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俞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巴黎有埃菲尔铁塔,迪拜有哈利法塔,说京都地标的话,当属东寺的五重塔。如果你坐高铁或者普通电车,出了京都车站就能见到这座高55米的日本最高佛塔远远屹立在那边,它在暗示来者京都的历史渊源。
公元794年,日本的首都从奈良迁至京都,新都被称作平安京,当时建都时,城市格局完全参照唐代长安。一条大道将城分成两块,长安的朱雀大街宽150米,长5公里,延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十八年前一个年轻人,一个背包一台相机游踏京都,一股莫名的踌躇满志和一白如洗的思维竟妄想“洞察”此地,今天想来只是成全了一个自嘲笑柄,不过一白如洗的思维到留下了难得清晰的印象,虽大多数印象已模糊或遗忘,至今还能似轮回般有故地重游之感,唯三十三间堂和清水寺。
车驶入停车场后,妻和易因初来此地兴奋不已,而我觉得眼前修复的崭新明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闻二十大常委七人出炉,借宋玉《九辩》韵调,凑楚辞一段发泄。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忆洋务,为抵条约屈辱史,大清崩兮送将归。
武昌怒吼兮唱共和,军阀兮国破山河碎。
杀倭寇为民族存亡兮,薄寒故乡人,
立国人制兮,去故而就新。
看今朝鼠辈当道,脸面兮何以对先人?
泱泱大国兮,竟无一男儿。
惆怅兮而私自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汽车已经行走在去京都的路上,我们依然回味着平等院“宇治抹茶”,或许人生体验积累换来对“茶道”领悟深浅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亦复如此。就像眼前京都的街道,这不是面向观光“仿古”“留古”的一面,而是照显京都当地人生活的一面,和我近三十年前曾经初访京都的记忆似乎没有改变,两三层不高的平房鳞次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10-09 01:37:12)

“茶房藤花”是平等院里正统的“宇治茶”饮茶处,店面临凤凰堂后侧的庭园,四周以玻璃墙全方位将阳光,绿色送到每一张品茶桌面上可谓“用心极致”。我们步入店堂客人还少,既然饮茶便不会是“中餐”般锅碟碗筷,但每位客人的座椅意外地宽敞,再体会到四周的光和绿还有远处凤凰堂点点红柱黑瓦一切均是茶道。
在我儿时记忆中,父亲常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平等院文物馆内,我们见到了凤凰堂顶上一对凤凰的原始文物,一千多年前见证凤凰堂历史的这对国宝,竟和我们相隔一块玻璃,我注意到它们的翅膀和尾翼是用铆钉将修剪好的皮革固定上去的。虽然往年的灿烂已经化为青黑,再加上文物馆灰暗的一束灯光,凤凰的外形忽隐忽现,而细细观察,那一身矫健的肌格体魄,和鹰一般射杀的眼睛,欲欲飞翔地展翅注定在告诉来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月大阪的夏夜,徐徐凉风和大道上,灯光下疾疾驶过的汽车形成恰到地和谐,我下楼跑一趟“全家”买些酒时,早已没有白天那喧闹繁华而夜幕下略带寂寞的清闲让我忽然想起曾经的夜上海,西藏路也是这样宽敞的马路和迷人的灯火,只不过曾经多是出租车而今夜是急忙赶回家的汽车,当然只要是大城市便异曲同工,不同的是“漠不关心”的城里人和“故作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到了和奈良挥手道别的时候,徐志摩再别康桥“立誓”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可要多带点奈良酱菜回去。在刚入法隆寺参道时就瞧见几家土产店,妻有预谋的说等出来后慢慢看,现在返回原处时,生意冷清到有几家开着敞亮的店堂而店员不知去向,中间一家的老板还算客气,小心地介绍这些腌瓜的吃法,妻问了一下价格,掐算下来要比在博多高档食品店还便宜一半以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绕过法隆寺西院伽蓝,我们向东门走去,一条石板路两边不高的土墙和瓦片,环顾四周竟我们仨,树荫深处传来几声鸟叫,雨彻底停了。也许奈良行已入尾声,妻和小易在议论着京都。
正面一个“体格”不大的门亭开始慢慢靠近我们,今天觉得如果我是个普通游客,即便留步取个景留影,过这个门亭不用几分钟。奇迹降临时不会是万马奔腾或是雷电过后气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2-09-04 03:54:46)

中国自古王朝更替时,新王朝对前朝王宫都是“付之一炬”的态度,阿房宫,未央宫还有大明宫无一例外,还好满族人多尔衮留给华夏后代一个完整的故宫。太和殿的确雄伟,但和唐代建筑相比是“体格大,气度小”,唐代建筑用繁复有力的斗拱撑出朴实舒展的屋檐,再加上短而粗的立柱,有时体格虽小但气度博大。其实这与生俱来的美在当年工匠眼里有不得已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