命净土的行人,但因是老年出家,对于佛七仪规法事。却不懂。然而人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五暂栖灵泉
  在静修院我正和清霖同学谈着,又有几位同学从弥勒内院下来;大家初见到我的时候,跟清霖同学初见到我时一样,都不知道我是“何许人也”;经清师一一介绍,大家才亲切地围着我,问长问短的,对于我的遭遇都显得很关心,且有的同学感叹不已,以为我们的相逢,犹如隔世!
  这时候我才知道浩霖同学,已把我的经历和盘告诉了同学,并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十三天降至喜
  有因有缘事易成,有因无缘法不生;
  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经春风枝枝青!
  这首偈子,是一九六二年,我在大岗山上堂说法时所说。学佛的人都知道世出世间一切的一切,都要“因缘具足,乃得成办”的。如果只有因而无缘,或只有缘而无因,终无成就的可能,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然,这道理在佛教的典籍中,可说是不胜枚举的。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二十一转业万里
  举办退役士兵受训的目的,是希望退役的士兵们,走入社会后能做一个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人,给社会人士一个良好的印象。
  我是一九五二年六月一日接到退役证明书,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被送到花莲县政府。那时花莲县长叫杨仲鲸,他给我们讲话的时候,给我们灌足了迷汤,打足了气,他说:“你们都是‘百战功高’的勇士,都是‘英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九正念得生
  信不信由你,下边几件事,是我亲眼所见和亲身所经历的!
  花莲某地区靠海有一处密不透风的森林,长约二十里,最宽的地方也有数里之遥。林中因为常年不见天日,又罕人迹,无形中便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笼罩其间;再加上附近居民的种种鬼怪传说,一些胆量小的人就把这一带,视为“只合鬼住,不宜人居”的恐怖之地了!
  一九五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七海岛到了
  我们几十个与世无争的穷和尚,因为时局而有了这被征入“伍”的“壮举”了。大家想到这儿,很自然地就生起一种“时耶!命耶”般的感伤,而这种感伤又无处陈诉,除了同声一哭,还有什么办法?
  中年军官见我们哭得那样子伤心,虽然也似“难过”,但他是“奉命”来抓我们当壮丁的呀!岂能因为我们的同声一哭,他就能大发慈悲释放了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