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2014-11-23 11:08:37)
闲聊杨振宁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很牛,超级牛,毋容置疑,老杨的外语是很好的。在西南联大时英文考了第一,88分。凡是英雄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但是如果认为当老杨在还是小杨的时候,就学贯中西,也是不客观的。据许渊冲回忆,在西南联大时,“叶先生(公超)讲课时问得多,讲得少;从不表扬,时长批评;但讲起词汇的用法来,却很精采。……他讲《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1-16 18:32:18)
钱钟书死记硬背了一些东西,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创造,为人也很自负。美国邀请他来讲学,他自负地说:我讲的东西美国的研究生能听得懂吗?钱先生可能是过虑了,能考上藤校的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比他的智商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1-14 12:48:25)
见魏教授北极照片有感 魏公跨虎游北极, 相机闪光天自碧。 北极寒冷无嘉木, 唯见青草绿如丝。 北极之夏夜变短, 魏公初登科考船。 船行冰海破寒浪, 不觉远处见雪山。 北岛耸立波涛涌, 雪地惊现北极熊。 母熊前行子熊随, 憨态可掬毛茸茸。 北极美景成诗篇, 艺术科学两相兼。 指点江山地图前, 宛如当年做科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27 19:13:04)
杨周瀚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的主任,在研究比较文学的领域,其地位仅次于季羡林,毕业于剑桥大学。在他<变形记>的译文中不仅仅是诗人飞白提到的错误,还有好多,比如在第十章中阿提西斯最后变成了风信子,他却译成变成了风。主要的原因是掌握得资料少,特别外语种类单一,又没有仔细追究,以致闹出笑话
附:飞白(汪静之之子)评杨周翰译《变形记》 我们十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13 18:38:08)
到了工作单位后,在实习时订阅的杂志由医科所的同学陆续给寄来。其中<中级医刊>的文章能够理解,水平不是很高,比较适用。其中有拉丁语讲座,从发音讲起。当时尽管没有老师,还是进行了仔细阅读。拉丁语有多种读法,我最欣赏的是古典式,这种读法比较合理,使拉丁语显得古色古香的。现在国内医学院校是按意式发音教的。读硕士时,有一次和导师闲聊,他提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11 10:35:00)
上硕士的时候,有个某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朋友。有一次,找他玩,才知道中文系还有学外国文学。 在某医学院任教期间,同宿舍有位室友,是中文系毕业的,自然是温文尔雅。他在全省武术比赛中拿到过很好的名次,会围棋和治印,他还给我刻治一方印。从此,我对篆刻很有兴趣,着实研究实践了一番。有一次,和他闲聊,提到王昌龄的<从军行>之五:
  大漠风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14-10-10 16:28:38)
在MedicalSchool读书时,有许多同学以爱好文学自许。大家经常看看各个班级的黑板报,评论一番。记得有一次看七七级妇产班的板报,登了一篇歌唱祖国的诗,其中有一句是:象展翅欲飞的巨龙。不禁哑然失笑,龙是腾云驾雾,哪里有翅膀也!也许是长翅膀的恐龙吧! 记得我们第三次换宿舍,是七七级妇产班住过的,门口栽着石榴树(石榴花很红,从来没有见过石榴)。我们搬进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04 12:42:28)
闲聊刘少奇 我的一位学生曾到湖南宁乡花明楼去参观,当地的人为刘少奇叫屈,说:少奇回来的时候,家里还没有通电,那边(韶山)早就通电了。指着韶山的方向说:那边的人厉害。无疑是说都是主席,为什么刘为啥要比毛低三分呢?花明楼的人忘了,他们少奇的官是谁让当的。 刘有位极人臣的面相,但门牙突出主不善持泰保盈、种福得福。当国家主席之前对毛还是言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0-01 07:05:47)
记得七九年冬天的时候,学校要组织文艺汇演。我们班是和尚班,没有女生,所以对这事儿大家好像是都积极。团委的两个女老师亲自到宿舍去动员。这两个女士都是退伍的文艺兵,自然都入不了学子的法眼。其中一位女士曾将膀胱念成bangguang,同学们背地里都叫她bangguang。另一位还担任学校的广播员,说话撇腔拉调的,被称之为“老广”,虽然不是广东人。在宿舍里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阅读 ()评论 (0)
[<<]
[76]
[77]
[78]
[79]
[80]
[>>]
[首页]
[尾页]